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脑血管介入术心理护理

2013-08-20 02:19揭永秀
中外医疗 2013年18期
关键词:脑血管恐惧实验组

揭永秀

广东省茂名石化医院,广东茂名 525000

脑血管介入术是在DSA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导管操作技术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血管内病变的一种治疗手段,现已成为诊治脑血管疾病有效的手段。治疗过程中患者一般神志清楚,但因患者对此技术了解较少,常会引发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所以心理护理也就显得极其重要。为探讨心理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术护理的作用,自2010年2月—2012年10月对在该院采用脑血管介入术的37例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进行脑血管介入术的74例患者,男53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岁,其中单纯脑血管造影术38例,颅内外血管支架置入术27例,急性脑梗塞介入溶栓术9例。随机将7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为37人。两组患者住院均在4 d以上且病例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心理护理和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1]。

1.3 评估方法

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情绪,由专人进行登记评估。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价分值表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SA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对照组SAS得分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治疗后的焦虑倾向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AS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AS分值表

3 讨论

脑血管介入术是一种较新技术,患者对此技术了解较少,故在采用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的时候常有恐惧、焦虑或是烦躁等不良情绪,有甚者更是阻碍了治疗的进行。以往的常规的护理中未能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感受,以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为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3.1 心理反应

①孤独:患者希望得到关心;②无所谓:易出现在老年患者身上[2];③忧虑:担心费用以及需要他人照顾;④恐惧:担忧治疗的危险性及并发症;⑤烦躁:难以接受术后需平卧24 h。

3.2 心理护理工作要点

由专职的护士负责心理护理,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以及宣教。关键要做好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这3个环节的心理护理工作。

3.2.1 术前心理护理 ①了解患者身心状态、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习惯以及对疾病和介入术的了解程度以拉近护患距离。②由专人进行术前健康教育,了解疾病以并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介入术的目的及操作方法,以及术后情况,如平卧24 h等以增加患者的了解从而产生安全感。③叮嘱患者术前4 h禁水,8 h禁食,告知常规检查的项目及皮肤准备等,练习床上排便,还要进行体位指导训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做好手术准备。④介绍治疗成功者与患者进行沟通,树立其信心,肯定医生的技术,消除患者因不了解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安心配合治疗。⑤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争取支持,以减少患者的压力,增强安全感。

3.2.2 术中心理护理 ①调节好导管室的温度及湿度,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和蔼、亲切,给患者更衣时保护患者隐私,做好保暖工作并以舒适的体位做好准备。②术中应时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如有异常要及时处理。③物品要轻拿轻放,保持安静的环境。④术中患者一般保持清醒状态故医护人员言行举止均会影响到患者,故遇事不可惊慌,神情要平稳镇静,避免造成患者恐惧紧失措[3]。因穿刺导致的刺激及担心手术成败,加之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护士要适时给予患者安慰、告知患者手术进程及配合要点,使其保持平和放松的心态。⑤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可能满足的患者需求,注意要体位舒适并做好大小便管理,使其心理和生理达到最佳状态。

3.2.3 术后心理护理 ①病房环境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并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减少探访。②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的神情以及有无发生恶心、腹痛、发热等并发症,如出现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③帮助患者了解术后注意事项,如一定要平卧24 h,伸直穿刺的侧下肢,要进食易消化且清淡的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喝水[4],尽量不排便,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④24 h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是出血以及皮肤的温度色泽和肢体活动情况[5],在进行包扎时,观察患者的侧足背动脉搏动,确保适当加压止血的压力。⑤适时给患者背部垫上软枕以及进行局部按摩,缓和患者的肌肉紧张、腰背部酸痛以及下肢发麻避免引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但要随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尽量满足,还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护理。

综上,该研究表明,通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价分值表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的焦虑倾向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AS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以证明对进行脑血管介入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治疗的成功的关键,经过医护人员精心体贴的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得以缓解,使心态保持在平和状态,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和手术成功的信心,并能主动积极的配合介入术的完成[6]。综上,对脑血管介入术进行心理护理既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又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1]张文静,刘丽红,蓝惠兰.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J].广东医药,2011,32(6):816.

[2]闫瑞云,周玮.高龄患者脑血管介入术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9):153.

[3]齐志华,吴冬云.心理护理对脑血管介入术患者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2,2(1):187.

[4]符晓艳,周华东.脑血管介入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09.

[5]韦颜.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处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6):98.

[6]李晶.心理干预在脑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0,22(6):1063.

猜你喜欢
脑血管恐惧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