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评级之战

2013-09-10 05:15林静
中国新时代 2013年3期
关键词:惠誉穆迪主权

|文·本刊特约记者 林静

三大评级公司均对印度的主权评级给予负面展望,印度成为第一个需要为评级担心的金砖国家

2012年11月27日,穆迪重申印度Baa3主权评级稳定,理由是印度经济增长强劲、储蓄和投资率健康且情况好于其他经济体,缓和了部分人对印度信用评级或将下调的担忧。“我们对印度信用评级的稳定展望基于对印度结构性优势的预期——家庭储蓄率高和私营部门竞争力相对较强——最终可以使GDP增速从2013财年的5.4%增至2014年的6%。随着GDP增速的提高,财政和国际收支状况将得到改善,”穆迪的评级报告如是说。

可是,除了穆迪之外的两家评级公司,都对印度很不看好。

标准普尔公司在2013年1月11日再次发出警告,由于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以及债务负担沉重,印度的主权信用评级在未来24个月有三分之一的可能被下调至垃圾级。2013年1月,惠誉维持印度主权评级展望为负面,理由是忧虑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及财政前景的不确定性。惠誉认为,“印度经常项目赤字及财政赤字扩大,引发更大的市面担忧。惠誉、标准普尔及穆迪均将印度的主权评级展望评为负面,指若印度未来数月的经济基本面未有改善,就可能将其主权评级降至垃圾类别。

根据《经济学人》的报道,印度的明星光辉渐渐消失了,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印度暴露出严重的自身缺陷,例如腐败现象严重、基础设施不足,熟练劳动力短缺等。虽然印度经济增长维持在6%以上,但它应该做得更好。引用总理曼莫汉·辛格的话,政府正试图恢复改革的热情。

在自由与封闭之间游走

回顾印度的历史,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在工业化之前就实现了民主,此情况乃世界唯一。而印度的经济体制却总是在自由与不自由之间摇摆。

1947年8月15日,印度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自此,印度开始了政治民主的时代。脱离英属殖民地身份后,印度将英国的议会制度全盘接受,随着后来的修订和完善,印度的政治体系在形式上与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基本一致,被西方誉为“最大的民主国家”。

政治自由了,而印度的经济却一直没有实现自由。

独立后的印度经济政策倾向于保护主义。政府在经济方面大加干涉:制定劳工和金融市场规则,设立权力大、规模大的公共机构,监管商业活动。1947年至1980年期间,相对其他亚洲国家,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徐徐缓缓,被讽刺为“印度式经济增长率”。

1980年代后期,圣雄甘地采取了大量改革措施,压缩政府的权力:放宽投资限制,取消价格控制,减少企业税赋等。这些措施增加了印度经济的自由度和活力,而另一方面,措施导致政府收入减少,使得财政赤字高企。

1991年,印度取消“牌照制度(Licence Raj)”,结束国营企业的垄断时期,减少对外来投资管制,免除了多个行业的外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了下来,1990年代,印度经济发展迅速。

艰巨的评级战斗

印度主权评级,与经济体制时松时紧一样,时上时下。

1990年代,印度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算是成功,但是因为后期卷入了不利国际事件,让印度的主权评级起起伏伏。1990年代的几件“国际大事”给印度增加了压力,例如苏联解体和波斯湾战争都引起印度贸易失衡。债台高筑的印度政府不得不向IMF求助。IMF同意借钱给印度,但也提出了条件,就是印度必须改革经济制度。最终,印度获得了总额18亿美元的紧急贷款。

期间,三大评级公司将印度的主权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别。

2007年元月,印度再次恢复了投资级评级。穆迪、惠誉和标准普尔均摘掉了印度主权信贷评级上的“投机标签”。这次上调评级对印度政府的改革派而言,颇具象征意义。

当时,Palaniappan Chidambaram也在担任印度财长,这是他的第二个任期,所有人都对此表示满意。印度经济一度增长迅速,政府对投资实施鼓励政策,标普公司将印度的信用评级调至BBB-,这是投资级信用的最低等级。

现如今,Palaniappan Chidambaram第三个任期内,他必须努力阻止印度评级跌回“垃圾级”。

2012年伊始,标普和惠誉都警告印度,如果经济增长缓慢,缺乏改革或者继续债台高筑,它们极有可能降低印度的评级。

评级下调本身并不会引起危机。因为受资金流动性及债务偿还规定的约束,购买政府债券的主要是本地银行和保险公司,无论评级如何,他们都会购买债券。印度央行手中的政府债券占整个市场的18%,而央行在购买时是不会考虑评级如何的。

印度现在的状况是财政经常性赤字,同时希望未来十年通过吸引外资来进行本土基础设施建设。即便如此,印度要维持评级仍大有希望。2012年9月,印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提振信心,例如降低外国超市进入印度的准入门槛。8月的时候,Palaniappan Chidambaram为维持经济增长,曾暗示将撤销电信企业沃达丰的追溯征税。美国财长Tim Geithner极力推崇这些措施,称其“意义深远”。

刺激政策使得印度股票和卢比双双上涨,一大批国外证券投资者蜂拥而至。另一个对主权评级至关重要的标准是,印度主权债务的最大债主——印度央行的情况。比较乐观,由印度国家银行发行的债务上的信用违约交换溢价回落到相对“安全”的水平。

现在还不能断言印度究竟能否渡过难关。最令人担忧的是公共财政问题。现在的印度给人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跟欧债危机很相似。印度的GDP增速放缓,赤字日趋增加,状况比其他新兴市场差。而IMF预测,印度债务与GDP的比值在五年内都不会有所好转。

十年前,印度政府就制定了方案,约束财政赤字。十年来,政府对此置若罔闻,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行动,2014年印度将进行大选,这又是一个花大钱的事。还好印度企业在国际上表现很好,塔塔公司和米塔尔公司的海外业务都蒸蒸日上。如果财长Palaniappan Chidambaram成功降低借贷水平,那么不论大选何时举行,他都能挽救印度信用评级。

猜你喜欢
惠誉穆迪主权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穆迪:美国钢铁业面临缓慢复苏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
总有一天我会超过比尔·盖茨
钓鱼岛主权考
海峡两岸对南沙和西沙群岛主权的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