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

2013-09-30 06:19尹白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病情康复

尹白梅

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疾病,临床症状较为严重,急性发作期患者常有濒死感。患者病情重、长期持续的药物治疗、经济负担重以及对自身病情认知的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治疗的依从性较差,生活质量不理想。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1]。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对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所有病例均具有一定的中文读写或理解能力,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严重性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45~82岁,平均(58.2±12.3)岁。前壁心肌梗死64例,下壁心肌梗死56例。文化程度均在小学以上。

1.2 方法 该组患者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宣教,具体方法如下:

1.2.1 多种手段的健康宣教 加强护患沟通,详细说明各项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通过集中讲解、个别辅导、发放疾病知识小册子,利用PPT、VCD、集体讲座的形式向患者介绍心肌梗死的相关医学知识,包括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康复方法以及药物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倾听患者的陈述,判断患者对心肌梗死治疗的健康知识的需求,让患者了解心肌梗死的发展和预后,介绍相关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2]。

1.2.2 指导患者心理调节 由主管护士采用一对一双向沟通的方式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每天保证有30 min的有效沟通时间,采用鼓励、解释、保证、情绪转移等方法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教会患者放松训练,充分应用头颈部放松、胸腹放松及四肢放松的方法[3],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还可采用音乐放松法,选用轻松、舒缓的轻音乐为干预材料,让患者听15 min。同时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

1.2.3 纠正不良行为 调控体重、血糖、血压、血脂等,鼓励患者戒烟限酒,激发积极认知行为,提倡有氧健身运动,包括室内慢走、健身操、太极拳、室外步行、慢跑步运动等,运动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疲劳,持续时间以每日20~40 min,循序渐进。饮食方法选择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低热量的食物[3]。

1.3 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情况进行得分评价[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心理状况比较(分,±s)

表1 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心理状况比较(分,±s)

时间 例数SAS SDS 120 38.23±8.78 37.15±9.54 120 43.28±7.68 42.23±8.09 4.7424 4.4489<0.001 <0.001护理前护理后t值P 值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心肌缺血所导致的病症,其病情较为严重,病情发作时,痛苦大,其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心肌梗死的症状较为严重,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与躯体症状相互影响,对病情恢复极为不利[3]。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活动,使得个体和群体行为向好的方面发展,可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命质量[4]。表1显示,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

对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手段有多种手段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调节心理、纠正不良行为,使患者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有利于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转变为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养成健康的行为,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这提示通过度健康教育,调整了患者的错误认识,树立其康复信心,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5]。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心理,减少心绞痛发作。

[1] 钟美容,胡 明,麦 超,等.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身康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390-3391.

[2] 杨伯泉,朱慧民,王灵红,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1,10(1):54-47.

[3] 贾伟平,刘香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对比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99-101.

[4] 周淑英.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11A):2852-2854.

[5] 陆克琴,吴立新,刘新天,等.临床护理路径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安徽医学,2012,33(5):622-623.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病情康复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