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民生新闻里的“小条线”赢得大共鸣?

2013-08-28 06:42张蔚蔚
中国记者 2013年3期
关键词:艾滋条线调度员

□ 文/张蔚蔚

在民生新闻中,有一些不起眼的条线,比如公交、水、电、煤气、疾控等公用事业。这些条线的日常资讯只能满足市民“求知”的需求,却很难引起大共鸣。

此类条线日常报道不好看怎么办?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记者挖掘选题的能力。

挖掘实用而具有普适性的独家资讯

跑民生口,记者怎样为市民提供解决普遍性问题的方案?仅靠记者自身很困难,需要紧紧依靠条线部门。挖掘条线工作人员的经验和智慧,与广大市民分享。这有别于“一对一”的帮办新闻。

笔者在跑公交水电煤条线的时候,主动从各个投诉热线和网站平台去获取积累各种市民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并且带着这些问题深入条线基层,把问题抛给基层工作人员。

如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曾遇到过一个普遍反映的难题——还车难(早高峰,市民租车骑到市区上班,结果市中心的租车点锁止器都满了,车子还不了,但仍要持续计时扣费),群众意见很大。怎样才能解决?

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市区多个公共自行车租车点。在龙翔桥一个租车点,工作人员漫不经心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公共自行车流向有潮汐,找到规律了,租还车相对就容易些”。掌握租车流向的潮汐规律,租还车错避高峰是个好选择。工作人员还说,为使公共自行车充分服务市民,还设立了夜间调度机制。这件事在杭州也是首次披露。于是笔者晚上11点跟随调度车在市区走了一圈,摸清了公共自行车流向潮汐的规律。这篇独家报道获浙江省新闻奖二等奖。

传播新理念

民生新闻如果从传播新理念的角度切入,使读者认同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样的舆论引导效果更好。

笔者在跑疾控线时特别注意与医疗专家交朋友。杭州市疾控中心有一位姓林的心理专家在圈内声誉很高,也很忙。笔者借听他讲座的机会,与他约好改日面聊。因初次相识,笔者也不确定能找到何种新闻题材。在半聊天半采访的过程中,他无意中说,2009年经济不景气。奇怪的是,不少企业家不去找理财专家而去找心理专家,因压力太大,有的企业家甚至把心理专家请到单位,为员工减负。由此他提出新理念——压力需要管理。笔者详细询问了压力管理是怎么回事?如何进行自我压力管理?笔者特意争取到一张该专家平时一对一接待咨询者时用的图和量表,并刊发在《杭州日报》上,请读者自己检测压力指数。在做检测程中,读者逐渐了解压力或情绪可以主动管理,这比被动面对压力要好得多。

记者去交朋友,不是每次聊天都能挖出合适的新闻素材。但这对积累条线知识和人脉都有好处。

推广新做法

记者要抱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去寻找贴近民生的题材,使一些新做法能实实在在地被行业和市民采纳。笔者认为以下两方面新做法需要关注:

向行业工作者推介新做法

向行业推介新做法,这类题材的前提是该做法有利于百姓,不是简单的行业技改。

2009年时,在杭州“礼让斑马线”活动中,主动让行的公交车多起来,同时公交师傅反映减速了,行人却不敢走。面对这一困局,某路司机在车头右侧摆放了一个“请您先行”的牌子,让行效果很好,行人过马路不再犹豫,也提高了公交车通行效率。笔者以《一块牌子的魔力》报道了这条独家新闻。这不仅表现出公交车斑马线礼让,而且做法简单,具有推广价值,为“杭州斑马线礼让”获得全国赞誉创造了好环境。

向市民推介新做法

燃气条线平时没什么新闻,有一次笔者在与燃气公司工作人员的闲聊中得知,对煤气公司两年一次的免费安检,很多杭州市民嫌麻烦都拒绝,但此事对用气安全很重要。在香港,市民都主动约燃气公司上门安检。于是笔者以《两年一次的安检,为什么拒绝?》为题报道了这一情况。一个月以后燃气公司反馈,免费安检效率提高了两成。

紧密关注人物精神世界

打动人心的往往是新闻事件中的人而不是事件本身。我们关注人的精神世界,要求记者有大胸怀大视野,能时时关注社会时事动向、各种大环境的变革和民心动向,从而能捕捉到这些大变革投射到“小条线”上的水波纹。然后从小处落笔,去反映这个大时代,去引领深思考。可以关注的人物分两大类:

关注条线工作者的精神世界

举个例子,当大学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学生是否做好进入基层从事普通工作的心理准备?他们是否会遇到接轨的瓶颈?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个线索:杭州公交于2009年开始招收本科调度员。笔者进行跟踪报道:首先是独家报道《杭州公交首次招聘本科调度员》;两个月以后采写了《首批本科调度员上岗记》,报道其中一位初上岗的本科调度员的种种不适应;半年后又采写了第三篇《大学生本科调度员职场闯关记》,报道了另一位本科调度员在基层从不适应到非常适应的心路历程。通过长时间的典型个案跟踪调查,反映出大学生接轨社会基层单位面临的挑战和困惑,探讨适合他们的出路和应对之策,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关注条线服务对象的精神世界

笔者在跑疾控线的时候,看到一条消息——杭州确诊首例从前男友那里感染了艾滋病的女大学生携带者。但除提醒年轻人要有正确的性观念性知识外,还能从什么角度进行报道?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对艾滋病人的歧视仍普遍存在。笔者联系上艾滋姑娘和她的主治医生,并对姑娘表示我们并非猎奇,而是想通过这一报道告诉读者,艾滋病携带者和普通人一样,和他们日常相处不会被传染,他们需要社会的尊重。在征得她和医生的同意后,笔者对她进行了长达一周的零距离采访,同吃同住。

她非常敏感,但我的信任和尊重使她放下面具,她甚至带我去见了她的数位艾滋感染者朋友。她坦承所有的心事:她的物质世界很窘迫,但她也有渴望,她会去做头发、会聚会、爱逛街。但她又是都市隐身人。她怕现任男友离开,她渴望生孩子,她没有告诉妈妈真相,无数次失眠……通过大量细节的描述,这篇整版通讯获得不少人同情。这篇报道还为艾滋携带者筹建一个定期聚会场所创造了舆论环境,为减少对艾滋人群的歧视起到推动作用。

民生新闻条线虽有大小,但只要愿意感同身受地去关注当下百姓生活中的焦点,持之以恒地深入一线,在采访过程中勤于思考,不断挖掘新角度,读者才会与我们的报道共鸣。

猜你喜欢
艾滋条线调度员
Quick thinking by his wife saving Steve s life紧要关头,成功救援
MPDS系统应用下急救调度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分析
多种方法数角
拨打120急救电话要注意什么?
艾滋歧视诉讼的域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社会排斥视角下艾滋就业歧视的认知与应对
预防艾滋有方法HIV暴露前后用药时间要掌握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员职业适应性研究*
有条有理填写数阵图
北京地铁2014年底将开通4条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