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信达雅”文论的发展及其当代价值

2013-08-15 00:53李田心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信达雅文人文章

李田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510545)

一、“信达雅”是中国古代文论、译论经典

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从此以后“信达雅”成为译论经典。

其实“信达雅”并非首先针对翻译而提出。王任说“究其初衷,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感叹译事三难‘信、达、雅’。……‘三者乃文章正规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1]。彭长江说:“要探究其根源,还得从分析‘信、达、雅’的来源着手。‘信、达、雅’并非来源于对翻译本身进行的分析,而是来源于古人的零星文论。《天演论·译例言》说:“《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矣。又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规,亦即为译事楷模”[2]

二、“信达雅”是文人规范、文人精神和灵魂

国家的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民族的兴盛,需要一大批文人,他们是时代的引领者,他们必须“信”,诚信,具有坚定信念,远大抱负;他们必须“达”,通情达理,远见卓识、学识渊博,深刻洞察人情世事;他们必须“雅”,温文尔雅,脱离粗俗,有充分的性情和人格修养,语言美,行为美,是精神文明的化身。文人是国家民众的优秀代表,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人民利益为旨归、以国家兴盛为己任、以国家发达为关怀。他们人数甚少,但作用甚大。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国家和人民对文人充满期待。“信达雅”乃文人规范,文人精神和灵魂,国家和人民对文人的要求和期待。

严复说“信达雅”三者乃文章正规亦即为译事楷模。严复的意思是“信达雅”首先是“文章正规”,后被借用为“译事楷模”。

“信达雅”乃文章正规是什么意思?即“信达雅”是国家和人民对文人的规范,是文人精神和灵魂。

“文章正规”四个字,首先是针对作文或进行文艺创作的文人提出的要求,其次是对文章的要求。中国人常说“做事先做人”、“有第一等的文品,先有第一等的人品”,意思是对人的规范在先,对事的规范在后。“文如其人”意思是文人和文章的规范是一致的。“信达雅”是对作文或创作行为进行描述,首先是对作文或创作行为的执行者进行描述,其次是对作文或创作行为的结果进行描述。

所谓“信达雅”首先是对文人而言的。谁“信达雅”?文人“ 信达雅”。“ 信达雅”的主语是人( 文人),人(文人)做“信达雅”的主语,才合符逻辑。只有人可以做到“信、达、雅”。文章没有生命,是无意识的,不能“信达雅”。人可以“信达雅”,人也可以使文章“信达雅”。文章“信达雅”的意思是作者使读者感到文章“信达雅”,作者使读者感到文章的内容是真实的、文辞是畅达的、文采是优雅精妙的。诚信是文人作文或创作的道德规范。文人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诚信,实事求是,追求和表达真实。这是对文人的主观方面的要求和规范。只有诚信,文人才能创作出好的文章,诚信是文人创作的首要条件。有了诚信,就是好文人的开始。好的文人必须通情达理,即通人情达事理;“达”有两层意义,一是通情达理,二是达到目标,通情达理必定达到目标,达到目标必先通情达理。文人还必须温文尔雅,脱离粗俗。有了诚信、通人情达事理、事业通达的文人必定是温文尔雅,文人雅士。“信达雅”是一个整体,是对文人的规范。

“信达雅”同时又是对文章的客观判断标准,作文或创作的结果(文章)的第一个标准是“信’,文章的“信”指的是作文或创作的结果即文章的内容必须与客观世界的真实一致,必须反映真实,合符真实,读者读了感到真实。作文或创作的执行者做到了“信”,作文或创作的结果即文章一定会“信”。如果文人通情达理,通人情达事理,文章肯定通顺达意,读者读了一定感到文章通顺。不明事理和不通人情的人写出的文章一定是不合符逻辑,不通顺。作文或创作的结果(文章)必须优雅;科学求真,文艺求美,文章追求真优美;文如其人,优雅的文人创作出优雅的文章。“信达雅”是一个整体,是对文人主观方面的规范,同时是对文章的客观标准,主观方面的规范和客观标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信达雅”是一个整体。它要求文人先做好文人,再写好文章,指出文人写什么——说真话,实事求是,文章怎么写——运用各种技巧增加语言表现力,充分发挥表达能力和为什么写——以优雅教育人,使人温文尔雅。“信达雅”同样是翻译的楷模,因为译文同样是文章。翻译的“信达雅”是对翻译者的要求,也是对译文的要求。

“信达雅”是对文人的要求和规范,这三个字本身具有各自的抽象的字面意义,同时具有各自的社会、时代和阶级的意义。各自的意义包含着具体内容——即怎样才“信达雅”和什么才“信达雅”。

“信达雅”可以用于任何社会、时代和阶级,是社会、时代和阶级要求文人“信达雅”。不同的社会、时代和阶级本身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对文人要求和规范也因此不同,“信达雅”的内涵也就不同。比如封建社会,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崇尚皇权,推崇孔孟之道。“信达雅”中的“信”是诚信、忠诚和信念,具体内容是对皇帝的真诚、忠诚,是对孔孟之道的信念。“信达雅”中的“达”是要求文人通情达理,通人情达事理。文人的世界观是孔孟之道,文人观察世界和体察人情以孔孟之道为标准。符合孔孟之道的即为“达”,顺达畅通,合情合理,不符合孔孟之道的就阻塞不通,不合情合理。“信、达、雅”中的“雅”即优雅、精妙和精美,文人按照孔孟之道在性情上修养、涵养和修炼,孔孟之道有一套审美标准,符合孔孟之道那一套审美标准的即为“雅”。文人“信达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信达雅”文论一脉相承

毛泽东从小喜爱读书作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深知“信、达、雅”文论,熟谙文章之道。走上革命道路之后,他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中西融会贯通。《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集中反映了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毛泽东用共产党人的语言诠释“ 信、达、雅”,给“ 信、达、雅”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思想内涵。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必须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我的意思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学习社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文学艺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把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变成为实际生活里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上面论述的意思是,文艺工作者必须忠于人民、忠于党,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他用共产党人的语言诠析“信达雅”中的“信”,给“信”赋予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内容。

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3]860-861

“信达雅”中的“达”意思是“通情达理,通人情达事理”。通什么情?达什么理?毛泽东做出了明确的回答。毛泽东给“达”赋予了具体的内涵——理解和了解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与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体察火热的斗争,洞察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

毛泽东说:文艺工作者“要破坏那些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的、虚无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贵族式的、颓废的、悲观的以及其他种种非无产阶级的创作情绪……。去掉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等的缺点……,我们有许多同志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3]861-865

毛泽东要求文艺工作者去掉头脑里还装着的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用无产阶级思想清理头脑,武装头脑,从性情上和思想上变得干净、优雅。毛泽东给“信达雅”中的“雅”赋予了新的内涵,这是毛泽东要求文艺工作者达到的“雅”的内容。

毛泽东又说:“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3]864

毛泽东认为文人要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追求文学艺术之美。

毛泽东又认为“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都是文学艺术,二者都是美。“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要统一,“阳春白雪”是高雅艺术,“下里巴人”要提高到“阳春白雪”。文人的最高追求是高雅。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蕴涵丰富的文化艺术财富,文学艺术理论源远流长,“信达雅”文论是其中的瑰宝。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这一段,则更加浩浩荡荡、波澜壮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讨文艺问题的时间最为长久,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著述和言论甚为丰富,不但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而且其理论更带有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总结的特点。可以说,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中国“信达雅”文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文艺思想有待中国文人进一步深入广泛的研究。

四、“信达雅”是文人精神重建的基础和支点

文人自律是维护“信达雅”规范的关键。“信达雅”是文人急剧变革时代自我坚守的文人精神。战国时期的孔子、老子、孟子,及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古代文人都是坚守“信达雅”的典型代表。

以孔子为例。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急剧变革的时代,他以天下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可谓“信”。他为往圣继绝学,汲取夏商的文化营养,继承周代的文化传统,创造了以“ 礼”、“ 仁”、“ 中庸”、“ 教”与“ 学”为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思想在内的完整学说,可谓“ 达”。 孔子主张的“ 中庸”,一是“ 中”,二是“和”,并把它融入自己的性行和品质中,成为美德。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他所以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他自己在为人的风格上也做到了“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受到弟子们的尊敬。他性行和品质的修养可谓“ 雅”。

中国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大转折的历史时期,文人的精神也在变化和转折。

在中国引以自豪的传统文化中,文人——“仕”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商人的理想是赚钱。文人和商人有着截然相反的价值观。传统文人对经商赚钱往往不屑一顾;文人如果有赚钱的行为和思想往往被认为身上有铜臭,丑臭而不雅。传统文人追求功名,不追求利益。当代文人做官做学问追求功利——功名和利益,已不再完全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文人崇尚功利是当今中国社会深刻变迁不可避免地使文人精神现出的多元化趋势之一,正统的文人精神受到了冲击,文人精神急需重建。

中国文人正处在实现中华崛起的重要机遇期,当代文人有责任坚守“信达雅”。社会和时代对“信达雅”要赋予新内涵。“信达雅”是当代文人重建精神和灵魂的基础和支点。

[1]王任.对“ 信达雅”的认识[A]//翻译论丛[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彭长江.翻译标准多,何以断是非[J].外国语,2000(5).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信达雅文人文章
文人与酒
“信达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中韩互译之技巧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文人吃蛙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宋代文人爱睡觉
文人与石
对比浅析中西翻译标准
浅谈“信达雅”
——以翻译《沉默的大多数》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