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

2013-08-15 00:49王同锁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关心苏轼素质

王同锁

(濮阳市职业中专,河南 濮阳 457000)

所谓语文素质是指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进行书面和口头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平时语文学习中所积淀下来的人文素养而形成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对社会和人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等等。在语文新教材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

一、转变观念,鼓励发言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被尊重,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要想实现素质教育,就必须打破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以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唤醒被应试教育桎梏得近乎麻木的心灵,激发学生战胜自我的勇气。其次,建立课堂发言的竞争机制。每周六由队长调查队员在课堂举手次数(自己随堂记录),排出名次榜;下周一由老师当众发表成绩并做讲评;期末将课堂发言成绩记入档案。自从开展“每周一评”的活动以来,语文和其它各科的课堂发言就出现了良好的局面。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倡导合学,引导自学

合学即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增强合作意识和培养团队精神,并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倾听和吸纳他人意见中,学会宽容和沟通、协作和分享。

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运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我觉得苏轼不仅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更引人注目的是,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而作品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围绕课文的学习,我开展了一次“走近苏轼”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使学生领悟苏轼的生存智慧对现代人人格的选择和重构的积极意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深层内涵,更好地与苏轼对话,我还进行了一些前期铺垫。对学生提出了几个要求:

1.复习已学课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2.搜集苏轼有代表性的词作。

3.老师印发资料《苏东坡突围》(余秋雨)《诗人的执着与超脱》(周国平)等。

经过这一切准备后,我才带领大家开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在课堂上,我又给大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章最后两句流露出来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最后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基本形成了一致的观点:如果是消极的话,我们感到全词矛盾,感到首尾不协调。大家都认同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读后是胸襟为之开阔,斗志为之昂扬。前后脱节,还会成为千古绝唱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提高了大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真正乐学,学有所获,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三、扩展阅读,开阔视野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但仅仅靠课堂45分钟的时间还远远不够,大千世界处处有语文,我们不妨把视野引向课外,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阅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作读书笔记,写作读后感,定期进行交流。这样,一开始就使学生站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和文学大师进行交流,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营养。每学期我都要引入三十篇以上的文言文篇段,培养了学生文言文阅读习惯,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根据讲课内容随时提出紧密联系现实的问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习惯。

为了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培养大家读书的好习惯,我把阅读分两条线进行:一是假期课外阅读,一是日常课外阅读。暑假和寒假,我们都留了课外阅读作业,共有中外名著2部,《古文观止》12篇,唐诗宋词鉴赏文章13篇。其中文学名著只要求泛读,不做检测;古文和诗词鉴赏则要求精读,并做考查。

选读文言文训练的好处,在于促进课本知识迁移,增强文言语感;选读语体文训练的好处,在于加大习题难度 ,刺激学生现代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那些针贬时弊或领导标新的时文佳作,又为学生的头脑源源不断地引入思想和艺术的“源头活水”,学生受益匪浅,语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四、关心时事,提升素质

为了升学,很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这样恰恰造成了学生学习呆板,思维桎梏,效率不高。我想尽办法把学生引入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开放式学习氛围。我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时政,关心身边小事,培养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是让学生有选择地看电视报纸,以新闻为主,《百家讲坛》、《实话实说》、《文化访谈录》等栏目必看,让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教育,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等,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关爱自然,定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留下足迹,或诗、或文、或画,用大自然的清纯,美妙陶冶情操,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创造力。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他们人格的成熟与完善。

[1]陆俭明.语文教学之症结与出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6,(3).

猜你喜欢
关心苏轼素质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开心与关心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