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肺切除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

2013-08-15 00:50徐晓文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全肺肺水肿胸膜

张 梅,徐晓文,赵 艳

护理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现存或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风险问题,探讨、寻求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以减少护理事故和护理纠纷[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一般采用全肺切除术,手术后肺功能严重下降,极易引起心律失常、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支气管胸膜瘘、肺感染等并发症。2011 ̄03—2013 ̄03笔者所在科收治原发性肺癌行全肺切除术患者38例,现将护理风险评估的应用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33例,女5例;年龄 32~74岁,平均 53岁。有吸烟史者32例。术前确诊合并有原发性高血压者9例、冠心病者5例,其中同时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者3例,均予药物控制待病情基本稳定后择期手术治疗。行左全肺切除26例,右全肺切除12例。手术后患者出现左喉返神经损伤2例,呼吸困难、呼吸>28次/min者17例,急性肺水肿2例,心律失常16例(其中心房颤动13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心力衰竭1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本组37例痊愈占97.4%;1例死于支气管胸膜瘘及胸腔感染。

2 护理风险评估

2.1 手术相关并发症

2.1.1 术后出血 主要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和胸腔引流液的性状。术后患者常规行心电监护、出人量监护,开放胸腔引流管时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如果怀疑有出血,可通知医师,必要时行床旁胸片和血红蛋白检查。本组患者无出血并发症。

2.1.2 术后声音嘶哑、呛咳 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与4、5组淋巴结紧密相邻,术中常规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有可能损伤喉返神经。术前向患者交待病情,让患者做好正确面对的心理准备,术前训练咳嗽,行呼吸功能锻炼,以避免术后声嘶后咳痰困难。术后鼓励患者进半流质饮食,流质则少量、多次进食。本组2例术后出现声嘶、饮水呛咳。通过精心的护理治疗,顺利恢复,而且随访声嘶也明显好转。2.2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2.2.1 心律失常 本组术后并发心律失常16例。其中心房颤动13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心力衰竭1例,均在术后2~14 h出现。分析其原因:术前有原发性心脏疾病,术后为低氧血症、水电解质失调、纵隔摆动、患者烦躁疼痛等均可引起;另外,高龄、手术范围大亦是其发生原因[2]。护理中应注意手术后采取坐位,避免过度侧卧引起纵隔移位;及时检测各项生化指标,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一般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经采取有效的镇痛、改善呼吸状况以及补足血容量等措施后均可获得缓解。对于频发室性早搏或ST段变化明显者,请心内科医师协助处理后做出相应的护理均顺利康复。

2.2.2 急性肺水肿 一侧全肺切除术后,肺血管床容量急剧减少,血液全部流经健侧肺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健侧肺和右心室的负担加重,若输液过多过快,易诱发右心衰竭和肺水肿。应严格限制输液总量,一般24 h为1.5~2.0 L。输液速度控制在匀速输入20~30滴/min。并指导患者少量多次进食。准确记录出入量,防止体液过多导致肺水肿。本组患者2例术后出现肺水肿,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

2.3 呼吸系统并发症

2.3.1 呼吸困难 全肺切除尤其是肺功能储备差、高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保持有效肺通气和满意的氧供给,保证充分给氧至少维持5~7 d,待患者血氧饱和度逐步稳定后,可间断给氧过渡至停氧[3]。本组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28次/min者17例,术后遵医嘱给予吸氧2~3 L/min,5~7 d,雾化吸入4次/d;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节律、SpO2、口唇、四肢末梢有无发绀现象。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应立即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各项指标,既要保持有效肺通气又要避免过大潮气量导致肺泡破裂。

2.3.2 支气管胸膜瘘 多发生于术后7~10 d,其预后与支气管胸膜瘘发生时间密切相关。如果患者在术后7~10 d出现发热、胸闷、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明显,引流管内大量气泡和脓液流出,一般首先考虑为支气管胸膜瘘[4]。护理中注意胸腔闭式引流管的通畅和无菌、定时挤压引流管,保证患者体位为术侧低垂位以防止液体流入健侧肺内,并保证胸腔引流液的顺利排出。本组38例患者中,仅发生1例,于术后14 d并发胸腔感染,21 d病死。

2.3.3 健侧肺感染及肺不张 全肺切除术后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拔除引流管后24 h离床活动。术后合理有效镇痛,指导、协助患者腹式呼吸,咳嗽时按压保护切口,从而保证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如患者咳痰无力可行经口鼻腔吸痰或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本组3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均能自主有效排痰,未出现肺部感染。

总之,全肺切除术,创伤较肺叶切除术大,术后并发症多,肺功能受影响,手术后护理中应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对并发症的出现进行有效的护理风险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持续心电监测,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监测电解质,有效镇痛,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日,提高手术效果。

[1]袁景馨,魏艳丽,尤丽娜.护理风险评估与护理管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11):1116-1117.

[2]陈波涛.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2):81.

[3]王艳杰,李 群,别会鑫.87例肺癌全肺切除术ICU病房护理[J].吉林医学,2007,28(14):1614-1615.

[4]张宝石,于长海,刘 颖.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早期手术治疗[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5):1147-1149.

猜你喜欢
全肺肺水肿胸膜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三例分析
单纯右冠状动脉闭塞并发肺水肿的机制探讨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肺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疗效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