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角下的学校体育改革之路

2013-08-15 00:49鲁娜娜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体育

鲁娜娜

(铜仁学院 体育系,贵州 铜仁 554300)

一、人文精神的消解与回归

现代人文思想是建立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在对古希腊的人文思想继承和拓宽的基础上,由于时代发展的需求,它除了承认人的身体和灵魂存在的合理性,又赋予了它一个自由、公平、平等的时代特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崛起以及其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所显示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人文主义转入低谷。20世纪60年代末,科学主义弊端的暴露,人与自然矛盾的突出,人文主义再度回归,并加入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所以,概括起来现代人文思想的内涵是:(1)人的身和心存在的合理性;(2)人与人发展过程中机会、人格、权力的平等;(3)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学校体育是人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中注入人文关怀既是完成新时期学校体育目标的需要,也是人文思想在社会中贯彻的需要。

二、学校体育注入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

学校体育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的教育活动,既然是教育活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应该成为一切教育活动或理论制度的依据和出发点,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特殊的发展史,学校体育的工具色彩一直非常浓厚,再加上“唯科学主义”的冲击,生物体育观一直统领了我国学校体育至今,其结果就造成了体育课娱乐性、趣味性的缺乏,使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狭窄单一,内容方法枯燥无味,教学中缺乏情感的交流,缺乏对学生的关怀。这些彰显了在学校体育中注入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一)体育运动本身的人文性

体育是一种文化是不争的事实,它内含了人类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价值理念,生活方式,信仰,身体态度等等,而近代体育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各种学校的一门课程也是因为:体育能培养人的良好个性和品质成为无需证明就被接受的理论,而单纯的生物体育观是无法完成这一目标的,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体育运动所包含的丰富得情意发展空间,人类思维等是无法仅从运动形式本身的得到的,它必须通过在运动技术掌握过程中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角度,与人的互动等的培养来逐步内化,也就是需要在学校体育中贯彻人文关怀,创造一个课堂人文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通过行为内化各种观念的场合,而生物体育观只拿出了体育运动的形式,使其内涵则丧失贻尽,无论对于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于个性的培养,它都是不合格的。

(二)教育的本质诉求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而教育的功能之一是使生物人通过社会主流价值、文化、社会角色的内化而完成社会化,这些要求都说明单纯的知识传递只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知识传递过程中情意、心理、审美等都是教育的目的,而这些是必须通过人文关怀使学生逐渐内化的。另外,社会的发展已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除系统知识的学习,社会责任、个人心理、学习能力等培养已越来越重要和必要,人文与科学并行已成为必然。

(三)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学生个体差异,尤其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明显,它牵涉到一个因材施教的问题,现代社会教育民主化的新的内涵要求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得到基于自身条件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虽然这在现阶段还只是一个理想,但是却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每个学生视为能动的个体,尽可能考虑每个学生的需求,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给与每一个受教育者以同样地发展权利,而不因为受教育者是谁或能力如何,这在另一方面,也是教育公平的要求。

三、人文主义语境下学校体育的改革路径

(一)学校体育贯彻人文关怀呼吁新型的校园软环境

人文关怀因为涉及的是精神或文化层面的平等、尊重、和谐等,如果不进行深刻的剖析认识,然后具体化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极易成为“只打雷不下雨”的一个空洞的口号,在学校体育中贯彻人文关怀我们首先必须为其提供一个文化环境或者说校园软环境,而就现存的学校体育现状,我们必须完成以下几个转变。

1.“边际人”学生观向“年轻的成人”学生观的转变

“边际人”学生观认为,学生既非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的婴幼儿,也非以职业劳动而与社会进行交换的成人,学生是介于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半”社会成员,在相当程度上带有边缘人的特征。总体上看,学生是作为社会的未成熟者出现的。所以,“相对于作为社会文化中心的成人文化,学生只是处于这种文化的边缘, 在这个意义上说,被称为‘边际人’”这种学生观导致了教育者认为学生是幼稚的,不成熟的,其本身并不具有与成人一样的资格。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作一个不懂事的人,是形成教师专制性权威的深层次原因。相反,近年来提出的“年轻的成人”学生观,认为“今天的学生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可能性’,他们在现代社会中,实际上已经具有一种现实的存在,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对整个社会已经有一种现实的作用,具有一种现实的社会功能”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给与了学生独立个体的地位,也是学校体育中人文关怀能够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教育者能够平等的对待受教育者,并且把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的基础。

2.民主教育观念的普及

“民主教育”是不同于“教育民主”的一个概念,教育民主着重强调教育作为一种权利是个体有权拥有的,而民主教育则侧重于教育内的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及师生关系的民主,它是教育民主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延伸,这种教育观念是学校体育普及民主的前提,并且是学生对有关自己的体育教学过程发表意见的思想基础,它能使学校体育中的决策和管理更加人性化,也是体育教育者给予学生尊重和决策权的基础。

3.以款待生命为教育的价值归依

教育就是款待生命,就是努力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这种生命教育观是对传统的学校体育工具价值观的挑战,传统的学校体育或把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置于首位,或把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使学校体育本末倒置,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和需求,而生命教育观则要求学校体育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个体的人——学生展开,把学生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国家教育目标引导下,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习活动多元化,自主化。

4.转变家长“局外人”的观念,积极鼓励家长参与体育教学

学生和教师是教学中一对必然长存的矛盾,而且由于社会情境,制度环境赋予教师的特殊权威,使得学生在这一矛盾中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人性常常被压抑,长期的沉默和顺从使学生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自主自我的发展更难以明朗化。而家庭参与学生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如果家长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监督教师的教学行为,就会增加弱势群体学生维护人权的力量。所以学校体育要转变家长是学校教育局外人的观念,积极采纳家长对体育教学的意见。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纪河.学校教育社会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2016体育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我们的“体育梦”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