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颈椎骨折行颅骨牵引联合Halo-vest架外固定的护理

2013-08-15 00:50杨倩倩王爱兰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头颈颅骨卧床

杨倩倩,王爱兰

上颈椎为枕颈结合区,亦称枕-寰-枢复合体,其解剖及运动学均相当复杂。目前,对上颈椎骨折患者已不再单纯采用传统的融合固定,而非手术疗法牵引联合外固定是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法[1]。 2010 ̄01—2012 ̄12笔者所在科采用颅骨牵引联合Halo-vest架外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2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15~58岁。车祸伤12例,重物砸伤4例,高处坠落伤4例;颈1骨折3例,齿突骨折12例,颈2椎体骨折2例,寰枢椎半脱位2例,创伤性枢椎椎体前滑移1例。

1.2 方法 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给予持续颅骨牵引(1周左右),牵引重量根据患者不同的损伤平面而定[2],定期复查床边颈椎正侧位片,了解复位情况,待复位理想后继续牵引

1~3周,待骨折处纤维连接形成后行Halo-vest架外固定2~3个月。Halo装置具有比其他非手术方法更大的稳定功能和牵引作用,它的应用可以使患者下地行走,避免了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还能在牵引下行颈部手术,减少了调整体位时的潜在危险[2];但有些并发症也难以避免,常见的有针孔感染、头环滑脱、螺钉过深等,这就需要给予精心的护理。

1.3 结果 本组20例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无一例出现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针孔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复查时,影像学显示骨折处愈合良好。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时由于对医院环境陌生,加之突然的意外伤害,以及外伤位置特殊,会有颈椎外伤造成死亡、瘫痪和智力障碍的联想,心理上存在悲观、恐惧心理,应对患者讲解病情及手术方法,使其增强信心、配合治疗;牵引前会剃除头发,对于女性患者来说,心理上难以接受,会产生羞涩、自卑心理,要积极开导,与其谈心,明确其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颅骨牵引联合Halo-vest架这一治疗法的使用,患者可能会产生既期待又担心的心理状态,担心这种方法能不能治好,有没有后遗症,对患者及家属明确治疗可能取得的效果,让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过程和预后有大体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2.1.2 术前特殊准备 施术前,最好剃光头发。对于颈椎外伤患者,头颈转动不变,可保留枕部头发,术区头发必须剃除,以防感染[2]。

2.2 颅骨牵引的护理 指导患者日常生活的护理、颅钉的护理,尤其是体位的护理,仰卧位时,保持颈部中立位,头部及枕部垫枕垫,两侧置盐袋固定。保持有效颅骨牵引,防止滑脱。侧卧位时,头部依据头颈肩角度的不同选择高矮合适的软枕垫,背部给予梯形垫,保持头颈躯干成一直线。可翻身1次/2~3 h,日间护士多时采用3人翻身法,保持头颈躯干成一直线,晚夜间翻身时采用“W”翻身法,单人可以完成[3]。患者因卧床时间长、牵引后生活不能自理,容易产生烦躁、悲观情绪,此时,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护士应与患者多谈心、交流,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素质、家庭情况等,实施一对一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使其感受到温暖,消除思想上的不良刺激,积极配合治疗。

2.3 Halo-vest架护理 指导患者日常生活的护理、颅钉的护理,尤其是卧床休息时,告知患者禁用平时正常使用的枕头,正确合理的方法应是用特制的小枕头或水垫放于患者睡床固定地方的头颈、胸背部,将棉被折叠成长条形放于患者睡床固定地方的中下方,指导患者睡觉前,在协助下卧于固定垫枕的地方,由家人或护士帮助将空隙用枕垫或水垫填充。这样患者也能取平卧位睡眠,而不影响治疗效果[4]。2.4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2.4.1 预防压疮 定时翻身,定时按摩皮肤受压处,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碎屑,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运动,在运动中寻求舒适,减轻皮肤压力。

2.4.2 预防感染 颅钉针眼处滴75%乙醇溶液2次/d,无菌纱布保护;观察有无红肿、分泌物、血痂,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查看是否感染。

2.4.3 预防血栓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方法,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训练,早期进行肢体的功能活动。牵引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预防长期卧床引发的血栓形成。

2.5 出院指导 患者在Halo-vest架外固定后3~4 d,调节正常后即可出院,瞩其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可穿防滑鞋,保证地面干燥,照明良好,家具设施摆放合理。告知患者出院后护理方法,如皮肤的护理、睡眠的护理、颅钉的护理、饮食的护理等,适当运动,定期复诊、随访,如有疑问,及时打电话咨询。

总之,颅骨牵引联合Halo-vest架外固定对骨折复位要求低,不追求解剖复位,骨折愈合后保留运动节段,花费低,创伤小,两者联合应用,最大程度的利用复位,减少卧床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护士要始终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患者在整体护理过程中贯穿全方位护理,入院时为患者做好疼痛、睡眠形态紊乱、便秘的监测及控制,满足患者基本需要,避免患者跌倒、压疮、便秘的发生。出院时给予患者家属系统知识,康复期护理的宣教,使患者早日康复。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53-554.

[2]贾连顺.现代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76,178,179.

[3]王爱兰,牟玲芳,李海霞. “W”翻身法的研究及临床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19.

[4]李爱霞,邹爱元.颈椎骨折行Halo-vest架固定卧位护理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471-3472.

猜你喜欢
头颈颅骨卧床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关于《头颈肿瘤防治专栏》的征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