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再认识

2013-08-15 00:4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学习者英语教学因素

陈 玲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一、引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在人们的学习中发挥着80%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当智力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作用才可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研究表明,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智力之间的相关系数大约为0.5,高职学生由于过去不成功的英语学习经历导致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缺乏自尊,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上课松垮懒散,对待英语学习态度消极被动,这些症状都与自尊、焦虑、态度和动机密切相关。为此,要全面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同时要注重学生情感因素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尊重教学规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进师生交流、培养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增强学习信心。

二、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i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等,是学习者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催化剂。研究发现,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索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anxiety)、抑制(inhibition)、自尊心(self-esteem)、学习动机(motivation)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问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empathy)、课堂交流(classroom transactions)等。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习者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消极的情感态度则通常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反应,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使师生关系疏远恶化,从而减弱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三、促进消极情感向积极情感的转化

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在焦虑为零的情况下似乎最为有效,最佳情感条件有三:(1)学习者强烈的动机;(2)学习者充满信心;(3)心情轻松,无焦虑感。因此,教师应该对语言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具有敏感的觉察力,最大程度地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学习活动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进行。

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情感也支配着他们的学习倾向,日常教学中的很多消极现象都与学习者的消极情感因素有关。比如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为父母或老师(动机因素),有些学生喜欢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以逃避课堂活动(动机因素),部分学生课堂上常处于紧张状态担心被老师提问(抑制),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性格内向),还有些同学回答问题时紧张甚至浑身发抖(焦虑),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害怕(焦虑)等等。这些现象毫无例外都是消极情感的表现,直接导致了学习者长期被动的学习状态和低下的学习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便趋于停止,即使不停止,其效率也大大降低。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消极情感向积极情感的转化,使学习活动始终在积极的环境中进行。

3.1 坚持寓乐于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制作生动直观易懂的课件,开展表演、游戏、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英语的表现欲。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做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语言生动,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可采用实物图片、生活话题等多种导入方式。在课堂上多创设真实场景,模拟真实生活情景.通过表演锻炼他们实践英语的胆量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表现自我,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共同营造一个学英语的氛围。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智力抢答、辩论等活动.既可激活他们的英语思维,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并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持久力。英语教师不但要依照语言习得规律来指导学生选择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便其学会高效率地学习。

3.2 化焦虑为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

在英语课堂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焦虑感。他们通常会担心自己能否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害怕学习过程中被教师评价太低,害怕课堂上出现语言错误等等,这种焦虑的情绪促使了他们课堂上保持沉默不积极的学习状态,也直接影响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终导致语言习得能力下降,学习效率和效果都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基于此,英语教师应设法把学生在课堂的焦虑降到最低限度,例如对那些容易产生焦虑的学生少做成就性对比;宽容他们在使用语言时犯错误;尽量减少学生之间的竞争;鼓励学生适度地冒险;帮助学生如实地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采取适合不同个性学生需要的课堂活动形式;及时给予奖赏鼓励等等。只有通过各种途径降低学生的焦虑源,才能培养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情感,将化焦虑转为动力,增强自信心,因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目的。

3.3 注重情感交流,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

“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教学氛围是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巨大的潜在影响,教师的情感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豁达开朗的性格和蔼可亲的态度都在无形中对学生有一种潜在的感召力。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爱护和尊重,会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信赖和尊敬,其自尊感、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也油然而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加大师生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应善于运用自身丰富的情感促进情知交融的教学气氛,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情感角度出发,挖掘教材内在的情感要素.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情感因素正确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就能达到师生间心灵情感的互动,最终达成学生流连课堂的可喜效果。

3.4 真诚关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形成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认知活动的过程和效果。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变厌学为愿学,催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平等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地斥责学生,更不能打击挖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始终善于表达积极情感,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和蔼的语言对待每一位学生,多给学生练习开口的机会,宽容他们犯的语言错误,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以真诚、理解、接受、同情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采用多种方式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与交往,通过自然表露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这样,才可以增强师生间相互了解、相互关心,从而缩短师生间心理差距,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情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又能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积极介入情感因素,努力将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目标,将情感教学和英语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将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以情感人,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并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1]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2]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

[4]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

[5]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E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

猜你喜欢
学习者英语教学因素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解石三大因素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