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都市区(圈)空间布局改进策略研究

2013-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3年22期
关键词:都市区主城空间布局

周 蕙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 400074)

重庆是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的“省域架构、直辖体制”的直辖市[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大型城市、超大型城市和城市群数量迅速增长。重庆市作为西南地区的龙头城市之一,主城规模急剧扩张,人口、产业、经济高度集中。周围二级城市分布密集,产业构成趋同,公共基础设施共享度低,城市间横向联系薄弱等问题渐渐凸显。对城市空间布局方式进行统筹安排已经成为城乡总体规划的重中之重。

1 重庆都市区发展现状

2007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现阶段重庆市沿用2011年修编版的城乡总体规划作为重庆大都市区发展指导,尽管重庆政府对主城周边小型据点城市进行了政策倾斜与大量的开发投资,但由于区域规划的相对滞后,周边小型据点城市产业雷同、定位重复,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新的城市区域优化中,可以借鉴国内外大都市圈规划的思想,适当分散主城的功能,控制主城规模,同时对主城周边据点城市进行清晰且具有地方特异性的定位,完善其城市独立性,使其与重庆主城和邻近据点城市协调发展。

2 国外相关大都市区规划启示

在最新版的伦敦城市规划中,提出了四个关于空间发展的重要原则:1)鼓励更集中更紧凑的开发方式,保证在不侵占开放空间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发展,并形成一个较高密度的布局结构和适宜的用地比例。2)未来开发的规模和时序必须与现有的和已规划的公共交通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3)保证重要的资源供给,包括提供商业办公空间、住宅、相关的技能培训设施和足够的交通设施以及高品质的环境。4)明确空间发展的优先权[2]。重庆都市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发展的阶段,产业和人口呈集聚发展的态势,产业集聚带动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和现有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1]。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表明,重庆1 h经济圈内人口总数为1 764.49万人,远远超过了伦敦人口的峰值1 200万人,重庆市所面临的人口集中化现象也更为严峻。因此,在考虑到城市优化布局时,首先要明确现阶段重庆主城核心发展区域布局,同时,对于周边次级城市,除了原有的加强它们与主城区之间的连接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各个次级中心城市之间,以及它们与大重庆外部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形成弹性网络,增加次级城市的独立性。

3 重庆市大都市区域空间优化布局构想

3.1 重庆市新版城市规划对重庆空间布局的影响

重庆市本版使用的整体规划编制于2007年,于2010年开始对整体规划进行修编,并于同年完成了整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在这一版的规划中,对都市区的空间布局进行了整合调整,增加了数个工业园区和经济新区[3]。然而随着近年来重庆城市的发展,重庆市主城区和周边城市之间的空间布局开始渐渐显露出局限性,重庆直辖市作为一个大型复合型城市群集合体,空间整合所面临的问题与普通城市群相比更加复杂和多样。

3.2 重庆市市域空间布局现状

重庆市是一个由大量小城市所拼合成的大型都市区。中心城市过度开发,同时周边各个小型城市组团功能趋同,缺乏地域性分工[4]。从城市功能上来说,由于中心过于集中,与我国东部城市相比,城市腹地支撑性不强,导致城市发展受到制约,城乡二元化结构突出。同时,有研究指出重庆市现阶段的都市核心区产业过度集中与产业均衡发展是相互背离的[4]。现阶段规划是以“一圈两翼”作为城市发展的指导,但是由于市域面积过大,“市域—1 h经济圈—都市区—主城区—中心城区”的五级空间层次,是以省域而不是市域的眼光谋划全市发展,不利于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直辖市行政资源的充分发挥。尽管在市域体系规划中设立了5个中心城市[6],但是由于地域范围广阔,资源差异性极大,受到交通、地形等多方面制约,东南翼与东北翼发展始终不如人意。

3.3 重庆市市域空间布局改进策略

根据案例以及重庆市发展现状,在重庆市大都市区空间优化布局时可以综合考虑各地区的特异性进行更加明确的分工。

对于重庆市西部区域,由“主城区—合川—永川”所构成的城市圈中,布局较为合理,产业分布密集,已经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聚性经济效应。同时,由于地质条件较好,与四川省交通便捷性较高,能够很好的接受成渝城市带的辐射作用,在整个市域空间布局中,可以适当加大这一区域的开发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除了原有的合川与永川2个重点城市外,应增加据点城市数量,加强各个据点城市之间的横向联系,使渝西形成一张交通、物资、信息交换快速的城市网络[1]。重庆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显得较为缓慢,这两个区域由于交通距离过长,同时山峦分布密集,地理条件使得城市发展受限,各个城市之间呈现薄弱的带状连接而非稳定互补的网状结构,从而导致两翼区域发展缓慢。

对于渝东北区域(包括万州、开县、垫江等11个区县),可以以现有经济条件较好,城市功能较为健全的万州为中心据点城市,对于离中心城市距离较远的巫山、城口等城市,则可以强调当地的特色,推进生态建设,保护森林资源,开发成为对中心城市的物资、信息依赖性较小的独立旅游型城市。对于渝东南区域,城市分布相对分散,山峦分布非常密集,海拔较高,不易结成城市网络,且由于建设与交通等受到区域地形的限制,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经济园区等的开发,对于这一区域应该明确城市定位,避免此区域城市对重庆主城区进行跟风建设。可以集约使用现有的城市空间,控制城市规模与工业规模,突出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保持当地原始的风貌,作为后续发展的备用地区。

4 重庆城市发展与整合的模式

综上所述,重庆城市群具有数量大,城市发展不平衡,城市间功能重复性大等缺陷。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大都市区域的空间规划角度,对城市群进行空间整合,整合策略如下:1)优选据点城市,以据点城市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通过不同城市所处的地理区位、经济区位、历史条件等现有的发展城市状态与制约因素等,优选据点城市。然后整个大都市区以发展据点城市为主,将各个据点城市作为网络节点建立城市交叉网络为辅的方式进行大都市区整体布局。在发展中心据点城市时,要对现有城市用地集约化管理,避免超大型单一中心城市的无序扩张。2)注重各城市区域的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城市圈。对于发展现状与社会构成有明显差异的地区,应从当地特有的产业结构、生态现状、历史文化积淀与市民生活需求入手,通过对当地经济、社会现状的分析调查,合理选择据点城市与构建城市网络通道的方式,采用符合当地特点的空间布局方式,形成特色城市圈。

5 结语

重庆是我国非常特殊的直辖市和大都市,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山地城市,既是重庆的优势也带来城市发展的一系列挑战。本文基于重庆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城市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根据重庆现有城市空间布局,借鉴国外类似城市规划成功经验,提出了重庆城市空间布局改进策略。这是将城市空间规划原理,应用于我国城市空间布局的改进和再造的尝试。

[1]何 波,刘 利,黄文昌.重庆都市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J].城市规划,2009(11):83-86.

[2]罗宾·汤普森.大伦敦战略规划介绍[J].城市规划,2003(1):33-34.

[3]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11年修订)[Z].

[4]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规划局.重庆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R].2009.

[5]刘晨阳,周彤及,傅鸿源.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1):684-688.

[6]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Z].

猜你喜欢
都市区主城空间布局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业遗产分布图(部分)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都市区创智中枢 北郑州水韵嘉城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空间布局图
重庆:今年全力推进 110个道路项目建设
“十三五”时期重庆主城拟打通170条“断头路”
县域对接融入都市区研究
杭州推进县域经济融入都市区经济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