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例剖宫产临床指征探讨

2013-09-12 01:02张彦如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经产妇生儿指征

张彦如

剖宫产术是处理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解决难产和围生儿宫内窒息重要手段,在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逐年升高,但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却未进一步下降,故分析孕产妇临床特点,掌握剖宫产适应征,是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安全的关键。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0例,均为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患者,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分娩患者共3300例,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1000例,占30.3%。其中初产妇752例,经产妇248例。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例及预后。

1.2 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社会因素特点分析 本次研究非社会因素剖宫产共760例,占76%。其中经产妇210例,占27.6%;初产妇550例,占72.4%。经产妇产检次数、终止妊娠孕周、单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与初产妇均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经产妇和初产妇非社会因素特点比较

2.2 剖宫产原因中单一因素较少,多为2个及以上原因,其中经产妇248例中,依次为瘢痕子宫58例,占23.4%;胎儿宫内窘迫41例,占16.5%;臀位39例,占15.7%;社会因素38例,占15.3%;先兆子痫21例,占8.5%;骨盆因素14例,占5.6%。初产妇752例中,依次为社会因素202例,占26.9%;胎儿宫内窘迫 145例,占 19.3%;骨盆因素 140例,占18.6%;臀位79例,占10.5%;产程延长40例,占5.3%;巨大儿38例,占5.1%。

3 讨论

3.1 调查显示,初产妇产检次数高于经产妇,经产妇保健知识缺乏,未重视围生期保健,对孕期潜在异常情况未能及时发现,造成就诊延误,导致孕期合并症增加,且经产妇自身因第一胎的分娩经验而忽略了对再次分娩的重视,造成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升高。故加强围生期管理,做好健康宣教,建立妊娠及分娩档案,加强随访,是降低经产妇剖宫产率,避免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的关键[2]。

3.2 就剖宫产指征展开分析,经产妇中,瘢痕子宫为首位因素,本组占23.4%,追其原因相当一部分患者多因第一胎剖宫产指征把握不严,为第二次剖宫产埋下了隐患。患者方面主要是对其剖宫产危险性及远期并发症认识不足,认为剖宫产相对痛苦较小、有一定安全性而要求剖宫产。另一方面,从医生方面来说,受医患关系渐趋紧张的影响,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为避免医疗纠纷,过分强调疤痕子宫妊娠阴道试产可能导致子宫破裂的危险而不能作出正确评估放宽手术指证、医患双方都不愿意承担阴道试产的风险,也是再次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目前国内外已有专家提出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可依据指征加以把握[3]。

3.3 初产妇以社会因素为剖宫产首位因素,本组占26.9%,表现在产妇及家属惧怕疼痛、胎儿创伤、胎儿过大、担心难产、阴道松弛或损伤影响性生活、选择吉日和时辰,缺乏阴道分娩的信心。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需加强分娩前健康教育,与产妇进行个体化沟通,正确宣传有关分娩知识,实施全程导乐分娩,采取适当方式行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因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增高[4]。

3.4 胎儿宫内窘迫也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之一,调查显示在经产妇剖宫产病例中占16.5%,初产妇剖宫产病例中占19.3%,其为造成胎儿智力低下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时采取手术处理是避免预后不良的主要方法。但是临床需提高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水平,应结合孕周、胎动、、胎盘功能测定、羊水性状、胎心监护、超声、脐血流、胎儿头皮血pH值、产程进展等多项指标动态观察,综合分析,以减少过度诊断,降低剖宫产率,尽量做到既不盲目增加手术产机会,又不延误治疗。同时,为改善母婴预后,需提高助产技术,降低因助产技术认识不足而引起的剖宫产率增高[5]。

综上所述,医务工作者及社会需向育龄期妇女加强健康宣教,使孕妇和家属树立自然分娩的新心,对孕产妇实施系统化围产期保健,使其正确认识剖宫产和自然分娩,懂得剖宫产并非绝对安全分娩方式。提高阴道助产技术水平,开展无痛分娩,做好正确的舆论指导,对剖宫产指征严格掌握,通过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以降低剖宫产率及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1] 戴鈡英.提高阴道分娩安全性 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1-83.

[2] 魏涛.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临床探讨.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1):17-19.

[3] 张玉梅,许大秋,赵晋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探讨.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577-578.

[4] 孔丽丽.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4):1725-1727.

[5] 王允锋,郑淑敏,李爱阳,等.剖宫产2391例指征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7):535-537.

猜你喜欢
经产妇生儿指征
经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2019年福建省围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观察二胎政策开放后对高龄经产妇妊娠特征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265例围生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高龄经产妇妊娠特点及分娩方式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某省围生儿缺陷病因及引起死亡的原因分析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