浅谈潼南县桑树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2013-08-15 00:51
蚕学通讯 2013年2期
关键词:蚕区蚕农桑树

赵 咏

(重庆市潼南县农业委员会,重庆 潼南 402660)

1 潼南县桑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近年来,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导致气候异常,环境恶化使桑树病虫害呈现偏重发生趁势。同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蚕桑生产的地位逐渐弱化,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被忽视。当前,桑树病虫害的发生种类日益增多,主要有以下特点。

1.1 虫害发生普遍

环境变化和蚕农预防思想放松,导致鳞翅目等害虫死亡率下降,越冬虫害数量增多,虫口密度急剧增加。据调查,潼南县桑螟虫的危害十分严重,部分桑树的桑螟危害率达到15%以上;4-6月份期间,桑瘿蚊危害面积达到20%以上。同时,兰尾叶甲、桑尺蠖、桑天牛、桑蛀虫、褐金龟子、桑象虫、桑粉虱、红蜘蛛等桑树虫害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1.2 病害偏重发生

近年来,桑树病害发生面积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桑树断梢病,在蚕区逐步蔓延,春季普遍发生。个别蚕区桑树断梢病发病率高达30%以上,桑瘿蚊、桑象虫为害造成大量虫口叶,导致细菌侵入,使桑树黑枯型细菌病逐渐传播,在部分蚕区造成极大危害。

2 潼南县桑树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当前,桑树实行分户管理,基本上没有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养蚕户对蚕桑产业的兴趣逐渐降低,桑树长期施肥品种单一。同时,在气候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下,桑树生态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2.1 越冬防治松懈

10月上旬是防止越冬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对桑尺蠖等病虫害的防治,这时只需要使用菊酯类长效药治虫,就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是,蚕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气温上升后各个病害虫的活动时间差异较大,这时再进行防治,根本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2.2 气候变化异常

近年来气候条件异常,为桑树病虫害的偏重发生提供了条件。比如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冬季温度较高,使冬季病虫死亡率下降,越冬数量增加,提高了病虫基数。拉尼娜现象导致部分年度阴雨潮湿天气增多,给桑疫病等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2.3 用药方法不当

为了提高农药对桑树病害虫的消杀能力,不少蚕农任意加大农药用量,这样不但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还给环境带来更大的污染,使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

2.4 防治体系缺乏

蚕区没有建立统一的桑树病虫害防治体系,单兵作战,分散防治,防治效果显著下降。一些蚕农不能准确把握最佳施药时机,给病虫害的繁殖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同时,由于防治技术不当等原因,导致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佳,而且一家一户的防治体系本身就存在着缺陷,给病虫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5 品种抗性不强

桑树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以及桑树品种有着重要的联系。比如,蚕区长期推广湖桑、黑油桑、嘉定桑、小冠桑、广东荆桑等品种,桑树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导致抗性下降,极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

3 潼南县桑树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针对桑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原因,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针对性较强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防止病虫害的蔓延,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给蚕桑生产带来更大效益。

3.1 重视农业防治措施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系统的农业防治方法,尤其对于多年生桑树来讲,应长远考虑,创造稳定的防治病虫害环境。同时,为防止病害蔓延,及时铲除有病害的桑树病株,补种抗病害能力强的桑树品种。在夏耕、冬翻时加强除草工作,并严格控制不合理套种,推广使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比如人工捕捉害虫、保护害虫天敌等,从而改善桑树的生态环境。

3.2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建立病虫害定点测报点,及时准确的预报病虫害,为防治病虫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于一个固定的区域,病虫害发生会在同一时间暴发,可能受到天气、地理条件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会存在3~5d的偏差。为此,要结合本区域的桑树特点,迅速、准确、及时地预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指导蚕农进行防治。

3.3 规范农药防治技术

合理使用农药是有效控制桑树病虫害发作的重要手段,但是过于依赖农药往往适得其反。因为重复使用农药容易造成桑树生态平衡失衡,导致次要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应规范农药防治技术,提倡抓住重点,简化防治。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防治策略,改变用药品种,选择针对性强,并且能够达到一药治多虫、一药防多病的用药方法。

3.3.1 调整防治措施

根据病虫害发病次数和规模,合理安排用药次数和剂量。正常情况下防治桑树病虫害前期应以预防为主,后期应以保护桑叶产量为目的,因此根据不同阶段,认真做好主害期防治工作。当遇到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年份,应采用治前控后的防治方法。

3.3.2 注重科学用药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用药量,转变药量越多杀伤能力越强的错误观念。根据病虫害数量确定用药量,具体用药情况,要严格参照桑病虫防治技术规范实施。

3.3.3 优化用药结构

防止桑树病虫害时,应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病特征,对症下药,并严格控制农药配置浓度,注重新型专用农药的推广和应用,比如桑虫清等。避免将大田农业使用的农药直接应用在桑树病虫害防治上,以防大田农业农药长期存留在桑树中,对桑树带来长期性的危害。为了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应优化用药结构,交叉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提高农药的广谱性。

3.3.4 突出防治重点

(1)10月上旬,应使用菊酯类农药加强越冬虫害的防治,将艾尺蠖、桑尺蠖、桑毛虫等作为防治的重点,减少害虫越冬数量,这是全年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应引起高度重视,且不可错失良机。(2)注重白拳治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集中在夏伐后3天,应使用长效农药甲胺磷等重点防治桑毛虫,用桑药1号等加强桑白蚧的防治。(3)6月下旬,这个阶段是鳞翅目害虫第一、二代的盛孵期,经常出现虫口超过防治指标的现象,这时应使用桑宝等中、短效农药进行防治,以达到降低害虫基数的目的。(4)7月到8月初,该阶段应使用复配混合药,对鳞翅目或者微体害虫进行防治。

猜你喜欢
蚕区蚕农桑树
马桑树儿搭灯台
“华康2号”在云南红河蚕区的试养与应用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躲雨
奶奶家的桑树
哭泣的桑树观海之鱼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原蚕区血液型脓病的防控经验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