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蕲蛇酶治疗老年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2013-09-13 01:49张建斌张丽玲魏明阳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山西长治046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5期
关键词:进展血小板神经功能

张建斌 张丽玲 魏明阳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山西 长治 046000)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发病6 h后狭窄的血管腔进一步加重,甚至闭塞,导致梗死逐渐扩大,局限性脑缺血、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临床致残率和致死率高,老年患者更甚,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也是治疗中的难点。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蕲蛇酶治疗老年进展性脑梗死,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且具备以下条件:起病6 h后症状仍在进展;肌力Ⅳ级(包括Ⅳ级)以下;无意识障碍;头颅CT/MRI确诊为脑梗死,发病在48 h以内,排除颅内出血;年龄>60岁;治疗前收缩压<200 mmHg,舒张压<120 mmHg;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素质;半年内无胃溃疡病史;近3个月无手术史;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分析指标均正常;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排除标准:脑栓塞及全身合并疾病引起加重的病例;活动性内出血或已知出血倾向;近3个月内有手术、严重创伤史;既往有脑梗死遗留严重后遗症或有脑出血史;心、肝、肾功能不全;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200 mmHg,舒张压≥120 mmHg。入选病例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60~82岁,平均(72.1±9.6)岁,部分前循环梗死29例,后循环梗死10例,腔隙性梗死7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0~83岁,平均73.8岁,部分前循环梗死27例,后循环梗死11例,腔隙性梗死7例。两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梗死类型、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苦碟子注射液(通化华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5450)3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蕲蛇酶(汇天药业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362)0.75U+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仅给予蕲蛇酶,用法用量同治疗组。以上药物均连用14 d。两组患者中,高血压患者合理调整血压,糖尿病患者给予降糖处理。

1.2.2 疗效评定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根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分别于第3、7、14天进行评定,评分减少91% ~100%,病残程度0级为基本治愈;评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1~3级为显著进步;评分减少18% ~45%为进步;评分减少17%以内为无变化;评分增加为恶化。

1.2.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容积(MPV)、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秩和检验,χ2或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评分无差异。治疗后3 d治疗组评分开始减少,第7、14天评分减少明显;对照组在治疗后3 d评分仍有增高的趋势,第14天逐渐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PT、APTT、MPV、FIB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表4。

2.4 安全性评价 两组均未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紫斑,所有病例均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现象,也无肝肾功能损害的表现。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n=8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n=82)

与治疗前比较:1)P<0.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01,3)P<0.05

治疗组 42 21.16±7.04 18.26±3.892) 19.35±4.64 16.12±4.241)3)对照组 40 21.76±3.88 22.42±5.36 19.68±6.36 18.23±4.251)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T、APTT变化(±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T、APTT变化(±s)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下表同

治疗组 42 12.24±1.22 15.26±1.281)27.16±4.86 35.24±4.651)对照组 40 12.28±1.14 12.85±1.03 27.23±4.92 32.16±4.82

表4 两组治疗前后MPV、FIB变化(±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MPV、FIB变化(±s)

治疗后治疗组 42 8.27±0.24 7.36±0.481)4.22±0.62 2.36±0.521)组别 n MPV(fl)治疗前 治疗后FIB(g/L)治疗前对照组40 8.23±0.35 8.13±0.42 4.16±0.52 2.52±0.46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缺血发病6 h后,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性加重,据报道占脑梗死的40%,造成进展的原因主要为血栓的扩展或再形成及血管或侧支血管阻塞〔3〕,所以早期溶栓抑制血栓形成,防止梗死面积扩大,抢救部分缺血性半暗带,从而使进展症状停止,是影响预后的关键。临床发现脑梗死患者的MPV和FIB均升高。MPV增高是血小板被激活的表现,此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增强〔4〕;FIB增加能掩盖红细胞表面电荷,促使红细胞互相凝集,增加血液黏度,使血流量减少。PT、APTT、MPV、FIB是凝血与纤溶系统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苦碟子注射液系单方抱茎苦荬菜提取而成〔5〕,主要成分为腺苷、总黄酮。研究发现〔6〕总黄酮能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活化;提高纤溶酶活性,促进血栓溶解,使病灶血流量增加,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扩张血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改善血流变微循环障碍,降低全血及血浆黏度,改善组织缺血缺氧,降低机体氧代谢,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耗氧减少,对抗氧自由基,从而减轻缺血缺氧对脑组织产生的损害,进行脑保护治疗。

蕲蛇酶系从尖吻蛇蛇毒中分离醇化的一种凝血酶样酶,具有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并降低其黏附力,从而达到预防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作用;此外,还可使血浆黏度降低,并能抑制红细胞聚集从而增加脑血流改善缺血区血供;全面改善纤溶系统各组分功能,诱导血管内皮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将纤维蛋白溶酶原变成纤溶酶而溶解血栓。此外,本品分解血浆纤维蛋白,生成降解A肽纤维蛋白单体,从而促进t-PA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效应,促进溶栓〔7〕。

本研究说明两药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方面有协同作用,对缺损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与国内报道效果一致〔8〕,方法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Matsumoto N,Kimura K,Yokota C,et al.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lition represents recurrent attack in acute small non-lacunar stroke〔J〕.J Neurol Sci,2004;217(2):151-5.

4 李 慧,张 澎,任秀宝,等.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数量与血清VEGF水平的关系〔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3;10(3):94-7.

5 罗 昕.苦碟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83-4.

6 汪 潇,俞仰光,史玉凤.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8):550-2.

7 刘 强.蕲蛇酶注射液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0):185-6.

8 孙 晶,徐锦江.蕲蛇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进展性脑梗死3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0):4030-1.

猜你喜欢
进展血小板神经功能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手工浓缩与单采血小板在急诊患者中输注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