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2013-09-01 02:13翟清华张利霞黄艳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17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自卑乙型肝炎

翟清华 张利霞 黄艳玲

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干部病房一病区,河南郑州 450014;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学教研室,河南郑州 450014;3.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一病区,河南郑州 450014

慢性乙型肝炎因其病程长、易传染、易反复而受到全球的关注,我国作为全球的乙肝大国之一,大约有慢性乙型肝病毒携带者达12000万人,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达3000万人[1]。虽然一部分急性感染者可完全治愈,但仍有相当数量的转为慢性,久治不愈,最终转化为肝硬化、肝癌等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及家人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据报道[2-3]: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有明显的负性心理问题,例如:焦虑、孤独、抑郁、自卑等,因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所以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实验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28.0±5.2)岁;诊断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010年版)》[4],同时排除患其他严重躯体疾病、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受教育水平等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评估阶段 入院时,医护人员以温柔体贴的话语、良好的沟通技巧、娴熟的操作技术取得患者信任,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亲密谈话,以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了解导致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和患者的顾虑,以每位患者具体情况为基础,明确患者的负性心理类型以及导致这些心理问题的一致性原因。

1.2.2 心理护理阶段 根据评估结果,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即:焦虑、抑郁、自卑、孤独、无望。制定干预计划,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2.2.1 焦虑、抑郁的产生原因及干预措施 焦虑、抑郁的产生与疾病的诊断、治疗,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患者的角色变化,对疾病的应对方式有关。患者得知自己患慢性乙型肝炎后,不敢面对,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加上对疾病的错误认识,自己工作能力的丧失,昂贵的医疗费用,进而陷入一种极度的精神痛苦和心理折磨之中。干预方法:我们应换位思考,以同情、包容、忍让的态度对待患者,同时给患者以倾诉和哭泣的机会,以利于疏泄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及时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具体病情及预后,以消除其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使其保持轻松、安宁的心情。

1.2.2.2 自卑、孤独的产生原因及干预措施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而且易传染,加上社会人士对疾病的片面了解,患者周围的人会感到恐慌,进而疏远、歧视患者,使患者感到无可奈何、悲愤自怜。久而久之,产生自卑的心理,变得沉默寡言、悲观失望,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住院期间又是隔离病房,难免会感到孤独。干预方法:以对待朋友或家人的方式对待患者,消除护患之间的隔阂,让其感受到不被排斥,不被嫌弃以及护士的真诚;为患者寻求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亲戚、朋友理解患者,多与患者交流来往,给予他们正确的知识教育;告诉患者及家属国家对于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相关政策,使患者重新获得生活希望。

1.2.2.3 无望心理的产生原因及干预措施 患者受到社会排斥,无特效治疗,家庭负担的加重,以及后期的各种并发症的折磨,使患者产生无望、轻生的心理。干预方法: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引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护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及战胜疾病的勇气,告知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增强抵抗力[5],帮助自身康复。

1.2.3 疗效评价及巩固阶段 干预2星期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以评估具体干预措施对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积极作用,明确干预方法的正确性和继续干预的必要,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两组护理过程分别持续2个月。

1.3 评价方法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2个月后,再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1)SAS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1没有或很少时间;2少部分时间;3相当多时间;4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20个条目中有l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l~ 4 顺序评分,其余 5项(第 5,9,13,17,19)注 *号者,是用正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就得到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主要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2)SDS含有20个项目,评定方法同SAS,但标准总分上限为53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2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软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干预前后分值差异做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见表 1、2。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24 61.2±6.3 40.3±6.1对照组 24 60.8±6.5 55.2±9.3 t 1.40 4.53 P>0.05 <0.05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 24 59.5±5.8 41.9±6.5对照组 24 58.1±6.3 52.5±7.8 t 1.39 5.76 P>0.05 <0.05

3 讨论

焦虑是一种内心的紧张与不安,预感将要发生的某些危险、不利的、不愉快的心境和体验;抑郁是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症状,其核心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和言语动作减少闭[6]。以往研究显示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的评分明显增高,且与病情程度相关[7]。本研究针对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的情况,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结果表明适当的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心理干预的重点是有的放矢,针对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从源头加以解决。

导致慢性乙肝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自身因素。不敢面对、承认诊断结果,由于对疾病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而产生恐惧、自卑、悲观的心理以及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2)家庭因素。一部分患者因疾病而丧失工作能力,再加上医药支出,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另外家庭人员的不理解,不支持也是导致患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3)社会因素。由于科普教育的不足,社会人员对乙肝患者普遍持歧视、回避的态度,不愿与其接触,患者自然被孤立,而感到孤独,自卑,情绪低落。

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从真诚亲切的护理服务,必要的健康教育,寻求社会支持,个别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着手,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主动配合治疗和我们一起努力战胜疾病。

[1] 曹茂桃.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患者心理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4):22-23.

[2] 李君兰,龚艳会,薛洁华.慢性乙肝患者301例焦虑心理与病情关系的调查 [J].北方药学,2012,9(5):87-88.

[3] 张晓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患者伴发焦虑症状调查分析[J].中国康复,2003,7(9):1447.

[4] 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2010年版)[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1(2):121-122.

[5] 曾琬辉.语言交流对慢性乙肝门诊患者的认知作用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125-126.

[6] 庞久玲,刘爱东.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焦虑、抑郁与领悟社会支持的临床研究 [J].中国美容学杂志,2010,19(11):1716-1717.

[7] 叶香芳.慢性乙肝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20-21.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自卑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乙肝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前列地尔联合拉米呋啶对老年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