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党与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研究

2013-08-15 00:46刘菊香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优良传统参政党价值体系

刘菊香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国家核心价值观凝聚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意志和价值追求,是一个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将其列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并要求“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已提上日程。参政党作为我国多党合作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为了深化研究,课题组设计了《关于参政党参与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调查问卷》,在广西社会主义学院2012年举办的以民主党派为主体的班次进行了327份有效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一、参政党是建设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结构——功能的角度来看,现代政党政治最基本的研究框架就是“国家(政府)——政党——社会(民众)”,就如英国政治学家欧内斯特·巴克说的,“政党具有双重性格或性质,也就是说,政党是把一端架在社会,另一端架在国家上的桥梁”[1](P42)。在我国的政治结构中,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掌握着国家政权并负责组织政府,是长期执政的党;民主党派是拥护共产党领导、以“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参加国家政权的参政党。因此,在“政党——国家”的关系中,参政党是中国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党必然也是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自2006年以来,各民主党派通过理论研究会、主题学习会、专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民革中央编写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辅导读本》;民盟中央成立理论研究会,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深入研讨;致公党中央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赴辽宁、天津、湖北等省市调研,就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行探讨研究;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先后赴广东、广西、四川召开研讨会,就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着力点和有效途径进行座谈;台盟中央制定调查问卷下发至各级组织,另外由专职副主席带队的调研组到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座谈[2]。

从参政党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来看,参政党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党本身是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而全体中国人民是一个包括不同政党、不同阶级阶层、不同民族的多元主体,参政党只是这个多元主体之一,这种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决定了参政党核心价值观理应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政党核心价值观是民主党派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凝炼形成的价值理念、价值追求、价值目标等,与中国核心价值观并不矛盾。如果说中国核心价值观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全社会的共识,参政党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化。参政党在践行自身政党价值观的实践中,必将中国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因此,参政党是践行和建设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一支重要力量,它既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也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遵循者和实践者。在问卷调查中,有82.5%的调查对象对此表示认同。

二、参政党在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特殊优势

(一)参政党政治联盟的性质为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广泛社会基础

中国核心价值建设需要得到全民族、全社会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广泛认同和共识。正如陈祖洲先生谈到的“发展共同的理念、规范与价值观,使特定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价值观、社会巩固感和命运观。只有这样,国家才能达成共识、秩序与稳定,才能有政治、经济、社会发展”[3]。从性质特点来看,参政党具有政治联盟性质,具有进步性与广泛性,能为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凝聚广泛的社会基础。一方面,参政党的进步性主要表现为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能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风雨同舟,目前则集中体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然也包括参与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另一方面,参政党的广泛性主要指其社会基础,由最初的阶级联盟发展到“两者”的政治联盟,再到今天“三者”的政治联盟,说明其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目前,参政党拥有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涵盖各界各行业的成员86万多,在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中能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凝聚广泛的社会基础,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调查中,85.74%的调查对象认为参政党社会基础的广泛性能为中国核心价值建设提供广泛社会基础。

(二)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国家核心价值观是国家从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从整个制度安排的角度倡导实施的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核心价值理念,“只有在国家权力与社会各方都认同某种价值理念的前提条件下,由国家设计和社会支持的国家核心价值建设制度,才具有价值的正当性与技术的可行性”[4]。中国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制度安排倡导实施的。在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理应在全党、全社会积极倡导中国核心价值理念,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方向;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友党和参政党,是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能通过提意见和建议表达所联系群众的利益诉求,通过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中国核心价值建设夯实政治基础。在问卷调查中,86.76%的调查对象对此表示认同。参政党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服务的渠道,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司法机关、人民政协等。据统计,2008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18.7万人当选各级人大代表[5];全国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3.2万人[5];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时,政协委员中民主党派成员669名,占29.9%,在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协中,共有37.8万名党外人士担任政协委员[6]。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参政党通过人大、政协、在政府部门任职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向各级人大和政协提交大量反映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议案、提案,为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三)参政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社会功能为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任何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建设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现实的紧迫工作,需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培育。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价值取向、价值判断、价值评价上日益多元化,价值冲突日益显性化。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尊重多元价值差异,包容不同的利益主体,通过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来引导,即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因此,推进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条件就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参政党从其社会功能来看,可以利用自己在国家政权建设中的地位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社会功能,为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营造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环境,在问卷调查中,91.23%的调查对象对此表示认同。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因其具有吸纳一定界别人士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又以“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参与国家政权,可以以“中间人”的身份协调执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将各种矛盾和冲突化解在激发前,是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对所联系群众的民意信息作出科学、理性、及时的分析,并通过人大、政协和党政部门反映;能用民主的方法及时把中共的方针政策等传达给群众,并做好细致的释疑解难工作;能结合各党派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智力支边、扶贫等社会服务活动,为党委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这些都能为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创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四)参政党“团结、爱国、民主、求实”的优良传统为推动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注入重要精神文化元素

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既要与时代接轨,吸收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价值共识,更要保持自身的民族性和持续性,吸纳传统历史文化的精髓。中国核心价值观当然要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植根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历史的角度看,参政党在与中共长期的团结合作中形成的团结、爱国、民主、求实等优良传统,是参政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也是参政党的核心价值理念,能为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重要的内容元素。在问卷调查中,87.89%的调查对象对此表示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团结是民主党派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正如中国民主促进会名誉主席雷洁琼所说:“民主党派在几十年的历史中,走过了一条同中共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道路,形成了与中共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6]新世纪新阶段,参政党继承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成为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爱国是民主党派与生俱来的优良传统,各民主党派就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反帝爱国、追求民主的爱国主义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主党派因为爱国,在民主革命时期自觉选择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民主是民主党派自建立伊始就一直追求的目标,“民主政治”是民主党派政纲中最重要的部分。新世纪新阶段,各民主党派继续以追求民主为本色,坚持民主这一核心价值理念,积极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求实是民主党派老一辈的可贵品质和高尚风范,从民主革命时期反内战、反独裁,到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各民主党派始终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则集中体现在坚持真理、参政为民上。参政党“团结、爱国、民主、求实”的优良传统既是民主党派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元素。

三、发挥参政党优势,助推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

(一)以加强参政党自身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切入点,推动民主党派成员自觉融入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

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要将体现国家意识的主导价值观渗透到群体意识、个体意识中,转化为不同群体、个体的共同价值和自觉行动。也就是说,如果把中国核心价值观看成一个大系统,不同群体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构成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目前,在中国核心价值观尚未定型前,许多行业都在构建有自身特色的群体核心价值观。如2008年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参政党作为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参与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应以加强参政党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切入点,在问卷调查中,有81.5%的认同率。从国外政党引导国家社会价值观建设的经验看,也很重视以确立政党自身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为引导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设定目标指向和优先侧重。参政党可以借鉴国外政党的经验,从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过程中凝炼积淀的价值理念中概括和构建各民主党派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各党派自身价值观建设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进而影响民众的价值取向,达到统合多元价值、引导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目的。

首先,各民主党派应继承老一辈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在推进政治交接中总结、提炼和概括参政党核心价值观。近年来学术界和统战理论界都有研究和探索,其主要观点有:立党为公、参政为民、服务为本、民主爱国、团结合作;参政为民、协商为本、合作共赢、发展进步;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奉献;同心思想;爱国、民主、进步、奉献;等等。可以看出,这些观点都根植于各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和价值理念,如民革的“爱国、革命、进步”,九三学社的“民主、科学”,民盟的“同盟、同志、同心、同德”等。其次,以“同心”思想为引领,加强教育培训,深化广大成员对参政党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加强对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加强对多党合作理论政策的学习,加强对民主党派历史和老一辈优良传统的学习,从而真正达到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从而使参政党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以发挥参政党职能为着力点,加强和丰富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形态

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主要通过两个过程实现,一是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个体的价值需求变化和实践行为的调整,可以称为外源性作用过程;一是个体出于自身需要,对国家核心价值观进行反映、选择、内化和外化,可以称为内生性作用过程[7]。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通过外源性作用最终实现内生性作用的过程。参政党参与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将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第一个过程主要通过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塑造广大成员的个体价值观的过程,解决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问题;第二个过程是将第一个过程形成的认同内化转变为实践指导,并在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目前,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实践形态相对缺乏,因此,参政党可以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着力点,加强和丰富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形态。在问卷调查中,在回答“在您参与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活动中您认为哪种方式对自身作用最大”时,在我们给定的“教育培训”、“爱国主义现场体验”、“融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模范榜样的作用”四个选项中,75.1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融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

参政党参与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要把中国核心价值观贯彻于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服务社会的有效方式,将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民主党派广大成员的工作、生活中,以工作实绩体现践行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实效。如民革北京市委会不断创新参政议政模式,从过去搞调研、提建议的方式扩展到推广相关技术并使之产业化,其中通过开展半导体照明LED绿色节能产业发展的调研,不仅完成调研报告,提出相关意见建议,还帮助北京工业大学光电子技术实验室与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建立联系,推动LED项目的产业化[7]。在访谈中,许多受访对象表示今后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履行中,围绕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等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建科学发展之言,献求真务实之策,弘扬中国核心价值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三)以发扬民主党派优良传统为支撑点,增强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面对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基本状况,中国核心价值观承担着凝聚和反映大多数人的理想和追求的重任。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在变化变动中一以贯之,既肯定主流又正视支流”[8](P8),应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但从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并未体现出强大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效果不太令人满意。在调查中,不仅有超过1/3的调查对象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社会起的作用不太满意,而且在回答“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亲和力、感召力如何”时,选择“一般”、“很差”和“说不清”的共占到被调查人数的85.49%;在访谈中,80.16%的被访对象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于高深,不好理解”。这说明,全社会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缺乏亲和力、感召力,从而导致其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

参政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核心价值观在民主党派中的具体体现。民主党派地位超然,代表和联系着一部分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且各方面代表人士素质高,社会影响较大,因此,民主党派成员通过以发扬老一辈优良传统的方式参与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能较好地反映和体现民声,体现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民主党派着重应从以下几方面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一是将优良传统融入民主党派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以情感人。近年来,各民主党派都比较重视整理党派历史和重要人物的先进事迹,将其作为优良传统教育的载体和践行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教材。如民盟2010年开展了纪念费孝通、华罗庚、史良等重要人物的纪念活动,认真组织成员观看《民主之澜》、《黄炎培》等电视节目。二是将优良传统融入参政党自身建设中,塑造参政党的良好形象。参政党要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在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传承优良传统,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增强参政党的政党意识和使命意识、大局意识,提升参政党的整体形象。三是将优良传统融入参政党履行职能的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体现人文关怀,达到与所联系群众的情感共鸣。如2010年上海民盟在世博会期间组建“服务世博建设者”医疗志愿队,一年多累计义务服务2700多人次[2]。

(四)以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为结合点,引导民众树立中国核心价值观

中国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实现普通民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在内涵概括上能够“引领人”,在形式上能够“吸引人”,在理论上还需要“说服人”。自2006年起虽已掀起了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热潮,理论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真正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不多,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关注还有待加强。因此,要搞好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还须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参政党人才智力优势明显,许多成员分布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参政党应积极引导成员中相关的理论工作者和学者对中国核心价值观本身进行深度阐释、解读和研究,探讨中国核心价值观如何既反映当代中国的阶段特征、发展主题、历史使命,又能批判地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成果;既较好地反映和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或精神,又能作出简洁而确切的表达;既能将十八大报告提出的12个词语的理念讲透彻、讲清楚、讲充分,又能直面现实,对现实中一些问题作出针对性的理论解释,为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进而引导广大民众树立中国核心价值观。

中国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前进目标和行动指南,但在现实中人们的行为真正体现中国核心价值观的现象并不普遍,社会上一些现象甚至与中国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到“您认为目前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形式效果如何”时,56.63%的调查对象认为“一般”,23.12%的选择“很差”,还有5.7%的选择“说不清”。因此,参政党参与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需在大力普及这个关乎国家兴衰和个人成败的价值理念上下工夫,才能拉近广大民众与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距离。一是在广大民主党派成员中大力开展中国核心价值观宣传,提高参政党成员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各民主党派可以借鉴国外政党引导社会价值观建设的经验,由各党派的宣传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价值观宣传,通过各党派的党报党刊、网站等,全面、系统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参政党核心价值观,直接对成员进行中国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避免大众媒体曲解或误传。二是发挥参政党的自身优势,在全社会加强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推广力度。如可以通过舆情调研深入了解基层群众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态度,对中国核心价值观宣传内容和形式的反映,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当好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推动者,组织党派成员围绕一些社会现象、事件和道德行为在全体民众中开展讨论、辩论,在讨论中明辩事非,倡导中国核心价值观;还可以总结和宣传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人物,让人们在品味高尚中陶冶情操,在全社会营造向典型学习的良好氛围。如2010年就成功地运用“身边的榜样——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的形式,宣传杨佳等八位民主党派成员和一位无党派人士的典型事迹,效果十分明显。

[1]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勤于学·潜于心·敏于行——各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综述[EB/OL].http://jzdwrszj.blog.163.com/blog/static/12389120 92010111 49153912/,2010-12-10.

[3]陈祖洲.从多元文化到综合文化——兼论儒家文化与新加坡经济现代化的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4,(6):134-141.

[4]周光琴.多元价值主体视域下国家核心价值观建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16.

[5]中国各民主党派发挥的作用[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107/64111/9960321.html,2009-08-31.

[6]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巡礼[EB/OL].[2012-11-1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9/03/content_11991911_3.htm,2009-09-03.

[7]民革市委会课题组.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EB/OL].http://202.112.80.57:8080/bsd/wz/news_tzb.jsp?id=9394&wzlxz,2011-03-11.

[8]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优良传统参政党价值体系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与执政经验
缅怀革命英烈 继承优良传统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