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稻新品种中早3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3-09-04 06:10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龚超热罗先富李笑春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软盘秧田稻瘟病

■ 文/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龚超热 罗先富 李笑春

中早39是一个高产、多抗、中熟的早籼稻新品种,由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下属的湖南农丰种业有限公司从中国水稻研究引进。该品种以嘉育253为母本,中组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有苗期耐寒、生长繁盛、耐肥抗倒、穗大粒多、抗稻瘟病、后期落色好、结实率高等特点。2009年10月,该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2012年连续获选农业部主导品种之一。2010年,中早39被引进湖南,2011~2012年,在湖南省进行较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应用,产量表现突出,适合作双季早稻推广种植。

1 中早39的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

中早39抽穗整齐,茎秆粗壮,叶片挺直,着粒密、叶缘及稃尖均呈紫色,谷粒短圆,颖尖无芒,全生长期生长繁茂,叶色深绿,分蘖中等,中期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吸水量大,叶片稍宽,后期剑叶挺立,株型适中,成熟期叶青籽黄,不早衰,易脱粒,不落粒。平均全生育期109.7天,比对照株两优819长0.7天,有效穗20.0万穗/亩,成穗率70.5%,株高87.5厘米,穗长17.6厘米,每穗总粒数123.5粒,实粒数112.8粒,结实率91.2%,千粒重26.1克。

1.2 产 量

2008、2009年连续两年参加浙江省区试,平均产量为487.6公斤/亩,比对照增产6.5%;2010、2011年两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区试,平均产量为482.9公斤/亩,比对照超级杂交稻株两优819增产3.1%;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23.7公斤/亩,比对照株两优819增产6.1%;2011年7月,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组对浙江省余姚市牟山镇千亩示范方实割验收,平均产量达659.4公斤/亩;哪一年湖南省株洲县太湖乡百亩示范片,平均产量562.3公斤/亩,最高亩产604.5公斤。

1.3 抗 性

2008~2009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两年抗性鉴定结果,平均叶瘟0级,穗瘟0.8级,稻瘟病损失率1%,为抗稻瘟病,白叶枯病9级,感白叶枯病,国家区试鉴定稻瘟病综合指数1.8级。在湖南省稻瘟病区株洲太湖乡、浏阳市北盛镇、临湘市南山镇等地种植均未发现稻瘟病。耐肥、抗倒、耐寒、耐热是中早39的优良特征。2009~2010年两年,早稻播种时均遇到多年少见的“倒春寒”,很多品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出苗率严重不足,而中早39未受到明显影响。同时,各地的生产示范结果显示,产量达600公斤/亩的丘块未发现倒伏现象。

1.4 米 质

2008~2009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检监督中心检测结果,平均整精米率65.3%、长宽比1.9、垩白度24%、透明度3级、胶稠度3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4%,米质达食用部颁5等。

1.5 适应性

2010~2012年,连续3年在全省示范推广,无论是山区冷浸田或丘陵地区低产田,还是洞庭湖区高产田,中早39均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结实率高、抗逆性好的品种特征。个别地区种植时苗期发生恶苗病现象。

2 中早39的高产栽培技术

2.1 浸种催芽

中早39育苗时,如遇高温高湿,容易发生恶苗病现象,因此浸种时必须严格进行种子消毒处理。一般用清水浸泡10~11小时后沥干,再用强氯精药液(严格按不低于强氯精标准配比浓度)浸种20小时,强氯精溶液水盖过种子既可,清洗沥干,之后用清水浸30~40小时,浸至种子见光呈半透明状,种子断开中间无明显白粉现象为佳。催芽要求做到“快、齐、匀、壮”。一般要做到以下几条。

(1)高温破胸。最好能用温室蒸汽催芽,将控温器的温度调到38℃,种子用透气的袋子装好摆放在种子架上,20~30小时就可以破胸达85%以上。如果在早春低温季节用常规办法催芽,一般在种谷上堆之前,用温水(50~60℃)预热15分钟后,选用地窖催芽、粪堆催芽、草囤催芽等方式进行,要求保温条件好,且是有氧条件下。20个小时之内不要翻动,24小时左右之后可达到破胸迅速整齐的要求。

(2)适温催芽:种谷破胸后要吸1次大水,这时可根据种子当时的含水量来确定种子的吸水量。如种子呈暗浸色且已经破齐胸,证明种子含水分多,这时只适当撒一些凉水即可;如种子灰白浸色且种子破胸不齐,则需要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左右再上堆催芽。破胸后的种谷上堆催芽的温度应控制在22~28℃,如果温度过高可将谷堆翻动或减少保温包裹物,并观察芽谷的含水量,如果种子呈灰白色,还可适当撒施一些凉水,大约24小时左右,种子可达到预期催芽效果。

2.2 播种壮秧

以湘中为例(湘南可推迟2天、湘北可提前2天),塑料软盘育秧3月20~25日播种,地膜湿润育秧3月底~4月初播种,秧田播种量40公斤/亩,大田用种量为软盘育秧6~7公斤/亩,移栽育秧5~6公斤/亩。播种时可将芽谷凉摊2~3小时,如遇不良天气可将芽谷凉摊在塑料地膜上,厚度10毫米左右,上面轻松覆盖一层地膜,摊放3~5天遇晴天立刻播入秧田。软盘育秧要注意把好播种质量关,准备353孔的抛秧盘80~90个/亩,首先将70%的种子播于秧盘,然后用25%的种子补播于稀少处,最后将5%的种子点播于空洞中。严格把好种子和土壤消毒环节,种子催芽后播种前1小时用好安威或大地春等拌种剂拌种,软盘旱育秧要求播种前和盖土后用敌克松和多菌灵等药剂进行箱面喷雾杀菌。

2.3 秧田耕整

秧田整地要求二犁二耙。第二次耕田前根据秧田肥力水平,施优质人畜粪500~1000公斤/亩,也可施含量40%(氮22%、磷8%、钾10%)左右水稻专用复合肥15~20公斤/亩做秧田基肥。秧田要安排在灌排方便、土质肥沃、运秧便利的丘块,秧箱要整平,做到沟沟相通,排灌迅速。秧苗1叶一心前保持田间湿润,2叶一心后可保持箱面有水。根据天气情况可逐渐炼苗,晴天白天先将秧箱两头揭开,晚上盖上,保持厢温度不超过35℃,必要时中午可将薄膜全面揭开,晚上盖上,但早晚低温时仍须盖膜保温,炼苗3~5天,大约在3叶一心前可将秧箱放足水后揭去薄膜。在冻苗时,2叶一心期可用多效唑按说明书浓度进行化控促分蘖,移栽前3~5天追尿素2~3公斤/亩,并结合喷施一次农药防治病虫害。

2.4 合理密植

湿润育秧宜在4月25日左右即4叶一心至5叶一心时移栽。秧龄不超过30天,软盘育秧宜在4月12至15日选晴天抛秧,秧龄不超过25天,叶龄不超过4叶。该品种株型适中,可适当密植,适宜群体湿润育秧移栽基本苗2.0万~2.2万兜/亩,10万~12万苗/亩;软盘抛秧为2.0万~2.5万蔸/亩,11万~13万苗/亩。

2.5 科学施肥

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而定。一般中等肥力稻田,产量目标500公斤/亩的施肥总量应为氮11~13公斤/亩,磷5~6公斤/亩,钾8~10公斤/亩,三素比例为1:0.5:9为宜。施基肥:如大田前作有绿肥,应在插秧前7~10天内翻耕,如施农家肥或碳酸氢铵加磷肥,可全层施入,复合肥可在第二次耙田时施下。在无绿肥的中等肥力田,最好能施用优质人畜粪1000公斤/亩左右,如确无有机肥,可施碳铵40公斤/亩、磷肥20公斤/亩或含量40%的水稻专用复合肥(氮20、磷8、钾12)20公斤/亩。基肥占总施肥的45%。施追肥:分三次,第一次分蘖肥于移栽或抛秧后4~6天内追尿素4~6公斤/亩、氯化钾3~5公斤/亩,该次追肥可结合稻田除草剂一同施入;第二次分蘖肥一般在移栽后15天内,禾苗6叶期时,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公斤/亩或复合肥15公斤/亩;第三次穗肥应看苗追施,一般禾苗顶4叶色淡于顶3叶时表示禾苗长势正常,这时施尿素3~4公斤/亩,钾肥3公斤/亩,顶4叶色深于顶3叶或禾苗群体过大则可少施或推迟到顶3叶浅于顶2叶时及幼穗分化5~6期时施入,如未达到计划总苗数,或群体较小叶色落黄出现在倒3叶时,穗肥可提前到顶4叶落尖及幼穗分化4期时施入。

2.6 晒田管水

当大田基本苗数达22万苗/亩,在第二次追肥后让其自然落干,根据苗情和本田肥力高低采用重晒或轻晒,一般田块应将田中间晒到开细拆,田边见白为度。后期脱水过早、晒田过重,不仅会影响稻谷子粒充实,而且影响稻米品质,一般应在收获前10天脱水,如遇连续高温则应灌一次跑马水,要即灌即排。布局,连片不插花种植,减少桥梁田,清洁田园,减少病虫基数;早春翻耕灌水灭蛹,减少螟虫越冬基数,春季耕田时,打捞浪渣带出稻田、消除菌核、虫蛹;做好种子消毒或采用种子包衣拌种等技术;合理施肥实行健身栽培。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稻田蜘蛛、青蛙等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采用稻田养鸭养蛙人工释放赤眼蜂等技术的应用都能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物理防治:采用频振或杀虫灯诱杀水稻害虫的成虫,每3~4公顷设置一盏频振杀虫灯;市场上又研制了一种益害虫分离型扇吸式高效诱杀灯,能将益虫与害虫分离开来,去害留益其效果更佳。药剂防治见表1。

?

2.7 病虫害防治

根据各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及时进行防治,要注意以预防为主,压低病虫基数,中后期禁止使用对人畜、天敌毒性大、残效期长的农药。根据各地病虫害特点进行科学防治。农业防治:品种合理

2.8 适时收割

当籽粒黄熟度达85%~90%时就可收割,稻谷收割后要即收即晒,严防堆沤烧坏稻谷,烈日下水泥地翻晒,要求厚度在10毫米以上,如使用烘干机烘烤,温度控制在45℃左右。

猜你喜欢
软盘秧田稻瘟病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感怀
保存图标也出手办了?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
水稻淤泥软盘育秧技术要领
REA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