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罗森克兰茨和吉尔德斯特恩已死》中人物注定的命运

2013-08-15 00:47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斯特恩吉尔罗森

晋 雅

(辽宁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动荡不安,危机四伏,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人类的生存困境上,并创造出了一批反传统艺术形式,荒诞派戏剧就是其中之一。荒诞派戏剧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随后在欧美各国产生广泛影响,它颠覆了之前传统戏剧的创作手法,以荒诞不羁的形式表现荒诞的内容和严肃的主题。

汤姆·斯托帕德(1937— ),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被认为是英国荒诞派戏剧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人类生存的荒谬性,也抨击了各种荒诞不经的现状。他的成名作《罗森克兰茨和吉尔德斯特恩已死》取材于莎翁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剧中两个主人公是《哈姆雷特》中两个不起眼的配角,而斯托帕德将他们定为新剧的主角,使他们走到舞台中央,但他们在剧中的命运却早已注定。起初《罗森克兰茨和吉尔德斯特恩已死》舞台反响平平,之后该剧在美国公演并获得戏剧评论界最佳戏剧奖,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力作,从此奠定了汤姆·斯托帕德在英国戏剧界的地位。欧洲评论家纷纷评论,此剧“既有莎士比亚的角色,又有皮兰德娄的手法和贝克特的格调。”罗森克兰茨和吉尔德斯特恩这两个不起眼的配角,受国王之命打探哈姆雷特发疯的原因并护送他去英格兰,在有些《哈姆雷特》的演出中是干脆被删掉的,而斯托帕德将这段情节加以放大,使两个弄臣反配为主,以他们的一系列遭遇作为引子,从而引出斯托帕德对现代社会普通人命运的思考。他关注的这些曾经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其实正是现代社会中一个个最普通的人,他们被周围的生存环境所困扰、被命运所捉弄,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存在着,将他们带向某个方向。本文将从斯托帕德的作品《罗》剧中三幕剧情来解读主人公注定的命运。

《罗森克兰茨和吉尔德斯特恩已死》是一部三幕剧。第一幕描述了罗森克兰茨与吉尔德斯特恩在某地为打发时间而决定玩抛硬币打赌的游戏。一开始,他们只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掷硬币游戏。吉尔不断地抛硬币,罗森不断地重复说着:头朝上。如果硬币是头朝上,钱就归罗森;反之,则入吉尔的腰包。他们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玩了九十二次,持续了三分钟。游戏过程中,硬币居然连续九十二次都是头朝上,所以罗森手里的钱越来越多,吉尔手里的钱所剩无几。但对此两人的反应却大不一样。罗森对硬币连续九十二次头朝上没有一丝的惊奇,他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只是因为从朋友那里拿了很多钱而觉得不好意思。但吉尔的反应却和罗森大相径庭,他担心的不是输钱,而是觉得这事儿有点奇怪,仿佛总是输钱的背后另有蕴意。由此可见,罗、吉二人虽然身份相同,同样是普通的侍从,为等待王命而玩着无聊的抛硬币打赌游戏,但两人对待硬币连续九十二次头朝上营造出的神秘气氛态度却不尽相同。罗森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事实,而吉尔却努力地想要发现在不断输钱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他们二人其实正是现实生活中两类人的代表。面对残酷无情的现实社会,有些人就像罗森一样只是被动地不假思索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在命运面前束手无策,不悲不喜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枯燥无味的生活,他们不仅没有与命运抗争,反而麻木不仁地苟且活着,即使知道前方死路一条,也觉得无所谓。而有些人就像吉尔一样,他们面对现实的残酷,不是仅仅坐以待毙,而是试图探索命运背后的神秘力量,他们执着于思考、追问。随着剧情的发展,吉尔继续对罗森发问:你记得今天发生的第一件事情吗?由此引出罗森的回答:我们是别人叫来的。[2]3是国王的诏令使他们拼了命地赶来执行公务。很显然,此刻的罗森和吉尔已经明白他们生命的意义其实就是遵守王命的安排和命运之神的降临。接着,罗、吉二人与戏子们相遇,伶人说:你们也是艺人。[2]5这一点暗示了罗、吉二人的命运其实也和那些戏子们一样,他们的一系列遭遇正如戏子们的一场场演出,结局早已是注定的。当罗森想要回家时,吉尔为安慰他而说:我们很快就会回老家,乐哈哈——咿呀呀,呜呼呼。[2]9这句话无意中预示了他们的命运,“老家”仿佛就是他们最后的归宿——死亡。当罗森再次表示想要回家时,吉尔劝说道:唯一的起点是出生,唯一的终点是死亡。[2]10吉尔的回答再次暗示了他们注定的命运。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面对罗森的无助,吉尔又一次安慰道:直到一切有了结果。凡事自有逻辑——一切都为你做好了,别担心,开心点。放松点。伸出你的手,让别人领着,像个小孩那样,即便是个不再天真的小孩……我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2]10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流逝,吉尔的想法仿佛也和之前有点矛盾,他一方面不甘于被命运安排,另一方面又屈从于命运——让命运领着自己往前走。此时内心矛盾的他已经在一步步地随着命运的脚步往前走,注定的命运已经从他们答应王命的那时起开始上演。

第二幕主要讲述了戏子们在宫廷上演《冈萨哥谋杀》,正如剧中戏子所言:我们在台上演的,正是台下发生的。[1]22《冈萨哥谋杀》预见了剧中即将发生的全部事情,其中包括罗森和吉尔陪同哈姆雷特远行英格兰,并且被杀的情形。作为观众,罗、吉二人目睹了自己在戏中的生死历程。他们正如吉尔预言的那样,顺从地接受了国王安排的命运。期间,吉尔发出疑问:可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不知道怎么行动。[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面对未知的命运,吉尔变得茫然和不知所措,不知道命运将自己带到何处。在罗森讲述一个基督徒、一个穆斯林和一个犹太人在狭小的马车相遇的故事时说道:我们一定在出生时就有对死亡的直觉。在我们知道用言语来表达死亡之前,在我们知道还有语言之前,我们就出来了,满身血污,嚎啕大哭,知道尽管世界上有这么多指南针,其实只有一个方向,惟一的度量就是时间。[2]20这番话再次说明:罗森和吉尔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那就是在完成王命后的死亡,他们就像两个等待执行死刑的囚犯。接着伶人向吉尔诉说道:你看,我们是悲剧戏子。我们听从命令——这其间我们没得选择。坏人最终不开心,好人最终不走运,这就是悲剧的涵义。[2]22伶人的话已经暗示了罗、吉二人其实和戏子们一样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宫廷侍从。正如伶人所言,对伶人来说这是演出,对别人来说则是惠顾。他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3]22“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暗示人人都在演戏,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只不过前者在舞台上,后者在生活中。他们必须按照角色的要求去演好这个角色,他们没得选择。在第二幕结尾处吉尔和罗森陪同哈姆雷特即将启程时,他们这样谈到:

吉尔:我想知道我在哪儿。即使我不知道我在哪儿,我也想知道到那一点。如果我们走了,就没法知道了。

罗森:没法知道什么?

吉尔:我们是否还会回来。[2]26

显然,此刻的吉尔已经有种不祥的预感,已经洞察到英格兰之行也许是有去无回的。

第三幕主要讲述了罗森、吉尔陪同哈姆雷特前往英格兰。在这一幕中,这两个可怜的侍从较前两幕更加沮丧了,几乎放弃了自己的挣扎。在船上的吉尔自由地行走,说话,想干什么干什么,可是极度沮丧的吉尔依然感慨道:可是我们并不是自由自在的。我们的逃避是由一个固定的星星来导航的。我们的飘荡,不过代表着与它角度的稍稍变化,我们也许能趁着现在,任意挥霍时间,这边跑跑,那边闯闯,但绕整整一个圈子后,我们最终又得面对一个不变的事实——即,我们,罗森和吉尔,身负着由一个国王写给另一个国王的信,正带哈姆雷特前往英格兰。[2]28这里“固定的星星”其实正是他们注定的命运,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扮演好国王为他们安排的角色。之后,吉尔漫不经心地说:我们是小人物,我们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里面的情况错综复杂——去干涉命运的安排,即便只是国王的安排,我们也太胆大妄为了。总而言之,我们现在最明智的就是任其发展。[2]吉尔的这番话表明:在预知自己注定的命运后,他们选择了服从,选择了对命运的不作为,他们只是等待着命运之神将他们一步步地带往最后的归宿。当吉尔和罗森发现所带的信件被篡改后,吉尔发出感慨:我们走错的一步是上了船。……但我们的行动被限制在一个更大的行动之中,就像风和水流一样,裹挟着我们往前,不可抗拒……。[2]34其实无论他们做何行为,罗森与吉尔都最终无法摆脱莎士比亚在《哈》剧中为他们安排的结局,他们注定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一开始,他们有机会能说不,可是他们错过了,因为他们不可能拒绝国王的命令,不然,他们就不是吉尔和罗森了。在前往英格兰的船上,他们一路漫无目的,无所事事,好像早已明白他们的归途就是死亡似的。无论他们如何挣扎,命运依旧将他们带往那里——死亡。

斯托帕德通过《罗》剧反映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小人物的命运问题。同时也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普遍怀有的幻灭感、彷徨感和苦闷、荒诞等情绪。斯托帕德通过以荒诞派戏剧手法讲述莎剧人物的故事来体现一种历史和人物的延续性,使我们在罗森克兰茨和吉尔德斯特恩这两个历史人物身上看到现代人的影子。斯托帕德所关注的并不是单一的人物命运,而是一类人的命运。[1]86罗森克兰茨和吉尔德斯特恩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人有着相似之处。正如吉尔德斯特恩坦言道:“我们都是小人物”。[1]81历史上的小人物与我们当今社会中的小人物有着某些共性:缺乏个性;优柔寡断;对现实不满,但又感到无能为力;渴望理解,但又时常被误解;茫然地期盼着什么,却不一定有好结局。他们生活在困境中却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仿佛一切都是注定的。其实,现代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类似于罗、吉这样的小人物,他们的生存环境不尽人意,他们也许有过挣扎,有过困惑,但他们还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注定的命运。因此,与其说斯托帕德在复述莎剧中两个小人物的注定的命运,倒不如说他在讲述现代社会里那些普通人注定的命运。

[1]Kenneth Tynan.Show People:Profilesin Entertainment[M].Simon&Schuster,1979

[2]译自 Stoppard T.Rosencrantz&Guilderstein Are Dead,Modern Drama:selected plays from 1879 to the present,edited by Walter Levy,Prentice-Hall,Inc.,1999.

[3]斯托帕德.《戏谑》[M].海口:南海出版集团,2005

猜你喜欢
斯特恩吉尔罗森
A斯特恩、B斯特恩、C斯特恩
斯特恩是个工作狂
拿开以后
做一个人生意的超市发罗森便利店亮相北京
吉尔伽美什,寻找永生的故事
照相日
歧视之罪
谦和独裁者
丢失了两元钱的车
丢了两元钱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