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使命-2011”任务中医院船医疗中心保障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8-15 00:42蔡金辉顾小飞郭红霞
海军医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岸基卫勤装备

蔡金辉,顾小飞,郭红霞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继2010年赴亚非5国执行医疗任务后,于2011年9月16日至2011年12月29日赴古巴、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等4国执行“和谐使命-2011”出访及医疗服务任务,历时105 d,总航程24620海里。此次任务是海军对“和平方舟”医院船使命任务和作战运用的再次探索研究,是海军卫勤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全面提升医院船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又一次综合检验。笔者结合参加“和谐使命-2011”任务的体会,对医院船医疗中心如何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并最大限度发挥功效作进一步探讨。

1 医院船医疗中心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1 医院船医疗中心人员基本情况 医疗中心人员平时主要负责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及医疗区域卫生清洁。作为船员还需积极完成船上的日常部署、训练及操演。“和谐使命-2011”任务期间,医疗中心人员并入海上医院,全程参与各诊室医疗工作,共为到访国民众及我驻外使馆、中资机构、华人华侨门诊诊治10 840人次,体检606人次,收容住院96人次,完成手术118例。医疗中心人员在麻醉、制氧、CT、DR、ECG等专业诊室表现突出,不但加强了海上医院的保障能力,同时自身诊疗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此次任务中医疗中心信息技师未能参与海上医院信息科工作,从而未能完整留存任务的相关信息资料。

1.2 医疗中心维护保养能力有限,专业维护人员匮乏 医院船医疗区面积大,设备多且精密,日常维护保养要求高,工作量大。而且海上高盐、高湿环境极易造成仪器设备的锈蚀和损坏,使得故障率增高、使用寿命缩短[1]。平时设备的维护保养由医疗中心的军医及卫生员负责,但维护保养水平薄弱,仅能做到一般故障的发现与排除。而所依托的岸基医院具有雄厚的维护保养能力,却只在执行任务期间才登船使用及维护,其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1.3 使用医疗设备的医务人员流动性大 目前医院船参加卫勤训练和医疗服务的医疗队分别来自海军总医院、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及四一三医院等,每批次派来的医务人员均不固定。每次卫勤训练或医疗服务,医务人员须重新熟悉和使用仪器设备。加上医院船较多医疗设备与岸基医院现有设备并不完全匹配,因而人为因素也时常造成机器故障或损坏,给装备使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

1.4 备品备件的领取和报修途径未明确 医院船自2008年列装至今,医疗设备基本都已过保修期,其中一些电子精密仪器(如DR、CT、彩色超声仪、呼吸机、监护仪等)受海上高盐高湿环境的影响,使用寿命缩短,维修频率提高,需要大量备品、备件以供维修更换[3]。而目前设备报修和备品、备件的领取途径一直未予明确和落实。

1.5 部分设备不能满足医疗任务需要 由于医院船使命任务的拓展,参加医疗任务的范畴扩大。部分医疗设施装备已不能满足医疗服务的需要。通过两次海外医疗任务的实践,发现部分医疗设施满足不了临床救治的需要,如开展门诊和体检工作时没有专用的服务区,只能在病房展开实施。部分医疗设备在性能、功能和配件的配置及布局的合理程度上也已满足不了日趋变化的临床救治需要,如多功能螺旋CT不具备增强型扫描功能,手术室心电监护仪不具备有创监测和麻醉气体监测能力等。

2 提升医院船医疗中心综合保障能力的对策

2.1 医院船应紧紧依托岸基医院的技术力量 目前医院船医疗中心维护保养力量明显不足,人员结构尚不合理,军医、技师缺编严重,卫生员士官梯次没有拉开。建议有关部门根据装备日常维护保养的需求,尽快调整定编。可根据医院船医疗中心现有军医试行编制落实确定,并提高中、高级卫生员士官比例,制氧、信息、CT、DR等专业编配高级士官,以利于留住人才,稳定骨干队伍[4]。而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模式可考虑以医院船医疗中心日常管理为主,辅以岸基依托医院专业维护人员定期检查指导。建立医疗设备每年1次质量控制机制,做好医疗设备的计量检测工作[5]。参照外军医院船的运行模式,医院船均是紧紧依靠岸基医院的技术力量支持来完成日常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命任务[6]。笔者认为,只有合理配备、使用专业人员,才能实现人员和装备的无缝对接,才能使医疗装备的功能达到最优化。

2.2 医疗任务期间医疗中心纳入海上医院管理并参与工作 医院船在执行医疗任务时,医疗中心应当纳入海上医院管理并全程参与医疗工作。这不仅可扩充海上医院医疗保障能力,同时也给医疗中心人员提供了实践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建议信息工程师应编入海上医院信息科工作,全程参与信息科工作可以熟悉医疗队上船后信息系统及软件设备加改装与使用情况,可以保证医疗队撤离后信息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可以对医疗任务期间相关的信息资料(如训练计划、预案、原始病历等)进行整理和保存,为下次医疗队执行任务提供方便,避免每次医疗任务均需从头开始,浪费资源。

2.3 建立医院船医疗中心与岸基医院之间学习、进修、培训的双向机制 医院船自2008年列编以来,先后派出数名军医、卫生员到医院及设备厂家学习进修。在医疗任务中,经过培训、进修的军医、卫生员如制氧、麻醉、心电图等专业人员均能独当一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医院船精密仪器多,信息化程度高,要尽快建立医院船与岸基医院之间交流互动、进修学习的双向机制,可轮流指派医院的医生、技师或专家上船3个月或半年熟悉医院船医疗设备并帮助、指导医院船医疗中心提高医疗技术和维护保养设备的能力,为医疗队与医疗中心的衔接夯实基础。此外,建议将医院船和岸基医院划为一个整体的医疗卫生勤务力量,建立科学完善的轮训制度,由上级主管机构统一管理,从而使卫生经费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2.4 建立医院船执行医疗任务人才库 医院船应根据历次参加卫勤演练及医疗任务的人员职能、表现和所发挥作用建立任务人才库,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任务抽组人员,避免每次任务前人员抽组的不固定性和无针对性。

2.5 尽快明确医疗装备备品备件领取和故障报修途径 医院船医疗装备先进,种类繁多,加上训练任务多及海上特殊环境影响,仪器设备的损耗率和故障率偏高,建议上级机关从长远卫勤保障工作考虑,尽快确定和落实医疗装备备品备件领取和故障报修的途径。

2.6 根据任务性质和范畴科学改进和加装医疗设备 医院船作为海上新型医疗救治平台,随着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也面临着可能执行国际维和及人道主义救援等多样化非战争军事任务的需要。通过两次海外医疗任务和几次重大卫勤保障任务的实践检验,医院船目前还缺少一些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的设施装备,如病理切片机、能支持小儿麻醉功能的麻醉呼吸机等。需尽快按照平战结合、统筹兼顾的要求进行加改装,为执行多样化非战争军事任务打下基础。

[1] 张志良,朱卫峰,万军平,等.866医院船医疗设备使用中的一些问题[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2):142.

[2] 蔡金辉,於飞.医院船列编后医疗装备的管理与使用[J].海军医学杂志,2010,31(1):54-55.

[3] 吴桂荣,洪加津,何仕辉.医院船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8):94-95.

[4] 李健,吴桂荣,洪加津,等.卫生运输船卫勤人员配置的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22(3):52-53.

[5] 郑传权,李子峰.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简要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1.

[6] 刘巽明.医院船的历史回顾和现代要求[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1,11(3):186-188.

猜你喜欢
岸基卫勤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基于有理函数模型的GNSS?R岸基海面风速反演算法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浅谈广东省海洋观测网体系建设
海底观测网岸基站供配电系统设计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