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3-09-18 12:42张颖凌腾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2期
关键词:口服药物全科医师降糖

张颖 凌腾愿

T2DM是WHO确定的四大主要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显示,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 胰岛功能逐年降低, 单一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每年继发失效的发生率约为10%, 大多数新诊断的T2DM患者接受单药治疗6年后即出现HbAlc的不达标。Hb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 通过测定血液中HbAlc的含量, 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在以往几个月的时间内糖尿病控制状况的好坏。国内外的T2DM诊治指南都明确强调[1,2], HbAlc的控制目标应<7%。作者对所在社区站管理的T2DM患者按按糖尿病病程6年以下和6年以上进行HbAlc达标率统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旨在提高HbAlc达标率, 有效控制T2D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统计所有建档的126例T2DM患者, 年龄 40~97岁, 有T2DM病史半年以上, 均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不确定糖尿病类型患者, 新诊断T2DM患者(病程 <6 个月 )。

1.2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 统计T2DM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文化程度、病程、治疗方案、3月内HbAlc值,档案中不完整的资料由门诊或电话追访。

HbAlc检测方法:均由美国伯乐公司生产的D-1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 HbAlc正常值4.5%~6.5%。

根据HbAlc水平, 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Alc<7%。未达标组:HbAlc≥7%。根据患者降糖治疗方案分单纯饮食控制或口服药物组、胰岛素+口服药物组[3]。

1.3 统计学方法 用χ2检验进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共调查病例126例, 其中男性55例,占 43.7%, 女性 71 例 , 占 56.3%。年龄 40~97 岁 , 平均年龄65岁。体质指数19.1~29.5, 平均体质指数 :男 26.5, 女27.4。糖尿病病程:6个月~34年, 平均糖尿病病程9年。

2.2 病程6年以下与病程6年以上HbAlc均值(%) 病程6年以下 单纯饮食或口服药物组6.54%,胰岛素+口服药物治疗组6.7%,HbAlc均值6.62%;病程6年以上:单纯饮食或口服药物组6.8%,胰岛素+口服药物治疗组7.4%, HbAlc均值7.1 %。

2.3 性别对HbAlc达标率的影响 男女两组间HbA1c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4 文化程度对HbAlc达标的影响 文化程度对HbAlc达标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见表2。

2.5 病程6年以下与病程6年以上不同降糖治疗方案HbAlc 达标比较 见表 3 。

表1 126例T2DM患者性别对HbAlc达标率统计表(n, %)

表2 126例T2DM患者文化程度对HbA1c达标率的影响(n, %)

表3 126例T2DM患者组间HbA1c达标率统计表(n, %)

比较病程6年以下与病程6年以上两组治疗方案HbAlc达标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3.1 HbAlc达标率影响因素 2型糖尿病(T2DM)控制血糖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国内糖尿病诊疗指南中将HbAlc列入血糖控制的目标之一[1]。分析其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降糖药物的有效使用: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显示[2], 2种或2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降糖药物联用, 可提高达标率和延长达标时间。研究表明:磺脲类、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降糖效果相当, 单药使用HbAlc降低1.5%-2.0%;噻唑烷二酮类可使HbAlc下降1.0%-1.5%;而那格列奈和α-糖苷酶抑制剂作用较弱, HbAlc仅降低0.5%-1.0%[3]。受体激动剂可使HbAlc降低约1.0%, 二肽基肽酶-Ⅵ抑制剂使HbAIc下降0.6%-1.4%。掌握这些降糖药物的特性和降糖效果, 结合患者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糖尿病病程、并发症、用药依从性, 选择适合个体的药物,及时给予单一口服药物、联合口服药物、胰岛素+口服药物治疗 , 使 HbAlc 值达标 , 患者方可受益[4,5]。2.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 没有达到“知信行”的效果, 居民没有建立坚持持久的治疗性生活模式。3.患有糖尿病的老年女性多伴有双膝骨关节病, 影响行走, 不能进行有效的有氧运动,体质指数较高[6,7]。4.老人对胰岛素治疗有畏惧心理 , 拒绝胰岛素治疗。5.本辖区为老居民区, 居民文化程度低, 对疾病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认识不足, 认为能吃能喝、无感觉不适就没事, 对HbAlc是否达标不重视。

3.2 在社区T2DM综合性治疗中需改进工作 1.需要加强全科医师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培训,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及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有效发挥胰岛素的作用。2.患者对采用胰岛素治疗有恐惧心理的, 全科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防治知识, 告知患者高血糖导致并发症的危害, 利用家庭成员力量帮助消除患者胰岛素治疗恐惧心理。3. 全科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文化程度低的患者, 改变其固有观念,科学管理疾病。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2:15,17.

[2]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 Group.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h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2DM(UKPDS 33).Lancet, 1998, 352 :837-853.

[3] 王国兴.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 9(10):678.

[4] 杨和爱, 徐军.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在调脂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2008, 7(10):719-720.

[5] 朱良湘. 糖尿病合理用药与综合治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8,7(5):356-358.

[6] 陈在嘉 , 高润霖 .冠心病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3:130-137.[7] 寇文镕.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是控制血脂异常的基石——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中国医药导刊.2007,9(5):426-428.

猜你喜欢
口服药物全科医师降糖
冯琴:降糖减肥新秀一一司美格鲁肽
医学人文融入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探讨浙江省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患者对亚专长全科医师的认知和需求
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UPLC-Q-TOFMS/MS法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
西药脐疗法加口服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合理用药指导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常见口服药物最佳用法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