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期末考试反思大学英语教学*

2013-08-15 00:54于晓红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期末考试题型考试

于晓红

(辽东学院 外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从期末考试反思大学英语教学*

于晓红

(辽东学院 外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语言教学和评估是密不可分的,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期末考试的结果,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借助于一系列的反思,对今后的教与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末考试;反思;大学英语;教学

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校情况的基于单机或局域网以及校园网的多媒体听说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了贯彻这一精神,我院创造性的提出了具有辽东学院特色的“3+1+X”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然而语言教学和评估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评估是伴随着语言教学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为语言教学服务,它提供一种科学的测量工具,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和公正的评价。而从评估中得到的结果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Leung C认为:“教学评估不仅包括以标准化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估,也包括以学习为目的、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

2011年秋在原有的考试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全校2011级高中起点本科生进行了新的考试改革,新的考试形式增加了期中考试,对期末卷面的分值及题型重新进行了分配,平时成绩的赋分也更加的细化,与旧的考试形式相比,新的考试形式不再是期末卷面决定总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现结合期末考试对现行的教学予以反思。

一、试卷质量

根据《辽东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和《辽东学院大学英语课程纲要》的要求,本学期我们将大学英语的考核分为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其中终结性考核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听力考试”。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试卷卷面满分70分,包括阅读、写作、完形填空、翻译等内容。听力考试满分30分,包括短对话、长对话、短文理解和复合式听写等内容。终结性考核的成绩占期末最终成绩的50%。形成性考核包括期中考试、课堂表现及作业和口语考试三部分内容。期中考试包括读写部分和听力部分,读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词汇的掌握情况,共20分,听力部分为10分。期中考试成绩占期末最终成绩的30%。课堂表现及作业共分五项,每项的给分标准为:单词测验2分(每单元测验满分0.5分,每学期至少测验4次);教学活动参与2分(包括个人报告、小组活动等);学习态度及进步程度2分(包括回答问题质量、口语表达和成绩的提高等);作业完成情况2分(包括读写课程作业和视听说课程作业);自主学习在线时间2分。课堂表现及作业占总成绩的10%。最后的10%分值为口语考试,主要测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每学期结课前一周进行,共分四级,每学期为一级,将采用朗读、背诵、相关主题对话、观点陈述、情景对话等多种形式,统一命题,学生抽签选题,各班级教师和学生交叉考试,即任课教师不得作为本班学生口语考试的主考,口语考试成绩由主考教师认真记录,任课教师将其汇总,上交学院存档。

试卷题型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为模板,从整体上看,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各题型的比重适度,赋分合理,试题中有25分来自教材内容,45分来自课外。既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了测试。考试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既有对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估,又有对学生学习的终结性考核。测试以课本为依托,包括对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考核。

二、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中,我任课的四个班级学生卷面成绩及格率为87%,平均分为69.1分,五部分题型平均分分别为:快速阅读9.23分、深度阅读 20.75分、完型填空6.35分、翻译2.5分、写作9.23分。从卷面得分情况来看,总体成绩尚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平时成绩

学生的平时成绩还算比较高,平均分达8.2分,但并不能说明他们平时的学习状态好。他们平时的表现是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但是课前没有预习和研究,不能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也不能和教师展开良好的互动;课后不能带着问题和项目进行自我研究和实践,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动力不足。

2.口语考试

第一学期的口语考核内容非常简单,只是课文的朗读和背诵,平均分达8.1分,但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认真准备,连基本单词都无法朗读正确,连词成句更是充满汉语方言的特色,很难给分。还有一部分学生抱着侥幸的心理只准备了几个单元的考试内容,以为考试时不会考到不会读的课文,学习目的不明确。

3.期中考试

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偏低,平均分17.1分,主要丢分是在听力环节。由于有半数以上的同学来自于省外,自身的语音语调问题严重,听说能力更是难点,而且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不对听力纳入考核,所以学生的听力练习历史几乎为零,很多学生几乎就是鸭子听雷,全部靠蒙。

4.期末考试

期末听力考试的分数也比较低,平均分9.3分,部分学生即使分数较高,也并不是真实的水平,而是采取了投机的手段,防不胜防。期末笔试部分,平均分为47.1分,学生们主要在深度阅读和完形填空上失分较多,原因主要是词汇量极度匮乏。快速阅读得分率很高达到92.3%。此题来自教材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掌握主旨、查找细节的能力。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及时地对此题型进行练习,故失分较少。深度阅读得分率为69.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次考试在这部分的文章的选取上颇花心思,选取的文章主题与教材内容相关,学生在课堂认真听讲,对主题有所了解,因而,答题比较得心应手。一些学生的作文得分也很低,主要问题是句子语法错误多,母语痕迹严重。翻译题得分率很低仅为50%,有20%的学生此题一分未得。此题主要考查词组的搭配选择,该题来自教材原题,原本应是得分题,却成为失分最多的题型。通过了解发现,学生认为此题分值较低,与其花时间背大量的原题不如放弃。对题目理解不够,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没有认真读题,忽略所给出的提纲,只凭自己的想法构思文章,所以,出现了偏题、跑题的现象。此外,学生的语法错误,拼写错误,词汇错误比比皆是,导致得分较低。

三、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任课教师的反馈情况看,此项考核体系的改革已初见成效。与过去的课程考试方式相比,新的考核体系有着与以往不可比拟的优势: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由原来的“为考试而学”变为“我要主动学”,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了;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有所转变,他们普遍反映,实施新的考核体系后,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的改善,授课也变得轻松多了,可谓是取得了“双重效益”。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针对考试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

1.将导学和英语思维贯穿始终

通常在开学初的第一次课,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地阐述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教学方式和方法,考核方式和要求,但实践证明这方面的教学仅仅通过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其后开展的每项教学活动中都应使学生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想学、愿意学,主动学。与此同时,英语思维应贯穿教学的始终。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外语时,不可避免的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这在写作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因此,在学生学习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设法帮助学生尝试用英语思维方式进行作文的构思与写作。在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尽量多接触不同形式的反映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及现状的背景材料,以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从而加深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文化层面的理解。

2.加强听说和阅读训练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以听说为主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说相关题型占总分数的65%,然而通过考试发现听说能力是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为此,针对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我们要多为他们创设情境,使他们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可以监督其进行语料背诵和课堂陈述,在积累了一定量的语言输入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进行语言的输出。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其实,试卷上每一题都要求学生阅读。我们常说,“这类题目已讲过x遍,y个学生不会做。”这不是因为学生没有听懂老师所讲的题目,而是因为学生不会阅读试卷上的题目,对不上适用的语法结构。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教师在平时讲解阅读理解题时,应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当涉及到阅读材料中的语法项目时,要坚持“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词汇教学,它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阅卷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已经采取了开放自主学习室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让学习成绩好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做报告,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成绩和学习方法之间的必然联系,他们就会自觉地学习。教师在课堂中,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并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为其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首先要实践,其次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要经常地接触,反复运用要明白实践越多,提高也就越快。今后,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还将继续实施并完善该项课题的研究,并将其推广、应用到我们全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从而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1]林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6.

[2]祖晶.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J].教育评论,1998,(5).

[3]邹爱民.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谈[J].外语界,1993,(1).

[4]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5):17 -23.

[5]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H319

A

2095-4654(2013)1-0099-02

2012-11-23

猜你喜欢
期末考试题型考试
向着期末考试,冲刺!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期末考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期末考试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十年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