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人笑这里风景独好—杨益行和他的有机茶园

2013-09-25 08:17郑瑶瑶
茶博览 2013年9期
关键词:茶树茶园有机

本刊记者姚佳文 郑瑶瑶

温柔的阳光,散落在茶树枝头;山间纯净的空气,可以嗅到茶的芬芳;蜿蜒至山顶的水泥路上,一群骑行者,奋力地踩着自行车,尽情呼吸: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清晨,置身位于诸暨市东和乡的十里坪有机茶园,感受幸福。

“3000亩有机茶园其实就是一个天然氧吧。来到这里,或骑骑自行车,锻炼身体;或乘游览观光电瓶车,欣赏美景;还有农家乐,可以喝茶采茶,品尝茶餐茶食,尽享农家之乐。”浙江诸暨十里坪茶业有限公司、诸暨十里坪休闲山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益行说。

2005年,5000余亩荒坡建成了3500亩有机茶园,而后杨益行在此斥资打造十里坪有机茶园。当时,暨人还怀着好奇或疑问,审视这十里坪有机茶。如今,这个绿色农业品牌已声名鹊起,成为我国最大的有机茶基地,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有机食品认证等荣誉。一时间,爱茶之人纷纷慕名前来……

想象着原先杂草丛生,灌木林立的荒坡,对比着现在被成片修剪得高度统一的茶树随着小丘陵连绵起伏,远远望去,一望无垠的绿色甚是赏心悦目。作为有机茶的种植基地,十里坪的规模之大、品牌影响之广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7年时间,十里坪有机茶是从无到有,实现品牌突破,而这万亩有机茶园的拥有者却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商人—杨益行。

让所有人喝上放心茶

作为“茶叶之乡”,诸暨的马剑镇等茶叶基地早已名声远播。而机茶虽是一个新潮的事物,也被认定发展前途广阔,但即使到现在,有机茶在全国的影响力也不大,甚至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有机茶。有在杨益行之前,不少踌躇满志打算在有机茶领域大展手脚的人最后都因连年亏损而放弃了。这种情形下,投资搞有机茶,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杨益行为什么会接手呢?

“我从小就喝茶,因为爷爷、奶奶、母亲都喜欢喝茶。”他说,“喝茶对健康有好处,我爷爷、奶奶都很长寿,我认为就是一直喝茶的缘故。我每天一定要喝4杯茶,早上1杯,午饭后1杯,下午1杯,晚上1杯。虽然知道晚上喝茶不好,但是已经养成习惯了,改不了。”杨益行的身体一向很好,几乎没有生过大病,他把这归因于“每天4杯茶”的习惯。“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太多了,而有机茶是绿色茶,健康安全,种植推广有机茶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我想让所有爱茶的人都能喝上放心茶。”

对茶叶百般呵护的杨益行

面对“有机茶”是否只是一种炒作,一个噱头的种种质疑,杨益行坚定而又坚决地说:“‘有机’呢,挂羊头卖狗肉的确实也很多。但我会严格按照有机茶的生产标准来管理茶园,保证茶的品质。土壤,必须有3年的转换期,不施加任何农药化肥;空气质量、水质,也必须达到有机茶的种植标准;在种植过程中杜绝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连辐射区3100亩茶园也派驻技术人员,专业指导、监督有机茶的种植。”

现在,杨益行的茶园不但生产价格高昂的礼品茶,同时也有适合大众家饮的普通茶,大约在100元一斤的价位,口感也是相当不错。因为采用了机械采摘,降低生产成本,杨益行的有机茶进入了千家万户。

在沁人心脾的茶香中,茶树枝头的嫩芽经茶农娴熟的手集合到了一个个箩筐里。经过后续一系列加工后,它们将带着健康安全的“有机茶”标签爬上老百姓的茶桌……

一年四季产茶忙

种茶绝非非易事,生产有机茶更是要求严苛,难上加难。因此,杨益行一开始就做好了高投入的打算,拿出500万元来发展有机茶。

一整套的监测设施,对基地内的土壤、水、大气进行严格、常态的监测;并植起数百米长的竹林带,将基地与周边其他农业生产区域隔离,以保护基地小环境;与当地养殖场合作建起沼气设施,铺设沼液滴灌管路,方便给基地施用有机肥;连近百只杀虫灯耗资就要12万元。这些灯可根据太阳光线来自动调解,每晚都有大批虫子“上当”,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轻松灭虫。“茶树的主要虫害是毛毛虫,这些灯可以吸引并消灭飞蛾,控制虫害源头。”茶园一位工人介绍说,“由于有机茶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农药、化肥,只能使用物理防治的方法,我们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为生产出优质茶,杨益行还专门请专业的农艺师、茶叶专家作为基地的技术顾问,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大学茶学系合作研究,全部引进种质优良、产量高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在种植过程中,杨益行提出要求,不能施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除草剂等。严苛的条件,势必需要高昂的成本。由于不使用除草剂,势必要增加大量的拔草、锄草工人,这样一年算下来,十里坪有机茶生产成本要比普通茶园高出好几倍,为此,杨益行不得不用出口贸易和其他行业挣来的钱贴补给基地。

众所周知,浙江主产绿茶,春天是茶园最繁忙的日子,春茶也是一年中最好的茶,大多数茶园便只在春天采摘。而杨益行的茶园却是春夏秋冬四季均可采摘,如此繁忙,如此提升经济效益。

据杨益行的介绍,他茶园中的有机茶用于生产龙井、毛峰、红茶、乌龙茶等各种茶叶,最大限度地开发有机茶园的制茶效益。“秋天基本没人做茶,但我们在做。秋茶具有保健作用,养胃健身,适合多种人群食用,包括孕妇都能喝。直到十月份,我们茶园还要采茶,叫冬茶,这个产量相对较少,不到两百斤,量少但口感很好。11月后到来年的3月,因为是冬季,温度很低,茶树基本停止生长,便不采茶了。”杨益行自豪地说。

餐饮、旅游、深加工同发展

谈起自己的十里坪有机茶园,杨益行很是自豪,在他的规划中,茶园不光光是茶而是要打造有机产业的一体化。

除了花3年时间申请国家外包部有机食品基地认证、每年投入200多万元宣传费用、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等推广有机茶的行动外。早在几年前,他规划了围绕茶叶开发第三产业,比如搞一个具有十里坪特色的茶文化旅游景点,建造一个茶文化研究中心吸引游客,同时做好农家乐等配套设施。以茶业带动文化、旅游业,让两者良性互动发展。

这些规划正在慢慢实现。茶园免费开放观光旅游,你可以骑骑自行车,在茶园中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也可以坐着电瓶车,游览观光。茶园中的山庄还能吃到新奇的茶叶炒鸡蛋或是用茶叶特制的茶餐。这里确实风景独好,吃喝、住行、玩乐一条龙。

还有一座位于十里坪核心区2000多平的博物馆正在筹建。“要想种好茶,做好茶产业、茶旅游,茶文化不可或缺。”这就是杨益行为什么要筹建茶博物馆的原因。这座博物馆建立后,有茶知识的宣讲、普及茶健康,来的参观者还能免费品尝有机茶,也可观赏茶艺表演。

在杨益行的工厂中,有个车间特别引人注意,那就是抹茶车间。从日本引进两条全自动生产流水线,一年大概能生产50多吨抹茶,全部出口日本。“我们将研发茶的精深加工,等到时机成熟,推出更多老百姓需要的茶产品,延伸整个茶园的产业链。”杨益行信心满满。

门外汉成长为茶人

“当初我的确是门外汉,现在,我可以自信地说算是个茶人了。”杨益行笑道。“茶叶的品质就如一座金字塔,最底层是普通茶叶,往上是绿色无公害茶叶,最顶端就是有机茶叶,既然要做,就从金字塔尖做起,虽然历程艰辛却很难被超越。”

2008年,做了多年袜子生意的杨益行,突然决定弃商从农,种植有机茶,这在当地曾引起不小的轰动。一个门外汉,“天时、地利、人和”丝毫不占优势,如何能挤入已近垄断的茶叶市场?记者在采访杨益行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答案。

据有报道称,缺乏有机茶的知识,杨益行就靠书本和网络勤奋学习,频繁地跑茶科院和专家交流;有机茶园需要巨大的投入,杨益行就向银行贷款,用出口贸易和其他行业挣来的钱贴补给有机茶基地;员工、家人、朋友质疑他的付出,劝他放弃,杨益行就不厌其烦、一遍遍地向他们灌输“有机茶园有利生态环境,有机茶更健康安全”的理念……

然而,传统农业是看天吃饭的行业,杨益行更大的敌人是恶劣的天气。2010年3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令山区的气温骤降至零下8℃,出现严重冰冻,茶园里所有明前茶“全军覆没”。“当时看得我心都寒了,但是我相信有机茶的前途是光明的,挫折再大,我都不会退缩。”杨益行立刻寻找专家来现场指导,最后通过修剪掉受损的嫩芽、喷洒催生剂令茶树长出了新芽,从而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今年的高温旱灾,损失比较大,茶园中喷滴灌设施完备的茶区没有受到影响,设施不完备的茶区茶树被晒死,有250亩左右。”杨益行依然笑着说,脸上流露出的是不弃不馁,“来年春天,再种上茶树,投入资金完备喷滴灌技术。”

有机茶 我会一直做下去

在接手“十里坪”之前,杨益行是个涉猎广泛的“杂家”。自1979年高中毕业后,他先后做过砖瓦匠、花木嫁接技术员,开过袜厂、毛巾厂、砖瓦厂,也成立过PPR管生产企业和浙江大洋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我们会习惯地认为,因为前一个行业做得不好,所以才会不停转换行业,而杨益行显然是个例外。他不只涉足多个领域,更是把每个领域都做得有声有色、硕果累累。比如,他的外贸公司单2007年一年的出口额就超过了4000万元。

因此,自2009年生产的第一包“十里坪有机茶”,杨益行就坚持:无污染、高品质、不散销、不贴牌,这也是十里坪有机茶一直以来坚守的原则。2010年底,十里坪有机茶基地还成功申报全国第四批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杨益行本人荣获“2010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十大新闻人物”,公司被评为“全国特色农业加工企业”,成为浙江省唯一获此荣誉的企业代表。

杨益行表示,之前30多年的经商经历给自己积累了一定资本,不然有机茶园好几千万的投入就算有心也没能力做。鉴于他之前丰富的转行经历,记者打趣问道有机茶这个领域他打算做多久时,他却异常认真地答道,“有机茶这一块,我会一直做下去,再难都不会放弃”。□

猜你喜欢
茶树茶园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