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活动发挥育人功能策略研究

2013-10-12 09:14周久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育人院校职业

周久军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湖北武汉430074)

高职校园内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也成为考察当代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窗口。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发挥学生活动育人功能,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素质教育等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研究好高职院校学生活动育人功能实现策略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建设工作的迫切任务。

一、高职院校学生活动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活动育人就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震撼学生心灵的活动,发掘学生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体验生命的价值,让活动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教育培养的重要阵地。开展学生活动,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他们的眼界,给学生提供多方面发展的空间和可能,增加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获得集体认可、获得成就感的机会,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适应育人为本教育发展观,需要发挥大学生活动育人功能

育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的能力和人格培养的倾向,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以及人的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强调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要教育学生学会动脑、学会动手、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高职院校学生的这些知识、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不仅靠教学过程中的育人环节,也依赖“第二课堂”系列学生活动育人环节。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在学校育人活动中具有拓展功能,并且是保障学生知行合一达成德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

(二)适应人才培养质量工作,需要发挥大学生活动育人功能

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内涵来讲,高职院校学生不仅仅要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关键是要掌握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管理能力[3],尤其是能够在生产管理服务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和提供优质服务,解决生产、管理、服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园里的成长,不仅表现在语言表达、环境适应、沟通交往、团队合作、组织协调、信息处理、继续学习、判断决策、心理承受、自我保护、工具使用、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还表现在积极思维、诚信品质、感恩心态、热情形象、责任意识、坚韧意志、专注细节、追求完善等职业素质提高上。这些职业形象、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升,不仅仅需要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更需要“第二课堂”活动的拓展功能,以实践活动来训练学生,使其获得职场的初步经验,发现自己在职业适应性方面的差距,及时弥补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发挥大学生活动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知、情、意、行诸要素的相互影响与促进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思想品德方面知识的不仅限于说理,还必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际活动来进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也是要靠提高认识、参加活动获得,因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丰富情绪体验、表现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训练,增强其自觉性,克服盲动性和被动性,才能保证学生的认识付诸行动,并且能坚持下去,成为性格特征。高职院校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包括六个方面,即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这六个方面可以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遵从了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活化思想道德认知、培养思想道德情感、锤炼思想道德意志、强化思想道德行为,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二、高职院校学生活动发挥育人功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活动时,主要关注学生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作用,着眼于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而没有更好地发挥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力方面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参与不足,学生活动育人覆盖面不够

虽然学校各类活动多,社团组织多,文体竞赛多,但是往往参加者只是一部分学生干部和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大多数仅局限于说、拉、弹、唱、跳、演等文艺活动形式和篮、排、足等体育活动形式,未能切实地考虑各种学生群体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源特点、不同的专业分布,多数学生未能参加到学生活动中,并且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越不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在覆盖率上存在严重不足。

(二)缺乏特色,学生活动育人参与率不够

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品质、实现人的全面为目标[4]。但是,学校、二级院(系)、班级承办或举办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未能科学界定活动主题和内容,未能听取广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形式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未能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绝大多数的学生活动陷于“为活动而活动”的不良局面,受众面狭隘,不能体现学生“自己的活动自己办”的思想,学生活动的育人功能在参与率上存在严重不足。

(三)缺乏规划,学生活动整体性育人作用不够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活动主要涉及学生处、校团委、体育部、招就处和各二级学院。理论上这些部门组织的学生活动应当互通、不宜重复,但事实上呈现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局面,未能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发挥学生活动在影响学生“价值判断、行为训练、素质内化、道德实践”等方面一致性作用。同时,由于缺乏整体的学生活动体系构建,许多活动成了简单层次上的运行和操作。学生活动如果不能系统化、整体化的设计和组织,也就不可能在价值内容上体现学生活动育人功能所必须的反复强化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学生活动发挥育人功能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时间短,不可能给予教育者有很多时间来组织实施许多的活动。因此,在学生活动内容策划上,就要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整体布局,突出科学性和系统性,特别是要重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的作用,才可能发挥具有高职特色的学生活动育人功能。如果强调面面俱到,或者只流于热闹形式,或者零散的一些文化娱乐体育活动,都不可能实现学生活动的育人目的。

(二)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育人为本教育思想要求教育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和他们的期望[5]。因此,活动育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个体上体现为“主动参与”,在群体上体现为“全员参与”。在学生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策划上,要考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要考虑他们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要考虑他们对未来职业的需求和准备。如果忽视大学生主体的未来和现实需求,尤其是职业和发展需求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在发挥育人效果持续性方面肯定难以得到保障。

(三)目标导向的职业性

育人为本教育思想要求“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为人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6],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活动的特色就在于强调职业性即职业导向,就是在促进学生提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职业适应性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持续性发展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围绕“积极思维、诚信品质、感恩心态、热情形象、责任意识、坚韧意志、专注细节、追求完善”等职业素质开展教育活动和实践训练,从而保障具有高职特色的学生活动育人功能的实现。

四、高职院校学生活动发挥育人功能的主要策略

(一)科学制定学生活动建设方案

科学制定学生活动建设方案,就是按照整体规划、系统实施、分步推进、项目管理的思想,按照“大目标、小活动、成系列”的整体思路,构建具有教育功能和素质拓展功能的学生活动体系,把所有的学生活动从提升素质、提高能力出发,整合为学习引导教育、综合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活生存教育、礼貌礼仪教育、社会实践教育6个方面来整合校内外资源,着重强化6个方面的内容,即高职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定位、学习主体角色转变的知识与方法。防自然灾害、防人身伤害、防财物受损、防火防盗、防心理失衡的知识和方法。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的知识和方法。培养与人为善及开朗活泼的性格、锻炼强健体魄、懂得自主自信自律及自发、获得自信与荣誉、不断磨练与挑战自我的知识和方法。个人形象设计、礼貌礼仪、待人接物、情境表达的知识和方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的知识和方法。以学期为单位,并按专业人才培养阶段性目标,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育教学过程、进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进学分系统,通过学校人才培养制度设计保障学生活动的育人过程和育人功能。

(二)明确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

根据“全面化发展、职业化成长”的素质教育理念,将分别由学工处、团委、组织部、招生就业、体育工作等部门各自开展的各类学生活动,系统整合为社团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心理活动、生涯规划活动、公益活动等专题项目(如表1),强调在规划缩减活动的数量上避免学生活动的重复性,保证育人功能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表1 学生活动内容体系表

(三)遵循学生活动育人功能的实现规律

各级各类学生活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展现学生风采,包括展示精神风貌、展示青春活力、展示聪明才智。第二,拓展学生素质,包括塑造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第三,弘扬传统文化,包括体现文化素养,弘扬主流旋律,构筑精神支柱。第四,服务青年成才,包括陶冶道德情操,开阔社会视野,锻炼职业能力。第五,构建和谐校园,包括营造高雅氛围,丰富校园生活,创造良好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活动建设要遵循大学生思想行为形成规律、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组织学生活动的辅导老师团队应当按照活动育人功能实现规律和表现形式(如表2),引导并组织大学生参与、完成预期的活动任务,真正在“影响学生观念、改善学生行为、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自觉”方面体现学生活动育人功能,并在对学生的观察和考查活动中予以评价和指导改进。

表2 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实现规律示例

(四)营造“互动体验”的学生活动育人氛围

学生活动的拓展目标靠学生实际参与训练才可能实现。通过创设或直接利用校内外生产车间、实训基地的真实场景,围绕环境适应、竞争合作、沟通交往、意志责任、心灵成长等主题,与工作现场紧密结合,与身边典型互相比较,与周围人物相互沟通,与未来生活一起融通,使学生切实获得职场职业礼仪、职业仪表、职业气质、人际沟通的基本经验。在活动训练过程中,特别强调“师生对话、同学分享、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强调活动育人意义在对话中产生、在经历中产生、在应用中产生的思想。通过营造“互动体验”的学生活动育人氛围,使学生真正获得“正确认识并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达到和谐状态”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的主要任务是:(1)讲授,强化意识;(2)组织,提供资料;(3)策划,创造机会;(4)训练,导向行动;(5)召集,交流沟通;(6)评价,考察结果。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1)听讲,感悟精神;(2)阅读,丰富知识;(3)参与,增长见识;(4)尝试,学以致用;(5)分享,激励自信;(6)自评,引导自觉。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要强调“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分层参与增才智--评价表彰促提高--反思总结再完善”的“互动体验”运行机制,以保障主题活动的实效性。并且注重分层次开展,同一个主题的活动从一年级到三年级,要求层层递进,内容螺旋上升。

(五)发挥学生活动文化品牌的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在服务学生素质拓展、繁荣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示范效应。学生活动品牌以其传播的影响面和影响程度,易于被学生认同、易于吸引学生参加、易于促进学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积极参与到其他活动中去。比如,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举办以“弘扬技能文化,育炼职场英才”为主旨举办“技能文化节”,开发出完善的“技能大赛场”板块。以“第二课堂”为平台,按学生兴趣方向,通过科技兴趣小组等形式积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坚持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并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掌握有利于谋职就业的技能群。在学生活动文化品牌创建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倡导“一系一品”、“一专业一品”、“一班一品”、“一社团一品”要求,突出专业特点、群体兴趣特点和本校文化特点,更易于形成点面结合、突出引领、共同发展的作用。

[1]胡晓.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学生活动文化体系[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2][4][5][6]翟博.育人为本:教育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N].中国教育报,2010-11-23.

[3]刘刚.技术人文教育——高职院校的战略选择[J].职教论坛,2011(36).

猜你喜欢
育人院校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