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质量测算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3-08-27 12:25陈东有周小刚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测算农民工满意度

■钱 芳 陈东有 周小刚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农民工就业质量问题正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学界普遍认为,农民工就业质量偏低的现象非常严重,这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工自身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从现实看,农民工的就业质量直接影响着其生存境遇和对主流社会的心理认同,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从长远看,其更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我国城市化的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对其就业质量的基本状况展开深入的探讨。而建立一套相对客观、全面的农民工就业质量测算指标,是对农民工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研究的基础。对于农民工就业质量测算的研究,有利于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当前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现状,并根据就业质量对农民工群体进行细分,进而可从先赋人力资本、后天习得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个人努力程度及心理资本等多方面,深入研究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因素,从而为切实有效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二、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的评述

就业质量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国内对就业质量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其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宏观的就业质量是指一个地区的就业质量水平,包括劳动力的供求状态、劳动力市场的运行状态、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等;微观的就业质量则表现为职业社会地位、工资水平、社会保障、个人发展空间等几个方面。本文的研究范围界定在微观层面的就业质量,这里主要对就业质量的内涵和就业质量的评价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

(一)就业质量的内涵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就业质量内涵界定的维度有所差异,但都认同就业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综合性的概念。如刘素华指出,就业质量是一个综合范畴,反映了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获得报酬的优劣程度;王华艳认为劳动质量的内涵,是劳动薪酬收入、就业机会的平等性、岗位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选择性、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劳动风险的保障性,以及劳动关系的和谐性等方面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也有学者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界定了就业质量的概念。谢勇认为,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工资水平、就业稳定性、劳动权益等方面。姚永告认为,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是一个层次性、复合性和动态性的概念,这一概念以职业稳定性为基础,以职业收入水平为核心,涵盖职业声望、工作环境、职业发展机会和主观满意度与幸福感等诸多方面。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就业质量内涵的界定,主要涉及就业者就业机会的可获得性、平等性,就业岗位的稳定性、安全性,就业者的工作效率、工资福利、权益保障,就业者与岗位的匹配程度、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以及就业者的满意度等方面。基于以上文献的分析,本文将农民工就业质量界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过程中,从事非农就业时工作质量、劳动权益保障、工作稳定性、职业发展空间、主观满意度等五个方面的综合概念。

(二)就业质量的评价

大部分学者都是采用调查数据,结合一些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对就业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刘素华在设计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相关调研数据对就业质量进行测量和评价。彭国胜在研究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时,采用职业声望和收入水平这两个维度来衡量就业质量,并通过调查问卷,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谢勇使用计量软件Stata10.0,通过相关的计量检验,得出评价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三个维度分别是劳动合同的签订、工资收入、就业稳定性。从已有的对就业质量评价的研究来看,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现有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大多数是针对一般就业人群,缺乏针对性。

第二,为数不多的针对农民工就业质量评价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性,评价指标的选择也不够全面,缺乏一套相对客观、完整的就业质量测算指标。

三、农民工就业质量测算指标的确定

(一)农民工就业质量测算指标选取的理论依据

农民工就业质量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因此,农民工就业质量测算指标的制定也具有多样性的理论来源,这其中就包括一般就业理论、劳动力转移就业理论、职业搜寻和发展理论以及就业满意度理论。一般就业理论中涉及农民工工作的工资收入等问题,劳动力转移就业理论中涉及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农民工就业的权益保障等问题,职业搜寻和发展理论涉及农民工工作的职业发展空间问题,就业满意度理论涉及农民工就业中对就业各个方面的满意程度问题。

(二)农民工就业质量测算指标的选取

对农民工就业质量进行客观、科学的测量是研究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基本前提,而制定各级测算指标是测量农民工就业质量工作中最复杂、最困难的一项。为了确保指标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客观性,在制定时,除了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之外,还应结合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及其特殊的群体特征。本文确定5个关于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测算,包括工作质量、劳动权益保障、工作稳定性、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就业满意度。

工作质量一级指标反映了农民工工作的货币报酬、非货币报酬和劳动时间,是测算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工作质量包含两项二级指标,即月收入和每月工作天数。月收入是指每月工作的现金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各种补贴和奖金。考虑到农民工工作时间较长,基本都要加班,因此以每月的工作天数作为其劳动强度的衡量指标。

劳动权益保障一级指标反映了农民工和用工单位劳动关系的正规程度,是测算就业质量的基础指标。劳动权益包含了三项二级指标,即劳动合同、缴纳保险、工会组织。劳动合同是指农民工是否与用工单位签订了正式的用工合同;缴纳保险是指用工单位是否为农民工缴纳了基本的保险;工会组织是指用人单位是否成立了正式的工会组织,以及农民工是否参加了工会组织。

工作稳定性一级指标反映了农民工工作持续时间以及换动工作的频率等有关工作稳定性的情况,是测算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工作稳定性包含了两项二级指标,即目前这份工作持续的时间和换动工作的频率;换动工作的频率是指最近五年内工作变化的次数。

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一级指标反映了农民工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预测,是测算就业质量的基本指标。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包含了两项二级指标,即目前从事的工作加薪或升职机会和对未来就业的看法,加薪或升职的机会是指农民工对自己未来加薪或升职可能性的预测。

就业满意度一级指标反映了农民工对工作收入、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等综合因素的满意度,是测算就业质量的关键指标。就业满意度包括三项二级指标,即对收入的满意度、对工作条件的满意度、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对收入的满意度是指农民工对自己收入的主观感受;对工作条件的满意度是指农民工对工作条件的主观感受;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是指农民工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主观感受。

(三)农民工就业质量测算指标权重的赋值

第一步,选取采用德尔菲法对12名有关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1~9标度标准(见表1)。经过两轮的问卷发放和中位数、众数和算术平均数计算,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得出统计分析结果。

表1 重要性程度标度aij取 值表

第二步,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原理,运用YAAHP软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根据专家意见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为0.0179,通过一致性检验。

评价矩阵一: 评价矩阵二: 评价矩阵三: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农民工就业质量测算指标的权重(见表 2)。

表2 农民工就业质量测算指标的权重

四、农民工就业质量测算指标的运用

(一)数据来源

课题组于2012年在江西赣州和宜春两个设区市的5个工业园区的40余家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采访,发放问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34份。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工基本情况、就业质量和职业流动等三大部分。

(二)数据处理

第一步,对534个样本的每月收入、签订就业合同、购买保险、参加工会组织、工作年限、离职意向、收入满意度、工作条件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升职加薪的可能性和未来就业前景预测等11个正向指标数据,采用级差变换的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对每月工作天数这一逆向指标进行正向化和标准化处理。变换后的数据有统一的量纲,其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0,所有数据在0~100之间变动。

第二步,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根据所得的权重,计算就业质量指数。

(三)数据分析

运用SPSS软件将所得的就业质量指数进行分析。以性别作为类别变量,比较不同性别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指数的均值。其中1代表男性,2代表女性。从表3可以看出,男性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指数的均值为38.5018,女性农民工就业质量指数的均值34.8544。男性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均高于女性农民工。据此,可以判断男性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总体上高于女性农民工。

表3 不同性别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指数均值比较

同样,运用SPSS软件,以变动工作的次数为自变量,就业质量指数为因变量进行均值比较分析。为了便于进行统计分析,将就业变化六次及以上的统一记为六次及以上,得出以下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变化次数为3的一组,就业质量指数的均值最高,为38.8292。

表4 不同就业变化次数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指数均值比较

(四)结果讨论

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本文所建立的农民工就业质量测算指标,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评价结果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是相符的。如李军峰利用调查数据,从收入、职业发展、就业稳定性等多个维度,对我国男女职工的就业质量作了定量比较,得出了女性职工的就业质量低于男性的结论。符平、唐有才的研究显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次数和他们的社会流动呈现出“倒U型”的曲线关系。具体说来,这是指他们在前几次更换工作的时候,是朝着更好的工作地点和更好的工种流动,而到了第三、第四次流动之后,在就业地点和职业类型方面则呈现出向下或逆向流动的趋势。由此可见,本文所建立的农民工就业质量测算指标能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农民工的就业状况,这对于衡量农民工就业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刘素华.建立我国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的步骤与方法[J].人口与经济,2005,(6).

[2]彭国胜.青年农民工就业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实证调查[J].青年探索,2008,(2).

[3]姚永告.青年农民工就业质量问题研究 [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4]谢勇.基于就业主体视角的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财贸研究,2009,(5).

[5]王华艳.论提高劳动就业质量的经济社会功能及发展对策[D].青岛:青岛大学,2008.

[6]李军峰.就业质量的性别比较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6).

[7]龙溪虎,巢伟宣.国外促进就业的经验及启示[J].企业经济,2011,(12).

[8]赵亮,张世伟.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险参与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9]符平,唐有才.倒“U”型轨迹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史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9,(12).

猜你喜欢
测算农民工满意度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ETC门架系统传输带宽及流量包测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
输电线路附着物测算系统测算功能模块的研究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