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

2013-10-09 03:09陆均华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读物课外课外阅读

陆均华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的消化、理解,轻阅读的感染、熏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目标。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延伸阅读活动已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所谓课外延伸阅读,指在教学中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或者拓宽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社会的实际,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课内外有机整合的阅读教学策略。在拓展阅读中,学生以课文为本,学习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资料,通过让他们去多读一些,多知道一些,多思考一些,来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和胸襟,丰富他们的体验和阅历。结合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农村学校,孩子们阅读范围狭隘。因此,我们首先着手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基本的阅读能力。要让小学生在校园内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阅读氛围。每个教室里都有自己班级的小小图书角,上面的图书都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我们经常会更换一些新的图书进去,为学生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在这样的阅读氛围下,孩子对阅读有了极大的兴趣。我们还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去,如读给父母听的故事,让家长评价孩子等。

二、选取适当的课外读物

实践证明,只有学会选择读物,选择合适的、有价值的读物,才可能使课外阅读受益。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电子图书,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三、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饮食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为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四、强化阅读方法指导

《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一是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长部头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合书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二是吸收性阅读。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三是细品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并背诵、摘抄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五、强化师生间交流互动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进程中进行的。师生积极互动,互相沟通,补充,实现“教学相长”,为学生与文本对话创设一个良好和语言环境。在学习课文第二、三段。感悟瀑布形态的状观之美时,我设计了一个与学生交流的环节,让学生了解教师的阅读感受:同学们,老师非常喜欢这两段文字,觉得它写得美极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就“一首气吞山河的交响乐”,其形态就像“一幅雄伟壮观的中国画”,还有“银雨洒金街”的奇景,只遗憾自己不能身临其境一睹其壮观。同学们读了这两段文字有什么感受呢?能否和老师一起分享?

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获得了多元解读,个性解读,收获解读的自由和快乐。同时学生也吸纳了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老师实现了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在和谐的对话中,师生的观念相互吸纳与融合。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改变过去“独白”式的教学模式,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而起到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与构建学生精神世界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读物课外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数学阅读指南
取经之路
美国有声读物市场:稳步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