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典型应用题的特殊解法

2013-10-09 03:09李小红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应用题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李小红

【摘要】小学中年级学生普遍对应用题感到困惑,因此应特别加强应用题的训练。本文深入探讨了特殊应用题的特殊解法和逆向思维的应用,可以开拓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也不无裨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特殊解法;创新思维

前言

小学中年级学生普遍对应用题感到困惑,而部分教师对应用题的教学也感到棘手。尖锐点说,遇到教科书中的思考题,某些教师比学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教师手中有一本教学参考书,仅此而已。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增强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提高解题能力,本文选取了难易程度不等的若干典型应用题,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特殊应用题的特殊解法和逆向思维的应用,具有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和操作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特殊问题寻求特殊解法

例1.3头牛和8只羊一天共吃青草47千克,5头牛和15只羊一天共吃青草83千克,问1头牛和1只羊一天共吃青草多少千克?

解: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消去问题(或日归一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按部就班地用方程组求解是驾轻就熟的事,姑且不论,对于小学生来说就相当难了,不妨站在普通小学生的角度试解如下:

(1)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列表:

3头牛 8只羊→47千克 ①

5头牛 15只羊→83千克 ②

(2)将以上两组数量中的牛(或羊)化成相同的数量,如对第①组各数量同时乘以5,第②组各数量同时乘以3,得:

15头牛 40只羊→235千克 ③

15头牛 45只羊→249千克 ④

(3)求出一只羊一天吃多少千克青草:从第④组数量中减去第③组对应的数量,可以得出5只羊一天吃青草14千克,进而得出一只羊一天吃多少千克青草:

14÷5=2.8(千克)

(4)求出一头牛一天吃多少千克青草:

(47-2.8×8)÷3=8.2(千克)

(5)求出1头牛和1只羊一天共吃青草多少千克:

8.2+2.8=11(千克)

答:1头牛和1只羊一天共吃青草11千克。

注意到本题数字有特殊性,特殊问题寻求特殊解法,这或许是特殊学生(有数学特长的学生)才能做到的,但如果经过老师的有意启发和引导,大多数“普通”学生也能做得到。说穿了,本题中给出的第①组数量的2倍,与第②组数量就相差1头牛和1只羊!所以,有一个非常简捷然而却非常直接的算式,一下子就可以求出答案:

47×2-83=11(千克)!

教学生教到这个程度,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成功和骄傲,又教会了最受学生欢迎的算法,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一石数鸟,何乐而不为?

例2.东西两地相距100千米。甲、乙二人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带的一只狗与甲同时同向出发,狗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向乙奔去,遇到乙立即回头向甲跑,遇到甲再回头向乙奔去,直到甲、乙二人相遇时狗才停住。求在这段时间里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解:此题似乎无法下手,因为按常规思考,无法知道狗与乙到底相遇了多少次,以及每次相遇时狗跑了多少千米(或者用了多少时间),因此很难直接求出狗从出发到停止这段时间里一共跑了多少千米。那么,是不是此题在小学范围内真的就无法解出了呢?否。

注意此题的重要条件:“狗与甲同时同向出发,(不停地跑),直到甲、乙二人相遇时狗才停住”,这段时间就等于甲、乙二人相遇的时间!抓住了这个关键,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轻而易举地算出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12×[100÷(6+4)]=120(千米)

答:狗一共跑了120千米。

例3.有甲、乙、丙三种货物,三件甲、七件乙、一件丙共卖315元;四件甲、十件乙、一件丙共卖420元,问甲、乙、丙三种货物各一件共卖多少元?

解:按照一般规律或者说按常识,三个未知数量,只给了两组数据,是无法求出固定的解的,但是本题中的条件属于特殊值,故可用特殊方法求解。

3件甲 7件乙 1件丙→315元 ①

4件甲 10件乙 1件丙→420元 ②

第①组数量乘以3,第②组数量乘以2,得:

9件甲 21件乙 3件丙→945元 ③

8件甲 20件乙 2件丙→840元 ④

③、④两组对应相减,即得:

1件甲+1件乙+1件丙=105(元)

答:甲、乙、丙三种货物各一件共卖105元。

二、逆向思维(倒推法)

例4.地上有A、B、C三堆石子,第一次从A取出一些加到B、C上,结果B、C的石子数各增加了一倍;第二次又从B取出与A、C已有数目相等的石子加到A、C上;第三次从C取出与A、B已有数目相等的石子加到A、B上,最后三堆石子都成了24粒。问A、B、C原来各有多少粒石子?

解:本题如果从原来各有多少粒石子入手,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是中学生用方程组来解也是相当繁复的,但是如果由最后的结果倒推,则非常简捷。

(1)由“最后三堆石子都成了24粒”可知三堆石子的总数是72粒。

(2)下面由最后的结果倒推,直到推出原来各(下转第69页)有多少粒石子:

答:原来A堆有39粒,B堆有21粒,C堆有12粒石子。

例5.有人卖鸡蛋,第一次来人买了一半加半个,第二个人又买了剩下的鸡蛋的一半加半个,第三个人再买了剩下的鸡蛋的一半加半个后,鸡蛋刚好卖完。问共有多少个鸡蛋?

解:倒推:第三个人买了剩下的鸡蛋的一半,应当还余一半,但加半个后,鸡蛋刚好卖完,则“一半”就是半个鸡蛋。两个“一半”合起来等于一个鸡蛋。再把第二个人多买走的半个鸡蛋拿回来,乘以2,就是第一个人买走后剩下的数量(3个鸡蛋)。这个数量再把第一个人多买走的半个鸡蛋拿回来,乘以2,就是开始的数量(7个鸡蛋)。

[(2×1-2+1-2)×2+1-2]×2=7

答:共有七个鸡蛋。

参考资料

1.小学数学第五册

2.小学数学第六册

3.小学数学第七册

4.小学数学第八册

猜你喜欢
应用题创新思维小学数学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