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3-08-29 08:21葸小慧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葸小慧

【摘 要】 面对各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不得不引起大家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其他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些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问题的认识,分析了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建议在提高高职生面对心理问题的求助意识,提高相关老师对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对正在成长中的高职生带来正确的及时的心理引导。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原因途径

面对整体素质有限,个性发展比较张扬,对应激事件的认知、处理、控制能力较差的90后高职学生,如何在短短的三年内,既考虑文化理论的知识够用,又要考虑职业实践的综合应用性,更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健康快乐的成长,无疑对高职院校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高职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这个群体乃至所有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当下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不能与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的需求相匹配,在知识储备、技能发展上欠缺,尤其是心理素质更是值得我们关注。还有同学大肆宣扬:我们的大学就是第二个高中;大学就是大概的学;大学就是用来挥霍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言论弥漫在大学生的空间里?可见,这是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自我认知不完全的结果。在大学生中,有人自我认知模糊,甚至过于自卑的认知状态,使之几乎失去从事任何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恋爱受挫而绝食,抑郁,自杀等;还有人对现实不满,而玩世不恭,极度堕落;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和舍友闹别扭,跳楼等,可以说这些事件在高校屡见不鲜。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那是因为他们在大学中并没有找到更好的可以为之去坚持努力的对象,对任何事物提不起劲,找不到自我的价值点,不能较好的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常感到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许多事情上会感到纠结,无助,随心所欲。

二、 高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根据这几年对高职生的接触和了解,将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归为以下几类:

(一)客观方面

首先,高职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与他们自身这个年龄段的生理发展情况及其相关。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的年轻人,生理、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生理的快速发展使得心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问题时,心理冲突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

其次,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校园文化的适应,宿舍室友间的家庭因素,使之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室友间价值观生活消费方式的巨大差异,使之产生交往的冲突。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二)主观认识方面

随着大学的到来,高职生对于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这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大学生都有着以下的主观心理问题:

(1)认知功能方面。由于较好的家庭环境和高考后对自我的某种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产生非此即彼,以偏概全的偏激思维方式分析处理问题,易走极端;在较陌生的大学环境中对遇到的一些问题都认为是很大的挫折,并将这些归因于命运的安排,对学习生活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对问题的应付机制单调生硬,缺乏耐心,渴望及时成功,面对社会和他人偶尔喜欢从阴暗面看问题,总之,认知功能较差。

(2)人际关系方面。刚入大学,比较我行我素,在人际交往方面却反持久性和广泛性,喜欢跟着喜好走,社交圈非常有限,容易对个人的发展起到较大的影响力,因此不易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资源,对新环境和新问题适应困难,容易产生心理焦躁与不安。

(3)自我能力方面。由于自我能力的有限,缺乏勇气和尝试,环境的变化使之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自己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乏味,心理极度空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提升高职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一)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

如何尽早的尽可能准确的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只有掌握了心理发展的状态,才可以对症下药的进行心理干预和解决,采取针对性地心理教育预防措施。每年我校新生大约在3000名左右,在新生教育时,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老师会在活动中心就每个分院,每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全覆盖的心理知识讲座,并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测试、家庭情况摸底调查,学生进行个别关注,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和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都会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二)上好心理健康课,提高学生求助意识

在学生管理中,心理健康的关注成为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最为细节的工作任务。如何通过长期的心理健康课,陪伴学生成长的每一个心理发展阶段,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存在的问题,并能够自觉自发的进行相应的求助,是检测我们心理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砝码,因此通过开设心理课程,相应5.25等时间节点开展相应活动,提高学生认识自我心理问题,提高自我求助意识是当今做好心理工作的关键点和难点。

(三)提高识别能力,做好零距离关爱

心理问题是一个隐形的问题,但都会通过学生的情绪、行为、态度等表现出来,而作为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如何尽早识别学生潜藏的心理问题,对于相关恶性事件的发生非常重要,因此作为老师,要关注学生动态,提高自我识别问题的能力,对部分问题学生要零距离关爱,早发现,早解决,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

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很多高校都面对大学生这样庞大的群体,专门设立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引导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的外在因素。在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增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间的沟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通过高校的社团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改善适应能力,充分发展个性,。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