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探析

2013-09-08 12:41陈慧贤
文教资料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学名著名著文学作品

陈慧贤

(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广西 合浦 536100)

经典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让我们大开眼界。但是面对如此浩瀚的书海,中学生该如何吸取书中的精髓呢?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生长发育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用心品读名著,对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生阅读名著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中学阶段“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然而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仍基本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下表理解中学生的阅读现状。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了解到学生喜欢阅读内容基本上是搞笑漫画和小说。而从内容上来讲,涉及的基本是恐怖故事、言情类。对于文学名著则多为不喜欢或者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从中可以知道,提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趣味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在阅读动机上,很多学生具有从众心理。如社会上流行看什么书,学生就会互相传播去读读看,而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信息,则就不读。朱光潜认为:“别的事可以学时髦,唯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但是现在中学生读书存在一种追求时尚的心理,如了解哪个作家现在比较热,那么大家就有兴趣去读;把读书当做一种娱乐和消遣,而不是汲取营养。

此外,缺乏良好的读书环境。原因是:首先,社会的浮躁心态和人文价值的失落;其次,学生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视语文为边缘学科,整天沉浸在书山题海中,没有时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文学名著的阅读现状确实令人担忧,而阅读文学名著对中学生的成长及今后的发展又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此,改变现在中学生的阅读方式,汲取对自身发展有益的营养,变得十分必要。

二、如何有效实施名著阅读途径

(一)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蒙者,对学生阅读文学名著进行有效的引导,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对文学名著的兴趣。

1.教师精讲文学作品中的精髓,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名著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数不胜数。中学生一旦进入这个浩如烟海的天地中,往往会望而却步。因此教师应该对名著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做好名著精髓解析。“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5]。为此,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

如高中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中《红楼梦》的选节《林黛玉进贾府》,很多同学看不明。因为绝大多数同学只知道《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却从未看过,更别说欣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精讲《红楼梦》,从而通过观看影片,不断地和学生交流。

2.开展介绍名家、名作的讲座。

许多中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对于许多经典名著十分陌生。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名家对经典名著的解读,加深对名著的理解。比如央视的著名节目《百家讲坛》,里面很多学者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广大观众解读经典名著。例如于丹对《论语》的解读,易中天对《三国演义》的解读等。另外,在学校里老师应该适当地开一些介绍名家、名作的讲座。通过介绍相关的名家生平经历、写作背景,以及一些名作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好的作品、了解经典文学,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语文版初中二年级的《范进中举》,这是一篇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节选自《儒林外史》。初中生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分析尚显不足。加之小说所涉及的社会背景及科举制度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主题比较困难。所以开展一些名著阅读的相关背景知识的讲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经典名著阅读。

3.举办与经典文学相关的比赛。

老师可以组织与经典文学有关的比赛,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比如:经典文学诵读大赛、课本剧大赛、读后感写作大赛等,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更好地与经典文学作品接触。

学生通过对经典的诵读可以更好地感受大师的心路历程,感悟经典文学的亘古魅力,感受文化的强大力量。另外,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改编为课本剧。学生在改编和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会对经典文学作品产生阅读兴趣,加深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

(二)转变阅读观念。

在选择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摒弃原有的“快餐文化”观念,学会辨别好书与坏书,杜绝跟风。朱光潜认为:“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6]要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同时能感化自己的好书。通过提高自身的阅读趣味,来实现自身人格修养的升华。

(三)交流阅读体会,增强阅读效果。

无论是名著的课内精读,还是课外选读,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阅读中的交流应该及时,方式也应多样。平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交流自己课外名著阅读的收获、感悟,说出最真、最能打动自己心灵的人物或精神。这样能够从讨论和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感悟,从而拓展阅读空间,营造阅读气氛。

三、名著阅读鉴赏方法

名著的阅读方法并不是唯一且固定的,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以下介绍几种比较有效且常见的鉴赏方法。

(一)浏览式阅读。

有些名著,我们不想花太多时间阅读,或者缺乏一定的兴趣和动力,可以采取浏览式阅读法,即知其大意,无需深入钻研。你可以看书前面的序、内容简介、目录及插图,从大体上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和特色。通过阅读序言,可以知道这本书的意义和影响,从目录上能大体了解著作的内容安排和主要的情节。

(二)略读式阅读。

略读式阅读相对于浏览式阅读更具体更详细。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书籍好比仪器,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咀嚼,细细品味。”要博览群书,自然不能字字推敲。有的只需粗略阅读,粗略了解即可。

(三)精读。

什么样的名著需要我们精读细嚼,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决定。“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思考”[7]。所谓精读,即要求我们细细品味,认真推敲。我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边勾画边做好读书笔记,或者是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也可以把自己不理解的标记出来,问老师或查资料,达到深入了解名著内涵的目的,以求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体会。

(四)学会质疑。

我国宋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读书的经验之谈。读书贵在有疑,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深入领会,学有所得。

(五)要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这是历代学人总结出来的读书经验,平时要求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它大致包括:概括精彩的情节、摘抄优美句子、分析人物形象、探究艺术特点、阅读的感悟等。

(六)个性化阅读。

让·保尔说: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他强调个性的重要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注重个性化阅读,重温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经验。”个性化阅读就是不迷信权威,敢于打破固有的看法,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认识与体会。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阅读文学名著对他们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学生要热爱阅读,热爱读名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到作品中去,不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进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1]巴拉巴诺维奇.高尔基论青年(全一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

[2]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钱理群,王尚文.新语文读本[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M].长沙:岳麓书社,2010.

[5]B.A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6]朱自清.经典常谈[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夏丏尊,叶圣陶.跟大师学语文:文章讲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7.

猜你喜欢
文学名著名著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不受高考青睐的文学名著阅读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日本文学名著速读(7)——『黒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