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出版能力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

2013-09-11 09:02文/张
中国出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图书文化发展

文/张 璐

发达国家在实践文化软实力方面走在了中国前面。目前,在媒介融合背景机遇下,克服发展时间方面的短板,联系我国文化教育现实情况,积极探求对外出版领域建设的方式方法,仍能起到经营国家形象、建立健康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形式的效果。

一、我国文化贸易存在严重逆差,显示我国对外出版的综合能力尚处于国际竞争的劣势

表1 我国2011年主要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统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稳步增长,国家地位日益提升。然而,文化贸易存在着明显的逆差。根据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中的图书版权引进数据,引进美国4553种,占第一位;英国2256种,占第二位;日本1982种,占第三位。输出方面,对我国台湾地区输出1644种,占第一位;美国766种,占第二位;韩国446种,占第三位。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仍然处在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大量需求中。之所以造成文化贸易方面的逆差形势,一方面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时间不长,对外界尤其是西方文化存在强烈需求的内在推动力。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等国家在经济实力具备的情况下,先于诸国启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的是,以好莱坞大片为品牌产品的各种综合性媒体公司,已经发展到了采用跨国文化传播为手段、采用现代金融资本运作为背景的营销模式等成熟的文化寡头阶段。因此,我国仍处于雏形阶段的对外出版行业遭到强大的挑战。

二、我国对外出版领域各个主体要素发展滞后,造成文化贸易逆差现象

1.我国作家作品的对外出版情况

目前我国作家作品对外出版尤其是图书出版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众所周知,我国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但即便如此,在欧美市场,莫言的书也很难称得上是畅销书。总体来讲,中国文学在国际市场上仍是小众市场,特别是现代文学,在海外影响有限。

我国的作家作品包括传统的中国文化古典名著类作品,也包括现当代的作家作品。由于历史现实原因,我国从改革开放起才逐步迈出主动对外宣传的脚步。因而,无论是近在咫尺的亚洲各国,还是远隔重洋的西方各国,除了亲身到过中国主动了解中国的游历者,绝大多数对中国缺乏基本的了解。而与此相对应,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孕育了无数文化瑰宝,历代作家作品浩如烟海,亟待译介。

另外,随着中国的发展,国外对中国的好奇者不乏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对中国政治的好奇、对中国人民生存现状的好奇等。因而,仅仅译介中国传统古典文化是不够的,莫言海外出版的图书反映出的内容也并不完全是时下的中国状况。因而“把中国的发展现状告诉世界”,这是我们目前应当担负起的职责。

根据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网新闻中心《2011年全国版权输出10大图书盘点》一文数据,《朱镕基答记者问》《中国共产党建设90年》《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图书的版权输出显示国外受众对中国政治现状的需求;《钱学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学术文献)》《朱永新教育文集》《中药质量现代分析技术》等显示国外受众对中国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观念等的了解需求;《山楂树之恋》等显示国外受众对现代中国爱情观的了解需求等。

因此,培训我国现代作者、翻译者,写出真实的中国,创作适应国外受众的现代文化作品,是当前对外出版领域的首要任务。

2.我国对外出版企业的发展情况

我国对外译介图书的历史,从20世纪初的学者个人,发展到20世纪中期专门的外文局;再到2006年成立的,由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等众多国内知名出版机构组成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从对外出版成果历史上看,1995年启动、陆续出版105种(第一期工程)汉英对照图书的“大中华文库”项目, 是中国图书史上第一次系统化规模化地对外推介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出版项目。2004年,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启动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网新闻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我国已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等54个国家322家出版社签订了资助出版协议,涉及1558种图书,33个文版,资助金额超过8100万元。

以上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基本建立起了一个由国家出面、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起来的对外出版领域的企业群。从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国际图书市场的供求关系虽然存在,但我国企业没有按照市场经济领域内一般企业的发展规律运作,而是主要通过依靠政府资助、设立专门项目等进行规模性的出版。

三、促进对外出版领域繁荣,提升对外出版能力的方法

我国对外出版方面的逆差现象由来已久,如何促进对外出版领域繁荣,提升对外出版能力,也已从各个角度展开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看法。

1.学习他国成功模式,坚持走政府层面提供思想指导、智力支持和经济支持的道路

(1)韩国跻身世界五大文化强国与韩国政府的大力扶植密不可分。据中国日报网2012年8月2日《韩国文化贸易连续三月顺差幅度达3010万美元》一文,“韩国银行于2012年7月3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到5月间,韩国文化商品连续实现贸易顺差。文化商品贸易统计是韩国银行每月进行的统计项目之一,统计对象包括了电影、广播、电视节目、动画、音乐等绝大部分文化商品。据统计,今年3月及5月韩国文化商品的贸易顺差幅度达到3010万美元”。

1998年以前的30多年,由于韩国主要实行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政策, 国民经济实现了腾飞, 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所忽略。1998年金大中一上任便提出了“21世纪韩国的立国之本是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的经济发展思路,随后, 自1999年到2001年,韩国政府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一系列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经过10年的爆炸性发展,最终人们看到了现在韩国跻身世界五大文化强国的计划逐步成为现实的结果。

(2)我国目前由国家出面、政府职能部门引领的推动文化产业、对外出版事业发展道路是有效模式。我国对外出版企业起步迟,这是一个明显的短板。当我国对外出版企业刚刚起步时,国外的跨国文化企业已经发展到了文化寡头的阶段,实力对比悬殊。因此,在我国对外出版领域内,由国家出面、由政府职能部门组织企业群进行对外出版,这种方式目前能够有效地克服对外出版企业实力弱小的问题。

2012年莫言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现实表明,我国政府支持下的对外出版企业群在对外出版方面取得初步的成功。如果没有“大中华文库”项目、“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没有超过8100万元资助金额的国家计划背景,仅仅是莫言个人及个别汉学家、译介家,是不能担负起对外传播重任的。据悉,中国作家协会也已开展中国作家百部精品工程——即由中国作协组织推荐作品,如果国内外翻译家有兴趣,可以申请翻译出版费用补助。这种模式显示出国家出面、职能部门等合作的优越性。

我国对外出版企业群在政府计划、引领之后,真正融入到国际图书市场中去,调查国际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各类作者群、译介群,产出符合这个市场需要的各种作品即产品,是逐步可以达到的远期目标。

2.促进对外出版领域内的两个主体要素的发展,为对外出版解决源和流的问题

要逐步扭转文化贸易逆差,必须从关注对外出版领域内的两个主体要素开始,即作家作品与出版企业。以扭转文化贸易逆差为目标,推动这两个主体要素的发展,才能对对外出版领域的扩展起到促进作用。

(1)找准内容定位,解决作家作品的源的问题。

文化要对外输出,输出什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本文所述,仅仅只译介出版中国传统古典文化是不够的。我们要实现的文化输出,应当对民族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转换。儒学复兴等提法是我们应当尊重的,然而我们不能希冀通过世界了解我们的儒学理论,就能够引领世界潮流。

以我国电视节目作品取得的初步成功为例。根据2011年我国电视节目出口种次统计(见表1),出口1559种次,进口734种次,这说明我国的电视节目类作品实现了文化贸易的顺差。虽然输出的对象主要是我国台湾地区与韩国等亚洲地区和国家,但这表明了在现代作家作品方面的成功。

早期,台湾地区的热播大陆剧是历史正剧《三国演义》《水浒》《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近期,新派导演张纪中的《鹿鼎记》《新神雕侠侣》,高希希的新《三国》,乃至新《还珠格格》以及《宫》等热播剧,都得到台湾电视观众的认可,掀起了一轮轮的收视热潮。

尤为重要的是,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之外,时装剧目类也开始逐渐发展。如台湾中天电视台播过的《蜗居》《杜拉拉升职记》、东森电视台播过的《媳妇的美好生活》以及后来三立电视台热播的《夏家三千金》等在台湾收视率都不俗。大陆剧不声不响地开始“吞噬”台湾荧屏。

这种内容、题材上的逐渐改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我国成功开启了一扇介绍大陆普通民众生活现状的窗口,为回答“现在的中国人怎样生活”开辟了一条路径,得以从“对外宣传”转向真正的“对外传播”,为我国作家、作品类的发展找到可供努力的方向。

(2)从加强出版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入手,解决对外出版企业发展瓶颈问题。我国所走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之路,已经扩展到了各个经济领域。出版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也是我国出版行业的一条必经之路。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2012年9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年出版传媒集团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表示:“经过十年的改革,经营性出版单位基本完成了转企改制任务,但是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还没完全建立起来,活力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因此,我们要启动第二步改革。”第二步改革是在完成转企改制的基础上,以“三改一加强”为重点,继续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打造和培育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通过引入其他行业大型国有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出版传媒集团之间联合重组、参股等方式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股权多元化。

因而,在对外出版领域内,依靠其他经济领域的成功经验、政策和资金支持,实现市场化运作方式,能够逐步解决对外出版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我国灿烂的历史及现当代文化找寻合适的载体和途径,从而走向世界。

3.抓住新媒介融合契机,结合我国文化教育现状,充分发掘青年从业者的潜力

在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支持下,传统出版已经发展成多媒体、全产业链出版的格局,而未来的对外出版,更离不开新媒介技术手段,这就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中,缺乏专业编剧人、专业版权代理人、专业经纪人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在我国电子技术等有形产业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今天,从大中专院校专业设置方向着手进行人才培养,新一代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将迅速地成长起来。

现实中,我国电影、电视剧产业虽然有数量多、资金多等优势,但行业内重导演、轻编剧的现象也很突出,被轻视的编剧往往出自于无名的年轻从业者。针对这些特定领域,充分利用人的因素,有效利用年轻人固有的知识、充分发掘其积极性、创造性,能够使文化创意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我国华谊兄弟、天娱传媒等传播公司,重视对年轻人才的发掘,通过对旗下艺人的选拔、经纪人的培训等,目前在亚洲影视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提升了我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对我国对外出版事业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高度重视新媒介的传播作用和年轻从业者的培养,由经营个体形象转而经营国家形象、由树立个人精神转而树立国家精神,形成传播度和影响度后,再带动传统图书版权等领域的发展,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快捷之路。

[1]约瑟夫·奈.软权力与硬权力[M].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武铁传.文化软实力理论以及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方法[J].国外理论动态,2009,(6):112-115

[3]李雍.我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现状逆差及对策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7):115-116

[4]孙冰.“韩流”背后的政府推手[J].中国经济周刊,2012,(42):65-67

[5]黄先蓉,张裕.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出版行业组织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编辑,2008,(4):30-33

猜你喜欢
图书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班里有个图书角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