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双语教学实施成效调查——以西藏拉萨地区的双语教学为例

2013-09-27 12:02许文俊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3年2期
关键词:藏汉藏语文拉萨市

许文俊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一、调查问卷与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通过调查拉萨市藏汉双语教学政策、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师资队伍、课堂教学过程,以及拉萨市藏族学生双语学习文化背景、学习动机、习得环境、习得结果等方面基本状况,了解藏汉双语教学实施成效,发现藏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藏汉双语教学成效的影响因素,寻求改进现状、提高成效的对策。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类。教师问卷主要围绕藏汉双语教学政策、藏汉双语教学模式、藏汉双语教材建设、教师藏汉双语教学能力以及藏汉双语课堂等五个方面编制问题;学生问卷主要参考Gardner的“社会教育模式”(The Social-educational Model),围绕学生文化背景、个体差异(学习动机)、习得环境、习得结果四个方面编制问题。

除两类问卷之外,本次调查研究还分别编制了校长、教师、学生访谈提纲,对问卷中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典型问题进行深度访谈,以期对这些问题形成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在实施调查的过程中,笔者还注意对校园文化环境和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察,以期对藏汉双语教学形成总体直观认识。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拉萨市城关区、达孜县随机抽取七所学校,其中城区学校2所、郊区学校2所、农村学校3所,发放学生问卷150份,教师问卷74份,回收有效学生问卷120份,有效教师问卷53份,回收率分别为80%和72%。有效问卷分布如下:

二、调查内容与分析

(一)藏汉双语教学政策

藏汉双语教学政策是影响藏汉双语教学实施及其成效的首要因素。和平解放以后,西藏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藏汉双语教学也在探索中前进,藏语授课体系与汉语授课体系长期并存。20世纪80年代,西藏自治区小学阶段主要采用藏语授课,然而由于中学阶段藏语授课没有同步发展,99%的藏族学生在采用藏语授课的小学毕业以后,必须通过一年预科学习,进入采用汉语授课的中学继续学业。[1]1987年,自治区人大通过《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要求:藏族小学生全部使用藏语文教学;藏族中学生的语文课以藏语文为主,同时学习汉语文,其它课程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行用藏语文教学。1988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实施细则》,提出采用藏语授课的具体目标和日程,试图建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整套完整的藏语授课体系。截至1994年,小学阶段采用藏语授课班级学生比例占全区小学在校学生比例的94%,然而由于中学阶段师资、教材等因素,这一比例在初中和高中分别为24%和5%。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与内地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藏自治区,尤其是拉萨市语言环境发生重大变化。1999年,西藏自治区教委提出:鉴于各地基础教育发展情况差异很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允许选择不同的教学用语形式。允许、鼓励、支持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符合班级学生实际、学科教学实际的教学用语形式。[2]2002年,西藏自治区人大通过《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以藏语文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开设藏语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适时开设外语课程。至此,西藏自治区学校教学用语转为藏汉并用,师生根据实际灵活选择。

从国家层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自治区层面的《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这些政策法规为藏汉双语教学实施提供政策依据。而实施这些政策则依赖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1反映教师对藏汉双语教学政策的了解、认同、执行程度。

表1 教师对藏汉双语教学政策了解、认同、执行程度(%)

表1表明,大多数教师完全了解或者基本了解国家和自治区双语教学政策;完全认同或者基本认同这些政策、法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也都积极贯彻执行这些双语教学政策。

调查表明,教师对藏汉双语教学政策的了解程度与认同程度相关极显著;教师对藏汉双语教学政策的认同程度与执行程度相关极显著;教师对藏汉双语教学政策了解程度与执行程度相关显著。教师了解政策是前提,认同政策是核心,基于了解和认同政策之上,才能积极贯彻执行政策。

进一步分析发现,学校(教师)所处地区与教师对藏汉双语教学政策了解程度相关显著。即城区学校教师比郊区、农村学校教师更了解藏汉双语教学政策。

上述分析表明,双语教学政策的贯彻实施与教师对政策的了解程度、认同程度密切相关。拉萨市大多数教师了解藏汉双语教学政策、认同双语教学政策,因此大多能很好地贯彻执行这些政策。此外,教师对藏汉双语教学政策的了解程度与学校(教师)所处地区密切相关。

(二)藏汉双语教学模式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首府,自治区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文化中心。其中城关区是拉萨市中心城区,经济形式多样,汉族人口比例较高,藏汉交流密集,为藏汉双语教学实施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而在拉萨市郊区以及下辖县,主要以藏族农牧民为主,经济形式单一,汉族人口比例较低,藏汉交流贫乏,语言环境与城关区大不相同。

鉴于这种实际差异,拉萨市藏汉双语教学模式较为复杂。无论是城区还是农村,初中阶段全部使用汉文教材,使用汉语授课;其中藏族班加授藏语文课程,使用藏文教材,使用藏语授课;在郊区初中,教师在解决疑难问题、维持教学秩序时,常常使用藏语。小学阶段双语教学模式较为多样。在拉萨市中心城区,全部使用汉文教材、使用汉语授课;藏族班加授藏语文课程,采用藏语授课;在拉萨市郊区,主要使用汉文教材、使用汉语授课,但在解决疑难问题、维持教学秩序时,教师大多使用藏语,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藏语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很大比例;在拉萨市所属达孜县,主要使用藏文教材、使用藏语授课,从四年级开始逐步提高使用汉语授课比例,以便为学生升入初中奠定必要的汉语基础。

对于这种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绝大多数教师十分认同,90%以上的教师认为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汉语文水平发展,增强学生对汉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符合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方便。也有2位教师并不认同现行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分别来自郊区中学和农村小学,笔者对其进行了访谈。郊区中学老师提出,按照现行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初中学生全部使用汉文教材,使用汉语授课,对于促进学生汉语水平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学生的藏语文水平却逐年下降,特别是作为藏族学生,不了解基本的藏语敬语、藏族习俗,这是十分不利的。此外,在周课时数不变的情况下,藏族班学生加授藏语文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其它课程学时,增加了学生学业负担。农村小学老师提出,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虽然没有统一规定教材版本和教学语言,但是现状是拉萨市初中学校全部使用汉文教材,使用汉语授课,这对于已经全部使用汉语教学的城区小学并无影响。而在农牧区,居民多为藏族农牧民,学生缺乏相应的汉语环境,汉语基础薄弱,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汉语基础几乎为零,不宜使用汉语教学;而进入初中以后,农牧区小学毕业生往往因为教学语言改变,不能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成为“差生”。为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校加大使用汉语授课比例,以便为学生升入初中奠定必要的汉语基础。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也因无法适应教学语言的转变而丧失学习兴趣。也就是说,无论是小学高年级阶段转变教学语言还是初中阶段转变教学语言,都会有一部分学生因无法适应这一转变而丧失学习兴趣。

(三)藏汉双语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本文中的教材既包括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也包括师生使用的教学参考用书和学习资料。

在教科书方面,初中阶段学生除藏族班加授的藏语文课程使用藏文教材以外,其余课程全部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汉文教材;小学阶段,城关区(含城区和郊区)学校除藏语文课程以外,全部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汉文教材,达孜县(农村)学校主要使用五省区协编藏文教材。

在教师教学参考资料方面,藏文资料和汉文资料基本都能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如表2所示。值得注意的是,藏文教学参考资料满足教师需求比例低于汉文教学参考资料,对其进行非参数检验,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005,差异显著。

表2 双语教学参考资料满足教师需求状况表(%)

在学生学习资料方面,藏文资料和汉文资料基本都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如表3所示,藏文学习资料满足学生需求状况与汉文学习资料没有显著差异。

表3 双语学习资料满足学生需求状况表(%)

(四)藏汉双语师资队伍

双语师资及其双语教学能力是实施双语教学最重要的因素。问卷调查发现,藏汉双语师资以藏族教师为主,占92.5%;教师男女性别比例为1︰2.5,其中小学教师男女性别比例为1︰4;教师学历100%达标;教师毕业学校以拉萨市本地学校西藏大学和拉萨师范学校为主,占66%,毕业于内地学校的教师仅占34%,且主要分布在初中和城区小学,郊区和农村小学极少。藏汉双语教学能力包括藏汉双语能力和使用藏汉双语组织教学能力两个方面。在汉语文应用能力方面,所有教师可以(完全可以或者基本可以)熟练地听、说、读、写汉语文,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使用汉语与教师交流没有任何障碍,所发放问卷也全部为汉语问卷,可见藏族教师完全可以运用汉语文进行口头或者书面表达交流。在使用藏汉双语组织教学能力方面,大多数教师可以(完全可以或者基本可以)使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研习教材、撰写教案、组织教学、书写板书,如表4所示。

表4 教师使用藏汉双语组织教学能力(%)

笔者对完全不可以使用藏汉双语组织教学的2位老师进行访谈,发现他们均为汉族,虽然生长在西藏,但均为援藏家庭,接触藏语文较少,藏语文应用能力不足,无法使用藏语文备课、上课、辅导学生。

此外,教师对藏汉双语教学态度大多比较认同。96.2%教师认为实施藏汉双语对学生以后升学、就业、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汉文化传播具有积极意义;66%教师赞成(完全赞成或者基本赞成)增加使用汉语文授课的科目。

(五)藏汉双语课堂教学

课堂是实施藏汉双语教学的主阵地。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具备使用藏汉两种语言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语言的选择却各不相同,如表5所示。

表5 教师教学语言选择状况(%)

(六)藏族学生双语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包括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本次调查主要依据Gardner的“社会教育模式”,从文化背景、学习动机、习得环境等三个方面分析影响藏族学生藏汉双语学习的主要因素。

1.文化背景。本次调查所选样本学生均为藏族,母语均为藏语,其中66.1%学生信仰佛教,31.3%无宗教信仰,2.6%学生有其它宗教信仰;90%学生家庭成员均为藏族,7.5%学生家庭成员多数为藏族,少数为汉族,2.5%学生家庭成员藏汉各半;大多数学生父母学历为初中或者初中以下,如表6所示;学生父母职业也各不相同。

表6 学生父母学历情况(%)

然而,无论父母学历是初中还是研究生,职业是公务员还是农牧民,几乎所有学生父母都完全支持自己的孩子学习汉语文;52.1%学生曾经到过汉族地区,19.7%学生曾经在汉族地区生活一个月以上。

2.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方面,70%以上学生能够认识到汉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对汉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浓厚,15%左右学生没有学习汉语文的意愿和兴趣,只是作为学校课程面学习。

3.习得环境。在双语习得环境方面,除了家庭以外,学校、医院、商场、媒体等公共场所都为藏族学生双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这些场所使用语言情况如表7所示。

表7 学生双语习得环境情况(%)

表7表明,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主要使用藏语,藏语为主、汉语为辅和藏汉各半也占一定比例;师生课外交流兼用藏汉两种语言,全部使用藏语交流也占一定比例;在电视、广播方面,部分学生收看(听)两种语言节目,部分学生仅收看(听)一种语言节目;在医院、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学生语言选择也较为多样,但多数学生兼用藏汉两种语言,仅使用一种语言的比例较小。

4.习得结果。习得结果主要包括语言习得结果和非语言习得结果。在语言习得结果方面,大多数学生可以(完全可以或者基本可以)熟练应用汉藏两种语言,如表8所示。

表8 学生藏汉双语水平情况(%)

表8同时表明,虽然大多数学生可以熟练应用藏汉两种语言,但是完全可以熟练应用的学生比例却大不相同,总体而言,学生藏语应用水平高于汉语应用水平。进一步分析显示,城区学生和农村学生在汉语应用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在非语言习得结果方面,90%学生认为藏汉双语教学有助于加深对汉族文化的理解;77.5%学生希望增加使用汉语教学的科目;74.2%学生愿意去汉族地区学习和工作。

三、研究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笔者对拉萨市藏汉双语实施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形成了比较全面、清楚的认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一)藏汉双语教学实施效果良好

1.拉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了解藏汉双语教学政策,认同并且积极贯彻执行藏汉双语教学政策。教师对藏汉双语教学政策了解程度与所处地区显著相关。

2.拉萨市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基本符合学校、学生实际,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可。

3.藏汉双语教材以及教学资料基本满足师生教学需要。

4.教师汉语应用水平完全胜任藏汉双语教学,除少数汉族教师以外,绝大多数教师可以使用藏汉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活动。

(二)学生藏汉双语学习积极性高,效果明显

1.藏族学生父母支持孩子学习汉语文,多数学生学习汉语文意愿强烈,具有良好的双语习得环境。

2.学生基本可以熟练应用藏汉两种语言;学生汉语应用水平与所处地区显著相关。

(三)藏汉双语教学政策应因地制宜

拉萨市教育主管部门没有规定统一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给予学校和教师较大的自主权,基本上符合拉萨市教育发展实际。但是农牧区薄弱学校由于基础教育水平、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完全适应双语教学模式,致使城乡学生汉语应用水平差异显著,对农牧区学生存在事实上教育机会不公平。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农牧区学校更多的人力、财力支持,帮助农牧区学校提高汉语文教学质量;必要时可以为农牧区初中学生单独编班,努力为农牧区学生享受公平教育机会创造条件。藏汉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藏汉兼通”的双语人才,片面强调汉语文或者藏语文都是不准确的。由于初中以上阶段全部使用汉文教材,使用汉语授课,易于导致师生片面强调汉语文学习,忽视藏语文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以通过开发富有藏族特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藏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平衡发展藏汉两种语文应用水平。

[1]马戎.西藏社会发展与双语教育[J].中国藏学,2011,(2).

[2]张廷芳.西藏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概况与研究[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16.

猜你喜欢
藏汉藏语文拉萨市
日常交际用语之藏汉对比分析
藏汉孩子是一家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拉萨市近54年气温变化特征
拉萨市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与改良策略
基于Android 平台的藏汉双语学习软件的研究与实现
藏语文信息监测关键技术初探
通过电影和网络来普及与传承藏语文知识的平台设计
如何提高高中藏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