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2013-09-10 05:15崔人元
中国新时代 2013年2期
关键词:变冷气候时期

|文·崔人元

气候变化影响人,人变化也影响气候。气候可以不为人的行为后果负责,但人却不能不对自己的行为及气候变化的后果负责

是PM2.5作祟么?

云山雾罩,毒霾掩贯,难见天日……我们这些买不起船票的屌丝,也安全地度过了2012“世界末日”,幸福地进入了2013年。常说新年新气象,没想到进入新年才十多天,正一如既往地低下头、弯下腰为生活而挥汗流血的时候,气象却突然变成这样了!

在全球化的时代,在中国特色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要问:这是国际的大气候影响呢还是中国的小气候影响呢?——赶紧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哦,原来是中国的小气候,别的地方没有出现什么极端天气,那么这又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天气了,我们似乎可以像对其他特色一样坦然承受了。

几年前,美国驻华使馆开始监测北京的空气质量,中国外交部等进行了义正辞严的抗议,好像是美使馆的监测是非法的、没有资质的,是干涉中国内政的。今年,有报道说这污染指数都超过了美国使馆的监测仪器的监测范围上限了。对如此国家大事,草民我也说不清。我能深切体会的是在2012-2013年这个冬季,我已经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两次了,这几天正在硬扛(缺少去医院的人民币和胆量呗),这个可不是能坦然受之的,有时简直难受得忍无可忍,但是还得再忍。莫非是我年老体弱了?我从前感冒了什么的,只要晚上早早睡觉,第二天早晨起来就好了,这个冬季的感冒却每次都得折腾我七八天。看看充塞各处的污烟瘴气,看看许多人戴着口罩,自然能想到这气候对身体健康似乎确实是有一定影响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天气呢?你说是因为PM2.5(可吸入颗粒物)作祟。咋会有这么多PM2.5呢?这个,这个……

当然,我生病可能还跟天冷有关。据气象局的说法,这个冬季是二十八年来最冷的。记忆中比较冷的冬季,是1975-1976年那个冬季,我那时还是四川偏僻农村的小孩,看大人们一边惊奇地用锄头猛砸水田里凝结的厚冰,一边感叹从来没有见到过冻成那么厚的冰。

气候与生命

其实,气候在地球生命史中本就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因素。说近点的,约5亿多年前“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土壤中存在多节肢动物,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约为今天的20倍,气候温暖。约4.5亿年前,出现了含有使细胞壁坚硬的木质素的植物,地球上出现了树木,而植物大量生长,光合作用大量吸取二氧化碳,气候变冷,不能食用木质素的节肢动物渐渐被淘汰,地球进入严寒期。然后,动物进化出了白蚁和恐龙,能食用木质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恢复到约今天的3倍水平,温室效应又来了。约在6,500万年前,恐龙消失了,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草地。青草形成了可大量吸附二氧化碳的软土,比树林更有效地降低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4,000万年前开始,草地大量铺开,地球逐渐降温,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冰河世纪)。气候冷暖的变化,影响了很多生物种类的进化生灭。

而在过去200万年里的气候变化,更推动了人类的进化。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气候变冷或变暖的时期不仅没有阻碍人类的发展,反而是极其有利的,因为它迫使人类不得不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迫使人类迁徙到新的地区,迫使人类通过学会合作向文明的方向进化。

英国科学家认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几个关键时期促使人类社会和基因加速演变:大约200万年前,漫长的干燥期使森林消失,导致一种早期人类——直立人的出现。他们适合在多草的平原上奔跑猎食。45万年前的冰川期,人类在此期间分化为三个单独的群体。欧洲的进化为尼安德特人,亚洲的进化为丹尼索瓦人,而留在非洲次大陆的进化为现代人类,并在直到大约6万年前的一个漫长的温暖时期才向北迁徙。2.5万至1.5万年前的一次持续寒冷时期导致了人类的进一步进化。当时寒冷的气温导致海平面下降330英尺,使得人类通过白令陆桥进入北美洲。

仍然要靠天吃饭的农业

1.4万至1万年前的气候急剧波动时期,迫使人类发展农业技术,以能够为自己提供稳定的食物供给。大约从1万年前起,因人类活动显著增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增高,尤其是近100年来,气候明显变暖。

现今普遍认为全球变暖具有很多坏处,例如导致物种入侵,导致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丧失和破坏,对农业破坏甚大——民以食为天,普罗大众近年都深切感觉到食品的价格在增长,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农业是值得注意的大问题。中国大陆南北约49个纬度,横跨5个气候带。近年由于气候变暖,白头鹎(白头翁)、绿鹦嘴鹎、黄臀鹎等原本生活在中国南方的典型留鸟,在北方主要水果产区越来越多,给林果业造成重大损失。白头鹎是南方常见的一种以昆虫、植物果实及种子为主食的杂食性鸟儿,也是一种人们喜爱笼养的鸟,明朝大画家沈周曾有诗称赞:“十日红帘不上钩,雨声滴碎管弦楼。梨花将老春将去,愁白双禽一夜头。”1980年代被贩运到北方后,有的白头鹎进入到自然界中,因为暖冬天气及冬青树种籽而大量繁殖,还不怕人驱赶,大量啄食樱桃、杏、桃、无花果、酸枣、葡萄、苹果、柿子、枸杞等。

当然,近1万年来的气候并不总是在变暖,其间有大区域变冷的时候,也有局部变冷的时候。例如,清朝康熙皇帝晚年说过:“天时地气,亦有转移。朕记康熙十年以前,四月初八日已有新麦。前幸江南时,三月十八日亦有新麦而食。今四月中旬,麦尚未收……又闻福建地方向来无雪,自本朝大兵到彼,然后有雪。”康熙皇帝已经认识到当时气候变冷,并认识到这一自然现象与农业收成有关系,但他对福建向来无雪的说法是错误的,也表明他对气候的认识既不全面也不深入。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1972年发表的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指出:从近5,000年气候变化的总趋势看,中国先经历了一个显著的由暖变冷,再由冷变暖的循环过程。具体说,中国11世纪之前总体上属于温暖时期,平均气温要高于现代1℃,而11世纪之后,开始转入寒冷期,平均温度低于现代1℃;大约1900年后,中国的气温高出平均气温,再次转入了温暖期。学者赵红军认为,前2000-1000年,中国气候变化趋势主要是变暖,而1000-1950年,中国气候主要是显著变冷。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展又早又先进,重要的原因是有适宜的气候。距今约100万年的更新世的气候冷暖变化及由此产生的风促成了黄土的形成。然后,在干燥与湿润交替变化的气候周期作用下,得以堆积相对松软的不同层次的黄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地基础。到了汉朝,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终于实现精耕细作。但农业生产一直是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的靠天吃饭的产业。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效用都会受到降水、温度、湿度的影响。气候变冷可能推迟或延长农作物的生长期,气候变暖则会使之提前或缩短。气候变冷会促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减产并使其种植区域向南推移,气候变暖则促使作物产量增加,种植区域向北推移。气候变暖有利于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农民收入的增加,气候变冷则形成不利影响。

学者吴慧、倪根金、赵红军等的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气候变冷,造成粮食亩产量低于秦汉时期。北宋开始气候变冷,使两宋时期的粮食亩产量低于唐朝;北宋时小麦的收获时间已比唐代大大推迟,而且宋金时期小麦单产量减少。虽然农业技术发展、人口增长、政府劝农,但元朝的粮食亩产量基本上与唐朝持平而稍有增加,明朝和清朝中前期粮食亩产量相比唐朝增加也不多。张家城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气温每变化1℃,农作物产量就约变化10%,年降雨量每下降100毫米,粮食单产量也下降10%。

气候变化与世事变化

杜甫的《可叹诗》说:“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是讲气候中的云的形状变化,后来用成语“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化不定。

中国气候的变化,对于人间世事有惊人的相关性。前面说气候对汉代形成精耕细作农业的影响,而此种农业又是形成中国早期的土地占有制度和政府重农抑商的传统的经济基础。看过《说岳全传》故事的人可能知道,黄河一夜间冻住,使金国人得以大举骑马南渡灭亡北宋——气候剧变,影响了历史。

具体地从竺可桢的研究就气候变化与朝代之间的对应关系看,夏、商、周、秦、汉、隋、唐等朝代总体上属于温暖时期,从北宋开始,南宋、金、元、明和清代的大部分时间属于寒冷期,其中商朝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温暖期中间的寒冷期。11世纪后大部分处于较冷期的朝代中,南宋、明朝、清朝的较多时间又属于寒冷期中相对温暖的时期。

有研究历史的学者更深入细致地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与相关朝代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有紧密联系,处于温暖时期的朝代大多比较稳定和谐,处于较冷时期的朝代则相反,而且往往在气温异常下降的年头发生朝代变化。

前5000年-前3000年气候温暖湿润,人们狩猎采集的食物较多,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宗教仪式和艺术创作,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发达,后来因气候突然变冷,中原彩陶文化消失,退缩至甘肃。再后来气候又转暖,黄河中下游兴起龙山文化。约前2100年,气候再次变冷,龙山文化衰落,会青铜冶炼技术的夏人从西北南迁中原一带。后来气候渐暖,龙山人向夏人学到先进技术,崛起为商朝。商朝年均气温约高于现在2℃,在中原河南有大象可以围猎。前1000年气候变冷,于是周代鼎革商朝。秦末汉初气候又有个短暂的降温,然后是较长的温暖期,至400年南北朝时期,气候再变冷,北方骑马民族南下黄河流域。隋唐气候变暖,直到五代乱世开始变冷,北宋末靖康年间气候异常变冷,元朝整体都很冷。明末崇祯年间至清朝初年又是大寒冷时期,清康熙中期气候渐暖,清朝末年气候又变冷,民国建立后气温又回升了,而1947年又是异常的低温气候,直至1976年,其后才一年比一年气温高,但近几年气温又一年比一年冷。

气候为什么会突然变冷呢?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1963年提出了混沌学中的著名理论“蝴蝶效应”,指出初始值的极微小的扰动,会造成气候这个复杂的巨大系统的巨大变化。“蝴蝶效应”理论后来被引入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可能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而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好处。不过,在研究人类社会上,中国人早已领先了——商纣王的叔叔箕子提出的“象牙筷定律”以及“《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在思想实质上与“蝴蝶效应”理论相同。只可惜几千年来的历史表明,后人根本就没有听取前人的智慧。

气候变冷怎么跟以前的改朝换代若合符节呢?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个普遍联系的原理,但前述史实的列举可能是肤浅的胡乱联系,当然还是可做出科学唯物的解释:温暖的气候与相对稳定的农业生产相联系,寒冷的气候则多伴随干旱,与农业牧业减产、食物短缺、食物价格高涨甚至饥荒等相联系(那时可没有转基因和各种催熟技术,也不可能从北美等地进口食物),而肚子太饿了,人们也就不能维持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了。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新政权都说自己是“顺天应人”,并有一套“天人感应”理论自圆其说地解释。而大权在握者因能支配种种资源,觉得自己最伟大正确,不相信有“天”,不敬天不畏民不信报应,为一己一家一团伙之私而敢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其实,“天”知道他们的勾当,正如俗话说的“人在做天在看”,或《尚书·泰誓》(中)所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耳朵来看来听)”,人怨积累而干天怒,天象(气候)就会变化,然后就表现为中国历史周期律的兴亡变化。这对史上专制政权及其统治者都不可能万岁也是一种解释。

话题打住,还是回到眼前的雾霾天象吧。据某网民说,这是鬼子放的毒气弹。对此解释,我是相信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6条赋予的权利,我信仰佛教。佛教认为,众生有六道轮回,其中一道是“鬼”。那些支配着资源、为自己的私欲而其言行导致大量排放污染物者,即使现在生而为人的形貌,心灵却丑陋如“鬼”之子,而且因其此生造作的祸害世界的罪孽,将来肯定会转生为“饿鬼之子”。对此,我相信。

适者生存,如今这气候下,不想成为Out-man而被淘汰的人,除了“增强人民体质”,还能怎么办?

猜你喜欢
变冷气候时期
留住你的真情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深秋的街道
清代时期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捂石头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