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缓解正畸治疗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2013-09-12 03:34徐晓梅张利华蒋亚华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人格特征正畸治疗音乐

徐晓梅 张利华 蒋亚华等

[摘要] 目的 探讨音乐对正畸治疗性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 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初戴固定矫治器的165例患者分为音乐组和空白组,音乐组采用音乐干预正畸性治疗疼痛,空白组不采用任何干预疼痛的措施。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受试者的正畸治疗性疼痛强度,并分析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情绪及人格对音乐缓解正畸疼痛效果的影响。结果 有效调查率为85.45%。音乐组的正畸治疗性疼痛低于空白组(P<0.05)。音乐组和空白组中

情绪不稳定患者较情绪稳定患者疼痛明显,内向型人格患者较外向型人格患者疼痛明显(P<0.05)。音乐组中女性

患者较男性患者疼痛明显(P<0.05)。结论 音乐对正畸治疗性疼痛的缓解有较好的效果。音乐缓解正畸治疗性疼痛男性优于女性,外向型人格优于内向型人格,情绪稳定者优于不稳定者。

[关键词] 音乐; 疼痛控制; 人格特征; 正畸治疗

[中图分类号] R 783.5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4.009

正畸治疗中初始弓丝放入后的疼痛几乎是每位患者和医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1]。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触痛、自发痛等症状,这常常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甚至部分患者因疼痛影响生活质量要求终止治疗。适宜的音乐使人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起到镇静催眠作用,减轻疼痛[2]。研究[3]表明,手术患者术后苏醒后,根据自身喜好播放10 min的音乐,可使焦虑和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正畸治疗的疼痛与术后疼痛以及癌症性疼痛有所不同,目前对正畸治疗性疼痛与音乐干预的相关性报道较少。

本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采用音乐对正畸治疗患者进行疼痛的干预,探讨音乐对正畸力加载后疼痛缓解的有效性,以期为缓解正畸性疼痛找到一种简单易行、无副作用的方法,建立心理相容性的医患关系,提高正畸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性生活质量(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保证正畸治疗的顺利完成,同时为心理干预正畸治疗性疼痛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1年5月—2012年8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11~35岁。纳入标准为:1)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双颌矫治;2)自愿填写问卷,积极合作者。排除标准:1)口内有辅助装置(如平面导板、腭弓、种植体支抗等);2)因矫治器摩擦导致软组织破损而引起的疼痛;3)有精神病史;4)文盲;5)有听力障碍者;6)治疗前3 d内服用过镇痛剂、抗焦虑药或镇静剂者;7)需要晚间23∶00后填写疼痛量表者;8)矫治器安放后无疼痛表现者。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不采用任何干预疼痛的措施)和音乐组(采用音乐干预疼痛)。

1.2 方法

初始载入弓丝均选择0.34 mm热激活镍钛圆丝(上海埃蒙迪材料科技有限公司),0.20 mm结扎丝结扎,弓丝结扎入槽。矫治器安放完后,受试者回家认真填写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4],记录初戴矫治器后2、6、12、24、48、72 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方法:在实验中采用一条长10 cm的线段,两端分别标有“0”和“10”,“0”表示“无痛”,“10”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被测试者根据感知的疼痛强度在线上做出相应标记。“0”端到该点的距离即为疼痛强度的评分值。未成年患者由父母监督辅助完成。音乐组要求受试者在填写疼痛量表前听1 h音乐。音乐要求根据受试者喜好选择舒缓柔和的音乐,推荐海顿组曲《水上音乐》和《彩云追月》、管弦乐曲《大海》、原始自然音乐等。音乐

的声音由小到大,音量适中。环境要求:室温适宜,安静无杂音,无探访者及电话等干扰。要求患者在聆听音乐时尽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旋律之中。

为进一步了解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情绪、人格对音乐缓解正畸疼痛效果的影响,记录了受试者年龄、性别,并对每位受试者在佩戴矫治器前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估人格特征和情绪类型。

完成测试后交回调查量表,经测试人员检查无漏项后纳入实验。

1.3 质量控制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发放量表的测试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要求其使用统一指导用语,并对施测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与问卷有关的问题进行准确讲解,使受试者充分理解填写内容,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测试者对受试者定时电话随访提醒填写量表,防止受试者遗忘或不在规定时间点填写量表。所有受试者填写的VAS统一由3名测试人员测量,3 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P<0.05作为显著性水平。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表165份,剔除家长或本人反馈未按要求听音乐者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中L因子T值>60(即掩饰性强可信度差者)的无效调查表24份,剩余有效调查表141份,有效调查率为85.45%。空白组73例,其中男性27例(36.99%),女性46例(63.01%);少年50例(68.49%),成年23例(31.51%)。音乐组68例,其中男性26例(38.24%),女性42例(61.76%);少年48例(70.59%),成年20例(29.41%)。

2.2 两组患者正畸治疗性疼痛的统计分析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正畸治疗性疼痛评分见表1。音乐组在2、6、12、24、48、72 h各时间点的疼痛值均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疼痛变化趋势一致,均为24 h时疼痛最强烈。

2.3 两组患者正畸治疗性疼痛影响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不同年龄、性别、情绪和人格时的正畸治疗性疼痛结果见表2~5。从表中可见:空白组中情绪不稳定患者较情绪稳定患者疼痛明显,内向型人格患者较外向型人格患者疼痛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和年龄对疼痛无明显影响

(P>0.05)。音乐组中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疼痛明显,情绪不稳定患者较情绪稳定患者疼痛明显,内向型人格患者较外向型人格患者疼痛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对疼痛无明显影响(P>0.05)。

3 讨论

3.1 音乐对正畸治疗性疼痛的缓解作用

正畸治疗性疼痛是每个患者不可避免的经历,也是每个正畸医生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减小正畸力值、口服镇痛药物、低剂量激光照射、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是目前缓解正畸疼痛的常用方法。牙移动需要正畸力达到一定阈值才会产生,故正畸力量的减小不可能无限制;镇痛药具有副作用,有的会减缓牙移动速率,有的会诱发某些疾患;低剂量激光必须由医生操作,且缓解具有时限性。寻求新的缓解正畸治疗性疼痛的方法值得正畸医生去探索。

现在认为疼痛不仅是主观感受, 还与认知、情绪和动机有关。Bartlett等[5]发现医生的电话能缓解正畸患者的焦虑,减轻治疗中的疼痛,而所询问的关于疼痛的内容却不是很重要。由此可见心理因素是疼痛感知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牙齿移动引发的心理压力可能早于疼痛的感觉,正畸治疗过程的心理压力会影响疼痛的感知。因此,学者开始寻求通过心理干预来缓解正畸性疼痛。Wang等[6]研究发现认

知行为疗法能有效地缓解正畸治疗初始阶段的疼痛。音乐作为心理干预缓解疼痛的一种方法也正受到越

来越多的关注[3]。本研究采用聆听音乐以缓解正畸

治疗的初始疼痛,结果显示音乐在缓解各个时间点疼痛的作用均较显著。其原因可能是正畸患者的疼痛是心理、生理、社会等多因素导致的“综合痛”,一方面,音乐刺激脑垂体释放内啡肽,提高脑啡呔的浓度,从而分散了患者对疼痛的观注度;另一方面乐曲可以调节人的情绪,使人放松,注意力分散,对疼痛的关注减少,从而有助于疼痛的缓解。

Koritsánszky等[7]指出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约95%

的患者都有疼痛的经历,这种痛感在加力后4 h开始出现,接下的24 h逐渐加剧,而7 d内疼痛逐渐缓解。这种节律表现可能与神经因子的合成及分泌有关。本研究中音乐组的疼痛变化也遵循这一规律,疼痛峰值出现在治疗后24 h,与空白组一致。

3.2 音乐缓解正畸治疗性疼痛的相关因素分析

3.2.1 性别 性别差异对疼痛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学者[8]认为女性患者疼痛较男性患者明显。本研究显

示空白组不同性别患者的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

这和Giannopoulou等[9]的研究相一致。但在音乐组中12 h和24 h时女性患者疼痛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

0.05)。由此可见音乐这种心理干预手段在一定时间点缓解疼痛的程度上与性别有关。推究原因或许是不同性别人群在优美音乐的刺激下其脑垂体所分泌的内啡肽的量存在差异,以及不同性别对音乐的敏感度存在差异。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3.2.2 年龄 对于正畸引起疼痛的年龄差异,学者的观点各有不同。Jones[10]发现成年患者的疼痛程度高于青少年患者,Brown等[11]研究提示青少年患者的疼痛程度高于儿童和成年患者。Kaneko等[12]则认为

各年龄组之间对正畸性疼痛的感知无差别。认为青少年患者疼痛高于儿童和成年患者的理论依据可能是因为年轻恒牙的牙周组织、牙槽骨改建活跃;也可能是由于患者牙周组织和牙髓对疼痛的感受阈的水平不同;或与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关系。本试验中空白组、音乐组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这可能是因为舒缓柔和的

乐曲能够为各个年龄段的患者接受,从而使受众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注意力得到转移,从而消除了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而不同年龄段人群对音乐刺激的敏感度并无差异,故对疼痛的感知无差异。

3.2.3 人格因素 Eysenck指出人格是一个人实际的或潜在的行为模式的总和,是一个人长期、稳定的性格特质,短期内不易改变。Mohlin等[13]发现外向型人格者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强,而内向型人格者则较差。本研究中空白组、音乐组外向型人格患者疼痛程度普遍低于内向型人格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音乐组(P<0.01);空白组、音乐

组情绪稳定患者疼痛明显低于不稳定患者(P<0.05),在音乐组(P<0.01)这种差异尤为明显。这些结果提示正畸医生,外向、稳定型人格患者容易接受外界良好的刺激,消除不良的心理影响,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音乐缓解此类患者的疼痛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措施在缓解正畸治疗性疼痛上具有显著效果,加之其在缓解疼痛方面具有简便易行和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正畸治疗性疼痛的控制中。

[参考文献]

[1] Bergius M, Kiliaridis S, Berggren U. Pain in orthodontics. A re-

view and discussion of the literature[J]. J Orofac Orthop, 2000, 61

(2):125-137.

[2] Uyar M, Akin Korhan E. The effect of music therapy on pain and

anxiety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J]. Agri, 2011, 23(4):139-146.

[3] Guétin S, Coudeyre E, Picot MC, et al. Effect of music therapy

amo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A con-

trolled, randomized trial[J]. Ann Readapt Med Phys, 2005, 48(5):

217-224.

[4] Huskisson EC. Measurement of pain[J]. Lancet, 1974, 2(7889):

1127-1131.

[5] Bartlett BW, Firestone AR, Vig KW, et al. The influence of a

structured telephone call on orthodontic pain and anxiety[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5, 128(4):435-441.

[6] Wang J, Jian F, Chen J, et al.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orthodontic pain control: A randomized trial[J]. J Dent Res, 2012,

91(6):580-585.

[7] Koritsánszky N, Madléna M. Pain and discomfort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s. Literature review[J]. Fogorv Sz, 2011, 104(4):117-121.

[8] Abu Alhaija ES, Aldaikki A, Al-Omairi MK, et al. The relation-

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pain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toward

orthodontic treatment[J]. Angle Orthod, 2010, 80(6):1141-1149.

[9] Giannopoulou C, Dudic A, Kiliaridis S. Pain discomfort and cre-

vicular fluid changes induced by orthodontic elastic separators in

children[J]. J Pain, 2006, 7(5):367-376.

[10] Jones ML.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itial discomfort caused by

placement of an archwire[J]. Eur J Orthod, 1984, 6(1):48-54.

[11] Brown DF, Moerenhout RG. The pain experience and psycholo-

gical adjustment to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preadolescents, ado-

lescents, and adult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1991, 100

(4):349-356.

[12] Kaneko K, Kawai S, Tokuda T, et al. On the pain experience of

the tooth caused by placement of initial archwire[J]. Fukuoka Shi-

ka Daigaku Gakkai Zasshi, 1990, 17(1):22-27.

[13] Mohlin BO, Derweduwen K, Pilley R, et al. Malocclusion and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A comparison of adolescents with mo-

derate to severe dysfunction with those without signs and symp-

toms of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and their further development

to 30 years of age[J]. Angle Orthod, 2004, 74(3):319-327.

(本文编辑 李彩)

猜你喜欢
人格特征正畸治疗音乐
Ⅲ类颌间牵引在安氏Ⅲ类错矫治中的应用
一线员工人格特征与计件工资激励效果关系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调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的疗效分析
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人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音乐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失伴牙颌畸形的效果观察
减数矫治病例拔牙间隙关闭后牙龈折痕的影响因素研究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