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男性排尿功能的影响

2013-09-30 06:19黄江彬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排尿功能尿管盆底

黄江彬

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外一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同时针对患者排尿功能障碍这一护理问题采取系列有计划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0例,均为男性。年龄24~59岁,平均(51.5±6.0)岁。术前均无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均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术。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直肠癌根治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留置尿管护理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排尿功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盆底肌肉训练 患者住院第1 d开始进行:(1)缓慢收缩并放松盆底肌肉,1收1放为1组,持续10 s,每次10组,3次/d;快速收放,持续2 s,每次10组,3次/d;尽可能久地收紧盆底肌肉,每次10~30组,1次/d。(2)臀部向外转动、尽量将臀部往上提、扭胯三组动作,尽量向一侧倾斜,练习1次/d,每次10~30下。(3)取站立位,缓慢收放盆底肌肉;站立,快速收放盆底肌肉;两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收放盆底肌肉;两腿分开,相当于肩宽的两倍,缓慢收放盆底肌肉;在收放盆底肌肉的同时,完成起立、下蹲的动作。以上动作练习1次/d,每次5~10下。(4)提肛时小步跳跃,提肛时大步跳跃,提肛时大步冲刺跑。以上三组动作练习,1次/d,每次10下。术后第3 d开始行平躺时盆底肌肉训练,按(1)方法训练,3次/d。

1.2.2 心理干预 患者术后短期内可出现排尿功能异常(排尿困难、尿残留等),易因此出现焦虑、紧张、不安等负性心理。对排尿功能异常患者,责任护士应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宣教,使患者了解此现象可以经过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后恢复到术前水平。责任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动态变化,随时评估其心理状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鼓励其说出心理感受,通过语言交流根据其性格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之放松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2.3 术后干预 (1)膀胱功能锻炼。患者手术回房后即夹闭尿管定时开放,清醒后嘱其有明显尿意时,用手触诊膀胱充分充盈再开放尿管放出尿液。放尿过程中指导患者同时进行肛提肌舒缩运动至放尿结束。(2)膀胱区按摩。患者开放尿管排尿时,指导其用手放于下腹部膀胱隆起处,向左右轻轻按摩,用力均匀,由轻到重,忌用力过猛,时间2~3 min,直到尿液全部排除后夹闭尿管[1]。

1.3 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拔尿管时间;术后第15 d对两组患者进行排尿功能测定,监测排尿功能障碍情况。排尿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四级[2],Ⅰ级:功能正常,无排尿障碍。Ⅱ级:轻度排尿障碍,尿频、膀胱残余尿量<50 ml。Ⅲ级:中度排尿障碍,极少情况下需导尿管治疗,膀胱残余尿量≥50 ml。Ⅳ级:重度排尿障碍,因尿失禁或尿潴留需留置尿管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拔尿管时间与排尿功能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拔尿管时间比较,干预组有7例患者于术后48 h内拔除导尿管,对照组仅2例;干预组第3 d有15例患者拔除导尿管,而对照组10例;干预组所有在3 d内或第3 d拔除导尿管的患者均能自主排尿,未出现再次导尿的现象,术后15 d排尿功能测定4例患者出现轻度排尿功能障碍,1例重度排尿功能障碍,无尿潴留现象,经保守治疗和加强功能锻炼后均能自主排尿,无1例需要再次导尿;术后第7 d两组患者均拔除尿管。术后15 d排尿功能测定对照组13例患者出现轻、中、重度排尿功能障碍,除1例需再次导尿留置尿管,其余经保守治疗和加强功能锻炼后均能自主排尿。两组患者术后拔尿管时间和排尿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拔尿管时间与排尿功能比较(例)

3 讨论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排尿功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陈建华[3]报道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该术式减少了损伤排尿神经导致的神经性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极大痛苦。直肠癌术后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有神经损伤、膀胱后移位、创伤性无菌性膀胱周围炎、血管损伤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其中神经损伤占主导地位[4]。针对这些原因,干预组患者住院即开始通过进行有计划的盆底肌肉训练、术后膀胱功能锻炼、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收缩训练以提高尿道括约肌的控尿能力[5],降低逼尿肌的排尿压力,增加膀胱贮尿量,并能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得到一定的恢复;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排尿障碍的认识,纠正其错误认知,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膀胱区按摩可使膀胱壁有规律地承受一定的压力,从而训练和促进膀胱肌肉的收缩功能;术后夹管按需排尿能充分保护和训练膀胱功能,加强尿道括约肌的作用,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6]。直肠癌根治术后常规留置7 d以上的尿管,表1可见,干预组术后拔尿管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5 d排尿功能测定,干预组排尿功能障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盆底肌肉训练、心理护理、术后膀胱功能锻炼、膀胱区按摩等护理干预行为是改善直肠癌根治术后排尿功能障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何国平,喻 坚主编.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5.

[2] Sterk P,Shekarriz B,Günter S,et al.Voiding and sexual dysfunction after deep rectal resection and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prospective study on 52 patients[J].Int J Colorectal Dis,2005,20(5):423-427.

[3] 陈建华.直肠癌根治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排尿功能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19-20.

[4] 宋玉成,张学东,张 鹏.手助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盆自主神经保护对排尿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30-31.

[5] 谭翠莲,喻姣花,孙 新,等.生物反馈训练预防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排尿功能障碍[J].护理学杂志,2009,24(20):25-27.

[6] 陆文娟.不同膀胱功能训练法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3):252-253.

猜你喜欢
排尿功能尿管盆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广泛子宫切除对排尿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35例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治排尿功能障碍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