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艾灸、中药灌肠综合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60例

2013-09-06 09:28
中医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喜炎灌肠艾灸

康 永

(玉门市中医院内科,甘肃玉门735211)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肠道致病微生物过度繁殖而引起的腹泻,是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1],可以引起单纯腹泻、结肠炎,甚至伪膜性结肠炎。随着抗生素的广泛运用,新的高级抗生素不断使用,以及人口老龄化,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越来越高,老龄组发生率尤高。中医学认为:腹泻是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导致体内水液代谢失常所致,责之于脾和湿。目前,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艾灸、中药灌肠综合治疗抗生素所致腹泻报道较少。2009年6月—2011年6月,笔者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艾灸、中药灌肠综合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6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就诊的AAD患者120例,按入院及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平均(21.4±12.4)岁;病程平均(7.0±3.5)d。临床分型:轻型36例,重型24例。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0×109L-1者20例,中性粒细胞大于0.6者26例。大便常规检查显示脂肪球/HP者22例,红细胞0~3/HP、白细胞5~10/HP者22例。对照组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22.6±11.4)岁;平均病程(7.4±3.6)d。临床分型:轻型32例,重型28例。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0×109L-1者24例,中性粒细胞大于0.6者22例。大便常规检查示脂肪球/HP者32例,红细胞0~3/HP、白细胞5~10/HP者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2]制订。①有抗生素史。②典型症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相关腹泻症状,无里急后重,无黏液血便,或伴有腹胀、腹隐痛;严重可伴脱水、电解质紊乱。③儿童在接受抗生素治疗2个月内发生腹泻,其大便为水样、糊状,连续2 d以上,均应考虑发生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可能。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甲硝唑(由江苏永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32020052)0.4~0.6 g/次,3次/d;金双歧三联活菌片(由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S19980004),2片/次,3次/d。小儿均酌情减量。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由江西青峰制药厂生产,批号Z20026249)300~400 mg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中,静脉滴注,1 d 1次;另取新鲜生姜、艾条备用。方法:先取直径约2.0 cm的新鲜生姜1块,切片约0.3 cm厚,用针刺数孔,置于神阙穴上,尽可能遮盖神阙穴(肚脐);再将艾绒捏成三角形如玉米粒大小,置于药饼之上,以火点燃。待艾炷燃烧将尽,局部皮肤有灼热感时,再换艾炷。连灸5炷,使肚脐周围皮肤潮红,按之有灼热时即可。重型腹泻可每日2次,轻型腹泻每日1次,一般10次为1个疗程,直到腹泻停止。同时再用艾条在足三里(双)、三阴交(双)、水分、天枢等穴辅灸,每穴5 min,以局部皮肤潮红适宜。艾灸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灌肠:方拟胃关煎加减,温阳止泻。处方:制附片30 g(先煎),干姜15 g,白扁豆15 g,炒白术 20 g,茯苓 15 g,五味子 15 g,罂粟壳10 g,诃子10 g。煎至600 mL。小儿每次用量3~5 mg/kg,成人每次量300 mg,每日1~2次,每次保留时间大于30 min。

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参考文献[3]制订。痊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至治疗前),大便性状正常,患者症状、体征及理化指标正常。有效:治疗5 d后大便次数及性状接近正常,偶有腹胀、腹痛,化验大便常规正常,霉菌阴性。无效:治疗5 d后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腹泻次数及性状改善不明显。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6 结果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4.34,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 讨论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运用,不合理用药现象日趋严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均可诱发腹泻,发病人群以老人和小儿居多,发病机制与菌群失调所致的致病菌异常生长、糖和胆汁酸的代谢异常、抗生素的变态反应、毒性作用对黏膜的直接作用及药理学效应致肠道动力的改变有关。对于其治疗,西药疗效欠佳,肠道微生态制剂能否起到有效治疗作用,国内外目前仍有争议。西医虽然选择诱发腹泻发生率较低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既难以防止诱发腹泻的可能性,也难以控制症状,且治疗后复发率亦较高,就连推荐运用的甲硝唑治疗后复发率也高达60%[4]。微生态菌群促进剂是一群通过提高肠道菌群平衡性而对宿主起益生作用的细菌,主要有乳杆菌、乳酸链球菌、双歧杆菌等,这些细菌是健康人肠道的正常菌群,其代谢产物中含有乙酸、乳酸、过氧化氢等,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另外,这些细菌能够产生多种细菌素,有高度特异性抑菌或杀菌的作用,并且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和肠黏膜的屏蔽功能[5-6]。本研究对照组运用甲硝唑既是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常用药物,也是目前推荐治疗本病的首选有效药物;金双歧三联活菌片用来调节肠道菌群。对照组虽然采用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案,但5 d内有效率为47.5%,远远低于治疗组的60%,统计学检验表明:对照组疗效明显不及治疗组(P<0.05)。

中医学认为:抗生素多为苦寒泻火之品,易耗伤阳气。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好发于老人、儿童及危重症患者,此类人群大多有病情缠绵、免疫功能低下的特点。病因病机为药毒蓄积日久,素体虚弱,损伤脾阳,久及肾阳,治宜温补肾阳、健脾止泻。本病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艾灸、中药灌肠综合治疗。喜炎平注射液是用蕨床科穿心莲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穿心莲总内酯经磺化而得,穿心莲总内酯磺酸盐的灭菌水溶液的药理作用为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具有抑制炎性分子合成,保护溶酶体膜的功能。同时,喜炎平注射液有明显促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细胞免疫作用明显,临床常用于增强免疫力及抗清热,临床效果肯定。脾为后天之本、脐为后天之气舍、脐与脾胃肠相通的理论。神阙穴为主治疗,可健脾止泻、升清降浊、益气固脱、温补下元,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恢复。辅灸足三里、三阴交可增强健脾益气止泻之功,佐天枢、水分可调气渗湿止泻,促进小肠泌别清浊功能[7-8]。灌肠方中:制附片、干姜能温补肾阳;白扁豆、炒白术、茯苓起健脾利湿之功效;五味子、罂粟壳、诃子起收涩作用,与艾灸同治起到了疗效的叠加作用。临床观察也表明:艾灸联合中药灌肠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其病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1]Naaber P,Stsepetova J,Smidt I,et al.Quantificatio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 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 patients[J].J Clin Microbiol,2011,49(10):3656 -3658.

[2]朱燕风,张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2,29(1):46.

[3]张颖,谭锦文,赵子文,等.123例COPD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5(10):896-898.

[4]焦爱兰,高秉谔.隔药灸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80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6):335 -337.

[5]Foxworth J.Recognizing and preventing antibiotic-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the critical setting[J].Crit Care Nurs Q,1997,20(3):1 -11.

[6]杨勇,曾吉,江汉珍.住院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调查[J].华中医学杂志,2004,28(5):25-26.

[7]杜文华,范武锋,易祖芹.抗生素引起腹泻病流行的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397-398.

[8]Krause R,Reisinger EC.Candida and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oea[J].Clin Microbiol Infect,2005,11(1):1 - 2.

猜你喜欢
喜炎灌肠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儿童支气管肺炎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喜炎平治疗的效果研究
婆婆迷上了艾灸
夏天怎么做艾灸
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新型清洁灌肠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