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教学创新

2013-10-09 03:09王德霞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创造性精神

王德霞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教育课程标准的推广,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成为教育界目前关注的热点。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是需要创新的时代。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今天的教改大潮,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也想对所教历史科的教学创新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历史课程需要创新教学。

一、新时代和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知识经济如今已在全球全面展开,时代呼唤着中国需要人才,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呼唤着创新教育的一系列思维,并把它贯彻落实到发展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逐步摒弃传统的教育思路及教育举措,开创新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举措。增长知识,培养人才,提高觉悟是历史课教育的重要目标,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要求中学历史课教学紧跟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历史知识本身的特点要求创新

历史是一门复杂的社会学科,它是过去历史时空内历史现象的综合再现。因此它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也比较多,因此教材由于篇幅所限就有所取舍,叙述的比较简略,趣味性少,断层多,很难形成完整的历史现象,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而事实上,历史是生动的,人物是鲜活的,要让学生乐学,有兴趣,就必须在讲课时,加进“新”东西:新鲜、新颖、新奇、有吸引力的新内容,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照本宣科。

历史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呢?

(一)培养创新意识

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一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根据初中学生好奇性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进行大胆想象,智力冒险是合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独创性人才。如以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做人之所不见。从而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每一堂课,我都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的想、问、辨。有些问题在老师看来是多么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的禁止和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很难具有创新意识。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对学生的关心、尊重及尽责的美好情感,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效应,从而转化为创造性和内驱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主动性、创新性。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

“疑乃学之始”。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本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对于神机妙算、遇事先知的“知多星”诸葛亮,我认为教材只从正面谈到他的智慧、才能,而历史上的诸葛亮非“不食人间火”的超人,他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当我这样说以后,同学们立即来了兴趣,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提出了诸葛亮的不聪明之处:①用人多疑,不会招贤;②事无大小,亲自过问;③实无大事,缺少勇气和判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这一行为本身就蕴含创造思维的火花。为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可不可以那样。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大胆提出问题,不唯书,不唯上。“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它的关键在于“新”和“异”,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当然,“新”和“异”并非随心所欲,毫无根据。

三、历史练习方式的创新

兴趣不但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历史学科记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如果我们通过习题创新,利用开放性习题的教学功能,挖掘博大精深的历史内涵,就能使学生的学史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在做练习时,我们允许而且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爱好,完成具有个性化的作业。如在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时,擅长绘画的同学,有的在故事中插入自己创作的图画;有的甚至将成语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有书法爱好的同学将搜集来的甲骨文书写成书法作品,有雕刻特长的同学干脆从酒楼要来一些龟壳,直接将搜集来的甲骨文“仿真”到龟甲上。这些图文并茂,神情兼备,充满个性化的作业,一改传统作业的老套、古板,学生思维。

最后,创新思维精神的具体培养,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我们强调创新思维精神,并不是说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相比,是处于次要的地位。如果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那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并重的,更无主次之分,没有必要作一个“排队”。轻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专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终将会使创新思维意识的训练流于形式。只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而忽略创新精神的思维训练也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因此,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必须从搞好历史基础知识的教与学人手。

第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从本质上说,即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一点认识,而不是去死记模式化的固定结论,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僵化定势,展开思维飞跃的翅膀,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寓论于史,史论结合。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精神,尊重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地位,让中学历史教学气氛活跃起来。然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智慧潜力过程,则是一个浩大的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中学历史教材编写者以及具有创新思维精神主体的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对此我们是有信心和决心。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创造性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