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NT-proBNP的影响

2013-09-13 01:49郑立文解放军第208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长春13006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5期
关键词:强心左室血浆

郑立文 刘 晨 (解放军第208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 长春 130062)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已成为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近几年来心衰(HF)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物学治疗模式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的联合应用及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等措施使其死亡率明显降低〔1〕,但仍存在HF反复加重及长期治疗的问题。本文针对老年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观察其临床疗效及NT-proBNP、心功能等改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CHF患者164例,年龄61~82岁,平均(69.2±9.8)岁,全部病例符合2007年发表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标准,随机分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治疗组)82例,男45例,女37例,年龄63~80岁,平均(66.9±11.5)岁,病程3个月~17年,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1例,Ⅲ级37例,Ⅳ级14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82例,男42例,女40例,年龄61~82岁,平均(67.8±12.0)岁,病程0.5~15年,Ⅱ级32例,Ⅲ级38例,Ⅳ级12例。基础疾病:扩张型心肌病29例,缺血性心肌病7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基础疾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排除以下情况:①急性心力衰竭;②NYHA心功能Ⅰ级;③急性心肌梗死或伴有心源性休克;④致命性心律失常或合并未控制的感染;⑤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不全。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行心电图、心脏彩超,并行血尿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NT-proBNP等实验室检查,随时了解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率、血压变化。所有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接受常规治疗(ACEI或ARB类、利尿剂和/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小剂量地高辛),治疗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粒,3次/d,疗程12 w。

1.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均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观察如下指标:①临床疗效的评价;②NYHA心功能分级的评估;③心脏超声对左室功能的评价:采用PHILIPS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④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年龄60~75岁者≥900 pg/ml、>75岁者≥1 800 pg/ml为HF可能性大;⑤副反应:观察治疗过程中胃肠道反应、心率、血压的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衰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未达到2级;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t/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变化

两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径减小(P<0.05),LVEF增加(P<0.01),而且治疗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左室舒张末径及LVEF亦有改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变化(±s)

表2 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变化(±s)

与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3)P<0.01

组别NT-proBNP(pg/ml)左室舒张末内径(mm)LVEF(%)治疗组 治疗前2 570±411 58.2±4.8 39.8±5.9治疗后 718±1321)3) 54.3±3.21)2) 48.2±5.21)2)对照组 治疗前 2 616±407 58.6±5.2 38.7±6.0治疗后 872±1531) 56.9±5.61) 46.4±6.31)

2.3 副反应 治疗组3例服药后感胃部不适,均系平时胃肠功能不好的75岁以上患者,改为每次3粒后症状基本消失,未见心率、血压明显波动等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HF是各种原因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约40%的心血管疾病最终可发展为HF〔2〕,在老年患者中冠心病和高血压为CHF最常见的病因。虽然理想控制血压、规范HF治疗及冠脉血运重建等治疗手段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CHF的发病率、病死率仍日益增高,已成为老年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老年CHF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的降低甚至衰竭,加之长期服药不良反应增加,导致治疗效果欠佳、反复住院。而芪苈强心胶囊作为多味中药组方,以其一种药物多种作用提高了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了洋地黄和利尿剂用药剂量和时间,改善了老年CHF患者的症状和预后,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进而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近几年来,HF的治疗理念发生很大变化,在其发生机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重要作用不断被认识,由于RAAS系统的过度激活而出现交感活性增强、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肌耗氧量、心脏负荷增加及心室重塑等,而阻断这一环节将阻止HF的进展。此外,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增加在HF发生中亦占有重要地位。BNP主要是由心室肌合成的神经激素,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血管、抑制RAAS活性以及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发生HF时心室前后负荷增加和室壁张力增高,刺激BNP分泌明显增多,HF越重,血浆中的BNP越高,因此,BNP水平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HF的轻重。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显示BNP在HF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价、猝死危险性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价值,而HF经过规范治疗后,血浆BNP水平下降则提示预后改善〔3〕。目前实验室检查常用的HF检测及评介指标为NT-proBNP,它是BNP激素原前体形式BNP原分裂后没有生物活性的末端片段,比BNP半衰期长、更稳定。

在本组病例中,CHF患者治疗前血浆NT-proBNP明显升高,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后明显降低,原因在于该药能降低心脏负荷、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及肾血流量,达到了利尿、消肿、减轻心衰症状的作用;此外,该药还能够明显抑制RAAS等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过度活化,抑制心室重构,改善HF的生物学基础,从而改善心CHF患者的症状及预后。而且,研究中未见明显副反应,体现了对老年患者良好的安全性。

芪苈强心胶囊针对老年CHF患者的良好疗效主要在于其一方多效的作用。其组方为黄芪、附子、丹参、葶苈子、人参、红花、泽泻、香加皮、玉竹、陈皮、桂枝等十一味中药,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附子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冠状动脉血流增加而改善心肌血供;人参皂苷具降低左室舒末压及心肌氧耗、抗缺血作用,尤其是在心功能不全时作用更为显著〔4〕;黄芪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可改善HF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异常激活〔5〕;葶苈子则具有强心、利尿、扩血管作用,可增加心输出量、降低静脉压〔6〕。多味中药的综合作用达到了利尿消肿、降低心脏负荷及增加心肌收缩力的目的,从而改善了老年HF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且老年患者对该药依从性较好,副反应小,临床上值得应用。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95.

2 王士雯.前言——关注老年人心力衰竭〔J〕.实用老年医学,2009;23(5):323-4.

3 Dougt JA,Pietrzak E,Dobson A,et al.How well does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dict death and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systematic review〔J〕.BMJ,2005;330(7492):625.

4 唐 斌,程绪菊,刘 江,等.人参皂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05;7(3):45-7.

5 霍根红.黄芪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1(1):86-8.

6 马梅芳,吕文海.葶苈子近30年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5;22(5):35-6.

猜你喜欢
强心左室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临床效果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益元强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LVEF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