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塔在排氨过程中的应用

2013-09-04 05:45
当代化工 2013年1期
关键词:亚胺氨水酰胺

祝 新 红

(中平能化集团开封兴化精细化工厂, 河南 开封 475003)

在糖精生产过程中的酰胺化反应,是由苯酐、氨水、液碱反应生成邻氨基苯甲酸亚胺钠,为了使反应尽可能朝着生成产物邻氨基苯甲酸亚胺钠的方向进行,反应物氨水必须过量,反应结束,多余的氨水必须排掉,否则在下一步的酯化反应中,氨水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有毒气体三氯化氮,并产生大量的热,使反应失去控制,造成爆鸣和物料偏酸,使物料报废,同时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传统的排氨方法是在高温下由风机直接抽走,但这样的排氨方法排出来的氨水蒸汽含量低,不能重复利用,而且邻氨基苯甲酸亚胺钠长期处在高温下易分解,从而影响苯酐的转化率,我们利用解析原理设计制作了一套排氨塔,实现了低温排氨,减少了邻氨基苯甲酸亚胺钠的分解,提高了苯酐的转化率,同时提高了排出来的氨水蒸汽的含量,使排出来的氨水蒸汽可以重复利用,既节约了成本,又产生了巨大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1 技术现状分析

在糖精生产过程中的酰胺化反应中,为了保证苯酐转化率,必须控制氨水、液碱过量,但反应结束后又须将过量的氨排净,否则在酯化反应中氨与次氯酸钠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的三氯化氮气体,并产生大量的热,严重时使反应失去控制,造成物料偏酸和爆鸣,导致物料报废,同时又是巨大的安全隐患,有关反应方程式如下:

传统排氨操作方法是:酰胺化反应结束后,保持温度在(65±5)℃条件下,在反应釜内排氨3 h左右。由于在碱性条件下长时间高温,酰胺化液中邻酰胺苯甲酸钠产品易水解,造成原材料、能源消耗增加,产品质量和收率下降;排出的氨气浓度小,回收率低。根据实际生产检测,酰胺化液中残留氨含量一般在400 mg/L左右,对酯化反应有一定影响。

2 研究方案设计

根据以上现状,我们积极摸索各种排氨方法,研究提高排氨效率、降低生产能耗、保证产品质量和收率的低温排氨工艺。根据解吸原理,我们认为设计一套解析塔作为排氨塔,对酰胺化液中多余的氨进行吹脱除去,可大幅度提高排氨效率。该方案经过论证后,我们开始设计、安装了一台喷淋式空气吹脱循环排氨塔,见图1。为保证将氨快速排净且不影响产品质量和收率,我们通过实验室试验,总结出了通过提高游离碱含量在常温下排氨的技术方案。主要工艺参数见表1。

图1 排氨塔结构图Fig.1 Line up the ammonia tower knot composition

表1 酰胺化液排氨主要工艺参数Table 1 The Mao An turns a liquid row ammonia main craft parameter

3 优化试验

排氨塔是一种典型的填料式解吸塔,塔体堆放一定高度的填料。操作时,将液体自塔顶部泵入,通过液体分布器均匀喷洒于塔截面上,在填料表面呈膜状流下;空气自塔底部吹入,氨气通过填料层中的空隙,经塔顶除沫器,尾气冷却/除雾处理后,得到低浓度氨水,可循环利用。

该方案于2006年6月开始实施。排氨塔设计安装后,进料流量,排氨面积已定,酰胺化液自然降温,因此,排氨效率、氨残留量只与游离碱浓度有关。经多次对比试验,我们确定了新的工艺参数,见表2、表3。

表2 酰胺化液快速吹脱排氨试验数据Table 2 The Mao An turns a liquid to quickly blow to take off to line up an ammonia to experiment a data

表3 酰胺化液快速吹脱排氨技术参数Table 3 The Mao An turns a liquid to quickly blow to take off to line up ammonia technique parameter

为保证残留氨含量<100 mg/L,避免酰胺化液长时间处于反应釜内高温强碱条件下,我们将少量的稀碱水从排氨塔上部分布板匀速加入,并根据试验结果改进了塔的设计参数,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4 确定新生产工艺

根据试验结果,设计人员对设备装置进行了改进和完善,编制了新的作业指导文件,确定了酰胺化排氨工艺流程图,见图2。

图2 酰胺化排氨工艺流程图Fig.2 The Mao An turns to line up ammonia craft flow chart

5 生产应用及效果

2007年1月,开封兴化对酰胺化排氨系统进行全部改造,正式投入生产,通过进一步调试设备,规范操作,于2007年3月酰胺化快速吹脱排氨系统达到稳定运行。应用效果:

(1)排氨过程缩短到 1 h,本工序生产效率提高了50%;

(2)排氨过程物料温度低,副反应少;

(3)排氨时间短,电机总功率减少25 kW,节电96 kW·h/t产品;

(4)氨残留小,在下步反应时,有利于节能、节约原料;

(5)提高甲酯透光率,糖精钠收率提高~0.14%;

(6)回收20%氨水36 kg/t糖精钠,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运行效果统计及经济效益计算见表4。

6 结束语

该项目实施后,酰胺化液中氨的残留量大幅度降低,消除了氨与次氯酸钠反应带来的安全隐患;氨尾气回收效果好,环保效益明显。

表4 运行效果统计及经济效益计算Table 4 Circulate effect statistics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calculation

利用排氨塔除去酰胺化反应中多余的氨,其技术措施符合科学原理,设备设计精确、合理,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经济效益、环保效益显著,达到了清洁生产的目的。其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1]南京化工学院等合编.基本有机化工过程及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

[2]天津大学等合编.基本有机合成工厂装备[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

[3]时钧,等.化学工程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姚玉英.化工原理(修订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潘永亮.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M]. 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亚胺氨水酰胺
氨水知识要点与考题例析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模拟分析
环氧树脂/有机硅改性双马来酞亚胺的性能研究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危重症感染降阶梯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国外二硝酰胺铵的发展现状
基于β-二亚胺配体的铝氧硼六元环化合物和其中间体的合成、表征及其反应性研究
不对称二亚胺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和抗菌活性
脂肪酰胺型季铵盐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