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核苷酸钠干预对消化性溃疡面愈合状况的影响

2013-09-13 01:49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云南昆明650034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5期
关键词:磷脂氨基溃疡

范 虹 万 萍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云南 昆明 650034)

消化性溃疡(PU)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因素和损害因素的关系失调所致,是消化科常见的且存在潜在生命危险的临床急症〔1〕。目前PU的治疗方式主要采用止血、抗酸、黏膜保护、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治疗措施。然后近二十年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患者再出血的概率达到了11%,尽管随着内镜技术的成熟应用,PU患者病死率并未降低,依然维持在6% ~8%〔2〕。现有研究认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不良,导致PU反复性发作,导致黏膜炎症、瘢痕、粘连,最终出现大面积出血或其他并发症而死亡〔3〕。因此溃疡面的愈合是PU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已经证实,脱氧核苷酸在外科创面的应用时,可以通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表皮细胞的迁移,促进局部创伤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强细胞的抗感染能力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4〕。本研究探讨脱氧核苷酸钠干预对PU创面愈合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考马斯亮蓝G250(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REG14-L精密电子天平(美国BD);TGL-16G型冷冻离心机和L8-80型低温超速离心机(Beckman);Max M5酶标仪(Molecular Devices),BH-2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ZDJ-1生物组织包埋机(徕卡);医用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华海电子有限公司)。OLYMPUS显微镜CX21(日本奥林巴斯);PAF鼠单抗IgG(Santa Cruz);PS2鼠单抗IgG(Santa Cruz);免疫组化SABC染色试剂盒(南京建成);Western印迹化学发光试剂;其他试剂如冰乙酸、甘油、无水乙醇、澳乙锭、溴酚蓝、二甲苯、石蜡、考马斯亮蓝G250、盐酸氨基葡萄糖化学纯、乙酞丙酮等均购自国药集团;DYYlll型电泳仪(美国BD);制胶、电泳及转膜仪(Bio-Rad公司)。

1.2 分组及方法 采用改良后的okabe100%冰乙酸涂抹法〔5〕,大鼠禁食12 h后,6%水合氯醛麻醉,剂量为0.4 ml/100 g,麻醉后四肢固定,剪尽剑突至肚脐上的毛,面积约3 cm×4 cm,消毒处理后,沿腹白线打开腹腔约2~3 cm,分离出胃至十二直肠部位,采用玻璃管方式点滴100%冰乙酸于胃小弯处,点滴5处,约0.2 ml/次,持续60 s,移开玻璃滴管,处理部位颜色苍白,以0.9%NaCl冲洗后将胃轻轻放入腹腔,缝合腹壁,消毒,并预防性经尾静脉注入头孢他啶。术后均给予饮食、饮水,脱氧核苷酸组静脉给予200 mg/kg脱氧核苷酸,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0.9%Nacl生理盐水,替普瑞酮组给予替普瑞酮200 mg。给药7 d后,剖腹取胃,用于各项指标的测定,包括溃疡情况,创面愈合情况,胃黏膜病理及相关蛋白检测,胃部胃黏膜组织及黏液按照常法制备成匀浆,置玻璃试管中,3 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储于-20℃备用。胃黏膜病理采用HE染色,即4%多聚甲醛固定(16 h),二甲苯、不同浓度乙醇脱水,石蜡包埋,4 μm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

1.3 评价指标 采用文献方法〔5〕评价溃疡指数(GUI),溃疡面积=长×宽,深度以2 mm分界计算,分10级。同时测定胃黏膜蛋白、氨基己糖、胃黏膜磷脂含量。同时评价HE染色病理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将采用±s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各组数据均采用并行意向性(ITT)分析,并根据方差是否齐性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溃疡情况比较 相比于模型组,采用替普瑞酮及脱氧核苷酸干预后,大鼠溃疡指数、溃疡个数、溃疡总面积均有显著减少(P<0.01)。但替普瑞酮及脱氧核苷酸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假手术和正常组大鼠均无溃疡发生,见表1。

2.2 各组大鼠黏膜蛋白质、氨基己糖和磷脂含量 模型组黏膜蛋白、氨基己糖、磷脂水平均显著降低,采用替普瑞酮及脱氧核苷酸干预后,黏膜蛋白质水平,氨基己糖,磷脂水平均有明显升高,脱氧核苷酸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或P<0.01),见表2。

2.3 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HE染色 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毛细血管溃疡、出血、局部黏膜细胞水肿、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核密集分布,部分黏膜细胞凋亡、坏死,核体固缩。替普瑞酮组、脱氧核苷酸组的黏膜溃疡有不同程度愈合,新生较多血管,血管溃疡出血得到控制,另外脱氧核苷酸组溃疡灶表面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上皮覆盖,有较大量的肉芽组织形成,再生黏膜成熟,修复较为完全,部分细胞分布有白苔,炎症细胞减少明显,见图1。

表1 各组大鼠溃疡情况比较(n=12)

表2 各组大鼠黏膜蛋白质、氨基己糖和磷脂含量(n=12,mg/g)

图1 各组大鼠胃黏膜HE染色(×400)

3 讨论

PU最主要的病理特征为反复性溃疡造成的出血不止,患者溃疡出血面反复的愈合、溃疡造成瘢痕组织增生,炎症浸润,最终可能导致患者慢性贫血甚至出现恶性病变〔6〕。因此,PU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过程,溃疡的愈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黏膜缺失的填充和黏膜下组织结构的重建。脱氧核苷酸是人体细胞增殖所必需的遗传物质,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溃疡面的黏膜重建〔7〕。另外已有研究显示脱氧核苷酸促进胃黏膜壁细胞合成黏膜蛋白、氨基己糖、磷脂,覆盖胃黏膜表面,减少胃酸性损伤,因而可以促进胃黏膜的愈合〔8〕。动物研究提示大剂量应用脱氧核苷酸,减少溃疡指数、溃疡面积,同时促进黏膜蛋白,氨基己糖和磷脂的合成,因此我们发现脱氧核苷酸干预组胃黏膜的愈合较模型组及替普瑞酮组有明显的改善。

1 Kuzmich S,Harvey CJ,Fascia DT,et al.Perforated pyloroduodenal peptic ulcer and sonography〔J〕.AJR Am J Roentgenol,2012;199(5):587-97.

2 Tang CL,Ye F,Liu W.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in patients using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a meta-analysis〔J〕.Helicobacter,2012;17(4):286-96.

3 Aga H,Readhead D,Maccoll G,et al.Fall in peptic ulcer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onsultant input,prompt surgery and use of high dependency care identified through peer-review audit2012〔J〕.BMJ Open,2012;2(1):e000271.

4 Jiang L,Zhang E,Yang Y,et al.Effectiveness of apoptotic factors expressed on the wounds of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pressure ulcers〔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2;39(4):391-6.

5 Haule EE,Moshi MJ,Nondo RS.A study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acute toxicity and cytoprotective effect of a polyherbal extract in a rat ethanol-HCl gastric ulcer model〔J〕.BMC Res Notes,2012;5(1):546.

6 Suriya C,Kasatpibal N,Kunaviktikul W,et al.Development of a simplified diagnostic indicators scoring system and validation for peptic ulcer perforatio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Clin Exp Gastroenterol,2012;5(1):187-93.

7 何 威,周佩军,沈周俊.新型的免疫佐剂:CpG寡聚脱氧核苷酸〔J〕.中国临床医学,2008;5(13):42-6.

8 田德增,张永选,魏晓华.CpG寡脱氧核苷酸对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Th1/Th2型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0;11(4):22-6.

猜你喜欢
磷脂氨基溃疡
高效阴离子交换-积分脉冲法检测氨基寡糖素农药中游离氨基葡萄糖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都是“溃疡”惹的祸
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1,1′-二羟基-5,5′-联四唑-5-氨基四唑盐的合成及性能预估
溃疡丸内服合溃疡散外敷治疗麻风病营养性溃疡56例
两种含1,3,4-噻二唑α-氨基膦酸酯与蛋白质弱相互作用的ESI-MS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