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对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语篇的人际意义解读

2013-09-03 08:04郑书云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罗姆尼总统大选情态

王 磊,郑书云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 471023)

一、引言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SFG)指出了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同时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世界的功能。人际意义模型主要包括语气、情态和语调。在语篇分析中,系统功能语法认为情态是人际元功能的主要实现手段。

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理论为理论框架为基础,结合语料库对语篇进行客观描述,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为素材具体从人称代词、情态等方面分析民主党人奥巴马和共和党人罗姆尼的辩论语篇,对情态系统在政治辩论中的人际意义体现及对实现辩论目的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从话语分析角度,探究其人称代词、情态在辩论中的深层意义。

二、人际意义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

胡壮麟、朱永生和张德禄编著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于1989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此书把韩礼德的语言理论引入国内,填补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空白。韩礼德把语气、情态和语调作为实现人际意义的主要手段。随后众多学者对系统功能语法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其中朱永生对情态系统进行了系统介绍,他提到了实现人际意义的手段,即人称系统、表示态度的修饰语和一些词的内涵意义等。(朱永生,2001);李战子对人际意义和语气系统进行了研究:她扩展了人际意义的范围,提出了一个人际意义的新模式,即人际意义的韵律特征,实现人际意义的资源形式很多,可以出现在话语的任何地方,它们像韵律一样连续不断地贯穿在话语的发展过程中。(李战子,2001)。

本文以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文本为语料,对语言项目分布进行定量统计及量化分析。通过对关键词分析,高频词汇及中心词检索,使用wordsmith 5.0对其中的人称代词、情态动词、高频词汇及其词汇搭配进行分析研究,讨论美国总统辩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体现人际意义,进一步揭示其意识形态。

三、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人际意义分析

2012年11 月6日,民主党人奥巴马连任第57届美国总统,在先前的两党总统候选人角逐中,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击败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成功连任。本文以两党总统大选辩论为语料,结合语料库研究方法,在人际意义理论的框架下,根据语篇的总体特征,选择性地分析人称代词、情态动词和高频词汇及其搭配。

使用 wordsmith 5.0,对自建语料库文本进行数据分析(表1)。我们可以从词表的形符数看出,该文本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文本; 类符形符比为6.83,远远小于标准类符形符比37.90,说明该语篇词汇变化量不大;平均词长为4.30,说明该语篇遣词简单,基本为常用词汇。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该语篇用词简单,句子长度一般,可被大众理解。

表1 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文本特征

3.1 人称代词功能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对人际功能解释为,建立与维持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称谓形式、言语功能及情态。使用何种称谓,体现说话者的态度。本文着重分析人际功能在总统大选中的运用。

表2 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文本人称代词频率检索

人称代词在英语政治语篇中应用很广。政客在辩论中使用什么人称代词破费脑汁;情态动词的使用,表明他们打算成功后愿意与大家分担多大责任,以及失败后自己准备承担多少责任。本语篇中, 第一人称“we”使用了991次,“our”使用了361次,“us”使用了146次,共计1498次。第二人称“you”使用了738次。分析不难发现第一人称及第二人称的使用大大超过了第三人称,在总统辩论中,奥巴马和罗姆尼常使用第一人称,以此在选民中树立亲民形象,拉近与选民的距离;而第二人称的使用,让听者认为辩论者所说的you就是自己,不觉地和辩论者进行“交流”,同样拉近了与选民的距离。表2的数据中需要注意的是在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辩论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罗姆尼发话高达370次,相比奥巴马只有236次,说明罗姆尼首次作为总统候选人,急于阐明自己的执政理念,“心直口快”并未给其选情加分。而奥巴马则经过四年的历练,辩论风格已经沉稳,清晰阐述了执政理念,给选民留下了积极的一面。从这方面可以讲,奥巴马的获胜也在情理之中。

3.2 情态功能

情态指表明说话人对另一动词所表达的状态或者事件的态度的任何一个辅助动词。在英语中具体表现为情态动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1994、2000)认为,人们在交往中,使自己的表达不过于肯定或否定,常常借用其“中间状态”即“情态”(modality)。情态在语篇分析极为关键,它表达了说话者对一事物的态度、看法。通过情态的等级之分,表现出说话者的语气轻重。在表达高情态的事件时采用高值情态词,反之亦然。情态词量值分布如下(表3):

表3 情态动词量值分布表(注:红色表示高情态;紫色表示中情态;蓝色表示低情态)

此篇辩论稿中,各情态动词出现多余5次的频率如下:

表4 2012总统大选辩论文本中情态动词出现频率统计表

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奥巴马和罗姆尼辩论中用的最多的是中情态词,共 371个,占统计范围之内情态动词的55.75%;低情态词共247个,比重为42.37%; 高情态词共11个,比重为1.89%。这次辩论中用的最多的是中情态词,其次是低情态词。这是一次辩论旨在阐明自己的执政理念,不必过于激烈。中情态词的使用可以使自己的言论更好的被听众接受,以免过于肯定,即容易被对手找到漏洞还击,也不易于听众接受。

本文用的最多中情态词就是will(would),它即可以表示对未来的预测,也可表示意愿,即会、定要。通过对will进行检索,研究语境发现,其用法符合以上描述:罗姆尼先生的一句话,Look, this, in my view, is the highest responsibility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is to maintain the safety of the American people.And I will not cut our military budget by a trillion dollar.这句话表明罗姆尼要保持强大军力,不会削减军费开支。以此向听众表现出强硬的国家领导人形象。Can表示有能力或能够发生,给听众描述美好的未来,每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美国梦”,这是奥巴马回应罗姆尼对于教育问题的讲话:And what I now want to do is to hire more teachers, especially in math and science,because we know that we’ve fallen behind when it comes to math and science.And those teachers can make a difference.表明现在美国社会中的问题,但是作为总统我将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善,给选民以信心。Must表示必须,很重要,在总统大选中很少用高情态词,因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在以后四年中才会得到检验,但是语篇中也用了11词高情态词,表示他的主观取向,强调超级大国美国可以而且必须做到,迎合美国选民的心理,拉近与选民的距离:But in order to be able to fulfill our role in the world, America must be strong.America must lead.罗姆尼连用两个must,强调美国在外交上的霸主地位,作为世界安全的“和平使者”理应如此,迎合了民众的心理。

3.3 高频词汇在语篇中的功能

实现人际意义的资源形式很多,可以出现在话语的任何地方,它们像韵律一样连续不断地贯穿在话语的发展过程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及行为,甚至改变其对世界的看法,深刻的揭示人们的意识形态。本文将对根据三次辩论主题词汇进行检索,研究其词语搭配及句式,对文本整体意义解读,分析文本的人际意义韵律模式。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议题,如经济、医疗、政府职责及外交政策,特别是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探讨性回答高频词汇在语篇中的人际功能。

在美国国内,经济问题已经成为美国民众的一块心病,奥巴马在发表任内第三份国情咨文时宣布他2012年总统大选的竞选主轴是:争取中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公平正义以及回归美国价值等。在美国经济出现焦灼的状况之下,高失业率问题他们也很关心。所以两位总统候选人,对失业问题的看法尤为重要,我们对生成的文本,就employment进行检索。分析具体语境我们发现,词条employment相关词语搭配语义为:[+GLOOMY; +CHANGABLIE; +PROMISING;],表明整个语境的语义韵为目前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是经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就业问题将会得到解决。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关系问题,两位总统候选人必须表明自己的外交立场,而2012年中国问题首次成为美国总统大选独立辩论议题,因此对中国问题的阐述会直接影响选民做出选择,用同样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检索,词条 China相关词语搭配语义为:[+PARTNER; +COMPETENCE; +TRADE IMBALANCE;+JOB],研究其语境我们发现把中国看成美国经济问题及就业问题的“替罪羊”把问题归咎于中美贸易不平衡,同时表明中国与美国既有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这一格局会长期保持稳定。

四、结语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入手,结合语料库研究方法,分析了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语篇。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奥巴马和罗姆尼在辩论中,采用了多种语言策略,成功构建了美国新一代领导人形象。在人称称谓上,多使用第一及第二人称,拉近与选民的距离;大量使用中情态及低情态词语,客观的阐述各自的执政理念,从而增加了信息被接受的机会;尝试性的探讨出人际意义语义韵在语篇中的功能,人际功能可以出现在语篇的每个角落,形成连贯的人际意义语篇。总之,通过对2012年总统大选辩论的语篇分析,解释了美国的意识形态及其社会结构,为解读政治语篇提供了分析方法与思路。

[1]费尔克劳.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胡壮麟,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3]李战子.功能语法中人际意义框架的扩展[J].外语研究,2001,(10).

[4]徐步.宗教、族裔与美国总统大选 [J].国际问题研究,2012,(3).

[5]曾亚平.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解读奥巴马的总统选举获胜演讲[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2).

猜你喜欢
罗姆尼总统大选情态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新媒体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作用
移民
媒体在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作用和影响探析
反对派与总统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