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评《水浒传》之夹评中“单字评”小论

2013-08-19 07:32集美大学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戏剧之家 2013年9期
关键词:单字金圣叹多音字

王 伟(集美大学 文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金圣叹作为一位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其对“六大才子书”的批评不仅是中国小说系统批评的开端,又由于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又为我们阅读古代小说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他的批评给予了我们方法论的作用,让我们知道了小说原来可以这样读。

一、夹评中“单字评”的使用

金圣叹虽然只将《水浒传》定义为第五才子书,但这却是他用功最深,批评也做的最好的一部书。以至于我们读《水浒传》就不能脱开金圣叹对其的点评。本人在阅读其对《水浒传》的点评中对其所做的“单字评”很感兴趣,而且也认为“单字评”较于“多字评”更难理解,评者使用的却又很多,所以本人以为准确把握 “单字评”对于理解《水浒传》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笔者在这方面下了一点笨工夫。下面是本人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单字评”的一点认识。

经过笔者细致的统计,金圣叹在七十回本的《金圣叹批评水浒传》中,除去一、二、三、四等基数词外,在夹评中共用了787次单字评,使用了61个不同的字。这些字及分别使用次数为:诏,5次;担、马各3次;眼、财、色、酒、气、楼、墙各一次;虎,9次;人,7次;刀,3次;画,18次;了,9次;完,6次;止,1次;毕,4次,句,78次;省,12次;细,67次;详,11次;略,2次;小,1次;能,2次;应、陪、衬、带、引各一次;补,7次;伏、反各4次;早,1次;写、裁、缝、量各1次;贼,4次;恶,8次;丑,13次;虚,10次;实,9次;疾,29次;酸,1次;香,6次;热、痛,各3次,怕,2次;忙,4次;新,10次;旧,11次;要,2次;辩,2次;着,3次;确,5次;是,42次;奇,23次;嗄,4次;好,159次;妙,160次。

在这些词中,作为名词的“诏”、“担”、“马”、“眼”、“财”、“色”、“酒”、“气”、“楼”、“墙”、“虎”、“人”、“刀”作用都较容易为读者把握,即评者就是在提醒我们作者这里写的是什么;而同样作为名词的“画”就比上面的那些名词要难理解一些了,这时我们要联系一下评者的一条两字评语“如画”。何谓“如画”,很好理解,也就是说作者做的东西很逼真。评者在这里的“如画”,也就是一位著名曲评家所谓的“画工之作”;那“画”呢,自然就是“化工之作”,这时我们就知道了这简单的一字评语是评者在告诉我们:水浒传作者在这里的描写实是“鬼斧神工”。作为动词的“写”、“量”、“裁”和“缝”的作用也很简单,也是在仅仅提示我们作者写的具体动作是什么;而“应”、“陪”、“衬”“带”和“引”则是在提醒我们这句或这段文字在作品中的作用是什么。“了”、“完”、“止”、“毕”、“句”、“好”和“妙”意义则较为复杂。

二、“了”、“完”、“止”、“毕”和“句”的解读

“了”、“完”、“止”、“毕”和“句”,在现代汉语里都有 “结束”或“停止”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它们是近义词。但是在金圣叹的点评里具体各是什么意思?如果是用的它们近似义的义项,为什么在某处用此而在它处用彼?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五个字中 “止”用了一次,其他都用了多于三次,除“止”字外最少的“毕”字也用了四次,而“句”字用到了七十八次,这说明作者不是为了增加评语的词汇量而不用同样的字来表达一样的意思,因为这样的话,他完全没有理由把“句”字用上这么多次,因为表示“句”字要表达的意思的单字还有很多,恐怕金圣叹不会想不出。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金圣叹选择的不同单字作评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在《水浒传》楔子中他的一个“单字评”:

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当时洪太尉听罢,浑身冷汗,捉颤不住;急急收拾行李,引了从人下山回京。真人并道众送官已罢,自回宫内修理殿宇,竖立石碣,不在话下。【夹批:了。】①

“了”,是个多音字,一读“liǎo”,一读“le”。从历史上看,“了”字“liǎo”音的出现比“le”音要早。范晔《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说:“人远则难绥,事总则难了。”②“绥”作“安抚”解,这里就是人离得远就难以安抚,事情合在一起就难以完成的意思吧。《三国志》里“了”字很多,我这里举出只举出《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了无云气”③,这里大约是完全没有云气的意思。以上文献中的“了”字皆音“liǎo”。而“le”音“了”字的出现最早大概在宋无名氏作而元人又有所增补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其《元集》说:“可以下来了”④,这里的“了”是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或句末,表示过程已经完了。它在这里跟现代汉语的“了”字用法已一致。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⑤中提到,在现代汉语中,“了”字已经由古代汉语的动词虚化为助词了。根据《水浒传》的文本和“了”字的发展历史来看,这里的“了”当音“liǎo”,是一种动态性质的“结束”,就是去做一件事情而达到“了结”这件事情目的的意思。再来看“完”,在《水浒传》第三回中,金圣叹在一段文字的点评中连续用了两个“完”:

今番你又如此大醉无礼,乱了清规,打摊了亭子,又打坏了金刚,──这个且由他,你搅得众僧卷堂而走,这个罪业非小!我这里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千百年清净香火去处,如何容得你这个秽污!你且随我来方丈里过几日,我安排你一个去处。”智深随长老到方丈去。长老一面叫职事僧人留住众禅客,再回僧堂,自去坐禅;【夹批: 完。】打伤了和尚,自去将息。【夹批:完。】

“完”,虽然不是一个多音字,但其在古代文献中的意思却比较复杂。《荀子·大略》说:“衣则竖褐不完”,唐·杨倞注:“竖褐,僮竖之褐,亦短褐也。”⑥有明·杨士奇《汉江夜泛》诗:“短褐不掩胫,岁暮多苦寒。”⑦综上,《荀子》的这句话是说穿短褐都穿不了完整的,“完”当作“完整”解。《庄子·让王》说:“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⑧《吕氏春秋·执一》说:“凡能全国完身者,其唯知长短赢绌之化邪!”⑨以上的“完”,大概是“保全”的意思。《汉书·刑法志》:“完者使守积。”颜师古注:“完谓不亏其体,但居作也。积,积聚之物也。自此以上,掌戮所职也。”⑩“完”在这里,指的是古时一种较轻的刑罚。“完”字在古文中尚有多义,在这里不再枚举。结合对古文献的考查和小说文本的阅读,金圣叹在这里所用之“完”,当解为“完整”。“止”字单评出现在第三十四回:

如今县里却是新添两个姓赵的勾摄公事。”宋太公道:“我儿远路风尘,且去房里将息几时。”【夹批: 止。】合家欢喜。不在话下。

《周易·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11“止”大约是“停止”的意思。《诗经·商颂·玄鸟》:“维民所止。”郑玄笺:“止,犹居也。”12此处的“止”是居住的意思。还有它释,不再一一写出。综上及此字对《水浒传》所评的这句文本来看,笔者或许有点自是的认为,“止”在这里是评者告诉阅者: 文本中的人物休息了。换句话说,就是金圣叹把文本中的“将息”解释了一下,像前面我们所说的“诏”等名词一样的作用,以为仅仅是这样的作用,所以这个词在所有的“单字评”中只出现这么一次。再看下“句”这个字,我摘录了《水浒传》第三十三回的这段“夹评”文字:

你如何不识羞耻!昨夜引人马来打城子,把许多好百姓杀了,又把许多房屋烧了,今日兀自又来赚哄城门。朝廷须不曾亏负了你,你这厮倒如何行此不仁!已自差人奏闻朝廷去了。早晚拿住你时,把你这厮碎尸万段。”秦明大叫道:“公祖差矣!秦明因折了人马,又被这们捉了上山去,方才得脱;昨夜何曾来打城子?”知府喝道:“我如何不认得你这厮的马匹、【夹批: 句。】衣甲、【夹批:句。】军器、【夹批: 句。】

“句”也是个多音字,有五种不同的读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说:“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13在这里“句”音“jù”,可理解为一句话,或一句中停顿的地方。笔者认为,金圣叹在这里作出点评是要阅者稍作停顿,并留意文本罗列的名词“马匹”、“衣甲”和“军器”。“句”字其他读音及释义这里不再罗列。金圣叹单字评中出现很多的两个字“好”和“妙”,朱自清有专文《“好”与“妙”》14说明两字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及作用,笔者不敢狗尾续貂,所以这里不做赘述。

三、结语

金圣叹点评的古代文献博大精深,其本人的评点亦是高山仰止,需要有人不断的努力探寻其三昧,而本文只是笔者不揣浅陋的一些自是之言,望方家批评指正。

注释:

①施耐庵著、金圣叹评点本《水浒传》,岳麓书社,2006年6月版;下引带夹批原文皆出于此,不再另注。

②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5月版,第1653页。

③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2年12月版,第826页。

④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古本小说集成》,1990年8月版。

⑤见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版,第496页。

⑥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2012年3月版。

⑦杨士奇《东里集》,见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版。

⑧郭象注、成玄英疏《庄子注疏》,中华书局,2011年1月版,第507页。

⑨王利器《吕氏春秋注疏》,巴蜀书社,2002年版,第2113页。

⑩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87年12月版。

11邓秉元《周易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版,第309页。

12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2011年12月版,第327页。

13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第570页。

14见朱自清《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125-140页。

猜你喜欢
单字金圣叹多音字
认识多音字
认识多音字
河北大名话单元音韵母、单字调及双音节非轻声词连调的实验语音学初探
金圣叹刑场别子
你会读多音字吗?
盐城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多音字也能出糗
幽默到死金圣叹
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点评中“犯”概念的探讨
《通鉴释文》所反映的宋代单字音特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