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慈善捐赠的社会资本价值研究*

2013-09-01 02:11许中华伍卓深
关键词:捐赠者慈善资本

许中华,伍卓深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关系处,广东 广州 510640)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发展中,慈善事业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功不可没,主要表现在作为第三次分配促进社会分配公平、发挥第三方主体作用而弥补政府与市场失灵等多个方面。美国的慈善捐赠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个人捐赠、基金会捐赠、公司捐赠以及遗产捐赠,其中个人捐赠占支配性地位;相比较而言,我国慈善捐赠来自民间的自主性个人捐赠比例很低。[1]相对于慈善事业发达的西方国家,我国个人捐赠文化、个人捐赠意识都比较淡薄。基于此,本文以个人捐赠者为研究对象,特别研究个人慈善捐赠在学理上和社会实践中所具有的社会资本价值。

一、文献回顾

随着慈善事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慈善捐赠在慈善事业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我国逐渐得到普遍的认识,有关学者对个人慈善捐赠行为展开了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研究者分析了个人捐赠的重要性以及在我国促进个人捐赠的意义;[2-3]第二,部分研究者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个人捐赠的意愿影响因素;[4-6]第三,部分研究者研究了个人捐赠的税务激励问题;[7-8]另外,也有学者研究了西方国家个人捐赠的发展情况并与我国做了比较,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1]

上述学者所做的研究促进了我国个人慈善捐赠研究的发展,对个人慈善捐赠的分析也逐渐深入。然而,对个人慈善捐赠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研究目前还不够深入,关于个人慈善捐赠能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什么价值与效益,目前还是缺乏较深层次的挖掘,更缺乏站在某个理论的角度去展开深入的探索。基于此,本文站在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较为深入地探讨个人慈善捐赠的社会资本价值问题。选取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是因为大量证据已经证明,高水平的社会资本是社会、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社会资本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财富,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9]因此,有必要从社会资本的理论角度去对个人慈善捐赠的价值进行一个更为深入的探讨,以挖掘个人慈善捐赠在学理上以及在社会实践中所具有的社会资本价值是什么。

二、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以Coleman的理论为基础。1988年,Coleman对社会资本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Coleman认为,社会资本是从它的功能定义的,它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由很多不同的实体所构成,这些实体存在两方面的共同点:它们都来自社会网络结构,并且都使个体的某些活动得到便利。[10]Lin认为社会资本是镶嵌在社会网络中的可以为网络行为主体获得和利用的资源。[11]社会资本代表了行为主体借助于社会网络或其他的社会结构来获得各种利益的能力,网络、信任、规范是其核心要素。[12-14]社会资本能够给社会网络主体带来资源与利益,有大小之分,也即社会资本的丰度。社会资本丰度高的群体 (社会)比社会资本丰度低的群体 (社会),其内部所具有的各种资源往往会更加丰富,各种资源的流动也会更加具有效率,整个群体 (社会)会显得更加有秩序、有效率,能够提高群体 (社会)相关主体获取资源的成功概率,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因此,社会资本跟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本一样,都是社会所具有的财富。社会资本逐渐被社会和经济统计学家所关注,认为在考虑一个社会发展水平时不应只考虑其经济方面的指标,还要考虑社会资本。[15]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社会资本远远比经济资本难以衡量,无形性强是其与经济资本存在的最大差异。

三、个人慈善捐赠的社会资本价值

对于个人慈善捐赠者而言,社会资本有着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之分。内部社会资本是指镶嵌在与个人慈善捐赠者直接相关的社会网络中的可以为个人慈善捐赠者获得和利用的资源;外部社会资本是指镶嵌在与个人慈善捐赠者非直接相关的社会网络中的可以为社会所有主体获得和利用的资源。我们认为,个人慈善捐赠能够提高捐赠者内外部社会资本的丰度,增加群体和社会中的资源种类与资源饱和度,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是个人慈善捐赠的社会资本价值的核心所在。另外,社会资本丰度与个人慈善捐赠或许是存在正相关关系的,Apinunmahakul和Devlin(2004)认为个人的社会网络投资有助于其向慈善组织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16]按照我们的假设,也就是说个人慈善捐赠能够提高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反过来会促进社会中的个人发生更多的捐赠行为。

(一)内部社会资本价值

1.内部社会网络

按照社会资本理论,个人捐赠者镶嵌在社会网络中。如图1所示,个人捐赠者镶嵌的直接相关的社会网络往往包括亲缘网络、朋友网络、同事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等等。其中,亲缘网络是指与个人捐赠者有着血缘关系的主体所构成的社会网络;朋友网络是指与个人捐赠者有着朋友关系的主体所构成的社会网络;同事网络是指个人捐赠者因为从事工作形成同事关系的主体所构成的社会网络;社会关系网络是指个人捐赠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与社会其他主体打交道如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主体所形成的社会网络。

图1 个人捐赠者所处社会网络以及社会资本形成机理

2.内部社会资本价值形成机理

图1中虚线箭头表示捐赠个人镶嵌所在的每个社会网络与捐赠个人存在的有效互动,有效互动带来了网络中的社会资本。如图所示,个人对受捐组织进行捐赠,往往会加强捐赠个人与所镶嵌的直接相关的社会网络中主体的有效互动。按照社会资本的理论,存在的信任度和义务认同度决定了有效互动的强弱,进而决定了双方之间资源的饱和度和资源的流动效率,并且最终决定社会网络所具有社会资本的丰度。个人捐赠者对受捐组织进行捐赠,往往能够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声誉,这其中也是个人捐赠者进行捐赠的主要原因之一。[17-18]声誉产生的过程,站在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来看,往往伴随着社会网络中其他主体对捐赠个体捐赠行为的认同以及赞赏,从而一般会衍生出对捐赠个体的信任以及履行义务的认同。社会网络中的其他主体因为对捐赠者捐赠行为的赞赏以及衍生出来的信任,往往会更加愿意与捐赠者进行交流与互动。因此,捐赠个体与社会网络其他主体的有效互动一般会更多、更强,有效互动所产生的资源流动也会更加丰富、更加有效率。这就是个人捐赠者社会资本产生的原理,也是他们的社会资本普遍比非捐赠个体往往更加丰富的原因所在。

3.内部社会资本价值的体现

个人捐赠者内部社会资本价值往往比非捐赠者要高,当中的表现是个人捐赠者在亲缘网络、朋友网络、同事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等社会网络更多地是处于网络中心的位置,与网络主体存在着更多的互动,能够更轻易地获得需要的资源。个人捐赠者在亲缘网络中由于家庭和宗族成员的信任可能会更加具有话语权,在家庭和宗族事务中扮演着更加大的决定性角色。个人捐赠者在朋友网络和同事网络中,由于朋友和同事的信任可能会处于朋友圈和同事圈的信息分享中心位置,在圈子中更大地起着信息交流、发起圈子互动的作用。个人捐赠者由于具有的社会声誉,在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社会关系网络的主体打交道过程中,往往能获得更加大的被信任度,例如在向政府部门办理业务过程中程序可以部分减免,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中,抵押可以放松,或者获得更大的授信,如此等等。

(二)外部社会资本价值

个人慈善捐赠能够提升个人内部社会资本价值是站在微观的角度来分析的,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个人慈善捐赠能够增强外部的社会资本。正如龚明聪所认为的个人捐赠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19]

1.外部社会资本价值增强机理

教育、医疗、生态、科技等社会诸多方面的发展仅仅依靠市场和政府的力量,由于市场和政府存在天然的失灵问题,会导致它们的发展不能达到最优的水平。这需要第三方主体——非营利公益组织的出现,并在特定的领域发挥作用,以第三方的力量推动社会特定领域的进步与发展。要发挥非营利公益组织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必须解决它们资金的来源,提高资金的数量。在美国等捐赠事业发达的国家,个人捐赠占了一个很大的比例。相比较而言,我国个人捐赠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还是显得相对滞后。增强个人的捐赠意识,引导个人广泛参与捐赠,是我国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能够扩大非营利公益组织资金的来源,使非营利公益组织拥有更为充足的资金。站在非营利公益组织具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的假设基础上,充足的资金能够提高非营利公益组织的办事能力,推动其所涉及领域的社会进步与发展。社会诸多领域特别是由于市场与政府失灵不能解决的领域得到进步与发展,将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社会资本丰度,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2.外部社会资本价值的体现

个人慈善捐赠的增多,站在宏观的角度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社会资本丰度。因此,社会的所有主体所能享受到的社会资源会更加丰富,得到的社会待遇会更加高。例如,对教育事业的捐助,会使教育事业办学硬件和软件都得以提升,社会的所有主体都更有机会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另外,学生获得各类奖助学金的机会将得以提升,有助于奖励优秀学生激发其继续保持优秀、勇攀高峰,有助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勉励其发奋图强。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成立教育基金会,就是因为捐赠对高校发展具有很大的价值,希望通过成立基金会吸收社会捐赠,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促进学校的发展。对医疗事业的捐助,会使医疗事业的硬件和实力都得以提升,社会所有主体都更有机会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提升社会主体的预期寿命;而对医疗事业的特殊领域,如视网膜移植医院、儿童癌症医院等方面的投资则更能使特殊主体获得高价值的社会资本。对生态领域的捐助,能减轻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为社会主体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体能生存在良好的环境,这是所有主体 (中国人)极大的社会资本价值。对科技事业的捐助,能够提高社会的科技实力,为社会主体带来更加先进美满的生活。

发达的教育、完善的医疗系统、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是社会资本丰富的社会的特征所在。在这样的社会中,社会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生态资源和科技资源都会更加丰富,资源的流动也会更加具有效率,社会上的每一个主体都更有可能获得需要的资源,每个主体的生活品质也会得以提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我国现阶段而言,要打造一个富有社会资本的社会,使得这一切外部社会资本价值得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在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一个重要途径是培养个人捐赠意识,促进更多国民特别是富有的国民慈善捐赠行为的发生以汇聚更多的财力,去解决社会发展中某些政府做得尚未够好或者被政府遗忘的领域的发展问题。

四、结束语

站在微观的角度,个人捐赠能够提高自身内部的社会资本,个人捐赠者更可能处于社会网络的核心位置,得到更多的信任度和义务认同度,有助于提高在诸多社会网络获得资源的能力。站在宏观的角度,个人捐赠能够推动社会的教育、医疗、生态、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进而提高社会的资源丰度,为整个社会的主体带来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生态资源和科技资源,提高社会主体的生活品质。

上述结论是本文站在社会学中的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经过较为深入的探讨分析得出来的。更深入的研究还有待进行,例如通过实证或者案例分析验证本文的结论,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究个人慈善捐赠对社会特定领域所具有的价值以及如何在我国促进个人捐赠的广泛参与等。

[1]俞李莉.中美个人捐赠的比较研究[J].华商,2008(20):128-131.

[2]邓国胜.个人捐赠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石[J].中州学刊,2007(1):133-134.

[3]吴燕.重视个人捐赠,促进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1):111-114.

[4]杜兰英,赵芬芬,侯俊东.基于感知视角的非营利组织服务质量、捐赠效用对个人捐赠意愿影响研究 [J].管理学报,2012(1):89-96.

[5]侯俊东,杜兰英.影响个人捐赠决策的感知特性及其维度结构——基于中国的实证经验 [J].公共管理学报,2011(2):109-118.

[6]陈天祥,姚明.个人捐赠非营利组织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广州市的调查问卷[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12(4):114-131.

[7]张淑芳.个人公益捐赠的激励机制构建——税收制度视角[J].理论与改革,2008(6):83-85.

[8]梁文涛.个人捐赠税务筹划探讨 [J].财会通讯,2010(8):132-132

[9]赵雪雁.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及环境影响的关系研究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68-73.

[10]Coleman J S.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8(94S):95 -120.

[11]Lin N,Smith J.Social Capital: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12]Baker W.Market Networks and Corporate Behavior[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0(96):589-625.

[13]Burt R S.Structural Holes: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MA,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4]Putnam R D.Making Democracy Work: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M].NJ,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15]王小明.社会资本的经济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8.

[16]Apinunmahakul A,Devlin R A.Charitable Giving and Charitable Gambling: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National Tax Journal,2004(1):67 -88.

[17]张楠,张超.我国个人捐赠消费影响因素探讨 [J].消费导刊,2008(4):6-8.

[18]Harbaug W T.The Prestige Motive for Making Charitable Transfer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2):277 -282.

[19]龚明聪.个人捐赠的模型与制度分析 [J].社会科学家,2009(2):110-113.

猜你喜欢
捐赠者慈善资本
The unusual gym man
慈善义卖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网上捐赠面临新挑战
“抗冰雪,献真情”救灾款物捐赠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