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其研究状况的文献分析

2013-10-14 05:37李芳芳顾申姜安丽
军事护理 2013年23期
关键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

李芳芳,顾申,姜安丽

(第二军医大学 护理学院,上海 200433)

随着护理学一级学科定位的明晰,更多的院校获得研究生培养资格,但是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仍未进入规范化阶段,权威性管理规范的缺失加重了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担忧。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阶段之一,课程设置情况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目前仅有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中给出过课程设置的相关规定,但由于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且该方案目前仍为试行,这一课程设置要求尚未得到护理院校的完全接纳和认可。此外,这一方案仅针对专业学位,对于科学学位的护理学研究生教育起不到规范作用。因此,关于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管理规定仍处于缺失状态。本研究通过对目前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及选取标准 以“护理”+“研究生”+“课程”为关键词,检索了维普和清华同方两大数据库,检索时间段为1991-2011年,结果显示相关文献很少。故将关键词扩展为“护理”+“研究生”+“教育”重新检索,再逐篇筛选,共获得论文91篇。文献入选取标准:只要内容中涉及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均纳入本研究。除杂志外,研究者在中国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论文库中分别检索到与相关博士和硕士论文各1篇,一并纳入分析。

1.2 文献整理

1.2.1 文献分组 排列文献目录,整理汇总来源杂志、作者单位、发表年份和内容类别。在初步阅读文献后,依据相关程度将文献分为两组:一组是直接相关文献,主要内容就是研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情况,共计17篇(表1);另一组是非直接相关文献,指提到课程设置,未说明具体内容的文献,这组文献基本是探讨在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时提到课程设置,指出了我国目前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但并未对具体应包括的课程予以说明。

表1 与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直接相关的文献

1.2.2 文献分析方法 对非直接相关文献,依据文献列表,摘录相关部分于表中,再对内容进行分析;对直接相关文献,则依据内容进一步分类,同类间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2 结果

2.1 91篇文献的基本情况 如发表文章的杂志、发表年限、作者单位和文章主要内容见表2~5。

2.2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特点

2.2.1 以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为基础课程的整体结构所关注的问题是根据培养目标应设置哪些课程,如何设置这些课程,如何使各种内容、类型、形态的课程结合以达到整体优化的效应[1]。文献内容提示,目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基本参照的是医学专业,主要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四大课程类型构成[2-4],这与一直以来护理学定位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的学科定位有密切的关系。在四类课程中,公共必修课为政治理论、英语、统计学等课程,是各专业研究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专业课通常是在学生进入科室后学习,因此在课程学习阶段只有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可以反映出研究生专业和研究方向的不同。有学者认为,这样的课程体系还未自成体系,不具有护理专业特色[5],但更多的学者认为是由于护理院校师资不足,开设的专业课程数量有限,因此护理专业研究生不得不选取与医学硕士研究生一样的课程[6-8],这才导致了课程设置上的专业特色不明显。此外,有研究[9]指出,目前国内院校的课程结构也有不一致之处,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课程结构为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方法课和专业课。研究者认为,这一不同事实上仅是课程分类方法的不同,协和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课是从课程内容加以区分,而常规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则是从课程性质加以区分,二者并没有根本矛盾之处。但不同的分类名称使得院校间的比较存在困难,并可能造成护理学研究生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迷惑,给研究生教育管理和评估带来不便,因此统一课程结构应该是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管理者需要探讨的问题。美国护理学硕士教育课程结构包括了硕士学位核心课程,高级护理实践核心课程和专科课程[10-11]。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护理学硕士课程设置的研究是围绕核心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的构建来进行的[12-13],这似乎在传达一个信息,即一部分学者已经选择了这种课程结构。但教育专家指出,选择具体的课程结构模式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从而强化课程的整体功能[1]。我国现有的研究生课程结构是在多年研究生教育中形成的,层次简单且清晰,各类型课程的内涵已经得到研究生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因此建议护理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在确定课程结构时应持审慎的态度,既考虑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应考虑与国内研究生教育语言的一致性。

表2 文献来源杂志

表3 文献发表年份分布

表4 文献作者单位分布

表5 文献内容分布

2.2.2 以各自的培养目标为依据 由于没有强制规定,因此,现有各院校的护理学硕士课程均是依照各自的培养目标来建立课程体系。文献[4,7]提示,由于院校间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同护理院校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具有较大差异,各种课程类型所提供的课程内容相差较大,课程的数量、学时也都有较大的区别。比如依据谢燕等[9]的研究,在27所招收护理学研究生的院校中,开设护理教育与护理管理学课程的院校有18所,开设护理理论课程的有17所,开设护理研究课程的只有12所,开设高级临床护理学仅有6所院校;而且各院校开设的同名课程中,其学时、学分及具体教学内容也有不同,这直接导致了各院校培养的人才在基础知识储备上就存在差异。与此同时,多位专家在文献中指出,国内各院校的护理学研究生培养目标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谢燕等[9]通过比较中、美和中国台湾地区院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指出中国内地院校护理硕士教育培养目标比较宏观,对学生综合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具体要求较少;何朝珠等[14-15]调查发现,国内护理研究生培养目标缺乏统一性、专业性、规范性和目的性,各院校自成体系;此外,目标叙述比较笼统,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指导性不强[16]。由此可见,要改善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其根源还在于明确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构建内容具体、护理专业特色明显,能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而作出相应变化和改革的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中要明确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各校设置课程目标和具体课程时有章可循,以保证护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9,16-17]。

2.2.3 与美欧国家有明显区别点 有多篇文献将我国现有课程体系与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相对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发现我国与美、欧、日、韩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护理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有明显差别。从总体上,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与欧美有一定的区别。美国对硕士生教育强调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训练,强调课程学习[18]。从护理研究生教育来讲,区别更为明显。袁长蓉等[10,19-21]比较了中美两国研究生课程设置,指出美国的护理硕士课程结构分为三个板块,包括研究生核心课程、高级实践护理核心课程和专科课程。前两者由美国护理学院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 )所确定,后者由专门的护理机构所确定。5所美国大学提供的课程门数平均为19门,其中又以专科课程所占比重为高,直接突出了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特色和面向临床的目标指向性。在比较中,该研究还指出两国课程结构中知识点比重分布的巨大差异,美国课程中66.7%的比重给了专业课,而我国31.6%的学分比例给了英语和政治课。即使是比例相近的科研基本方法的课程,其侧重点也有明显不同,中国的科研课偏重医学公共科研基本理论与原则的讲授,美国的科研课完全结合护理专业,讲授临床实践环境中问题的发现、循证护理、护理研究结果的临床应用。通过访谈,研究者还指出,由于国内护理研究生教育开展时间还很短,课程设置的专科化特征还未形成,不少国内的师生反映,与其他专业相比,本专业的课程选择余地不大,本专业课程的设置在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 讨论

3.1 研究生教育问题分析到位,解决尚待实践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了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清晰地指出这些问题的根源来自于护理学科自身的定位[3,22]。由于长期以来护理学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的定位,使得研究生教育者在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类型、专业方向上纠结不清,从而导致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一直无法明确,并进而影响到后续的课程设置、课题选取、毕业答辩等各个环节。随着2011年护理学一级学科地位的确立,这一根源问题已经彻底厘清,一批新的院校获得研究生培养资格,护理学研究生教育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因此,高等护理教育者应尽快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迅速明确二级学科的设置,以及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专业方向设置、各方向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的要求,并尽快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或体系,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展认证或评价,从而为新一轮的发展指引方向,切实保障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3.2 问题分析多,实际研究少 在筛选获得的文献中,直接研究课程或课程设置的有17篇,其余文献除少部分是介绍本单位研究生培养状况外,均是在对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问题进行分析。就问题分析而言,文章普遍认为现有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基本沿用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护理专业课程数量不多,缺乏人文色彩,不能反映护理专业特点,未形成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3-4,21];此外,由于各院校对护理专业硕士教育的核心知识体系尚未达成共识,因此院校间课程设置有比较大的差异。文章普遍建议应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并建议设立专门的学术机构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知识体系构建和合理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研究。但从实际检索到的研究文章来看,对于这个课题开展的研究还相当少,关于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并未形成意见一致的、有约束力的研究成果或管理文件。

3.3 单点研究多,系统研究少 在17篇直接相关的文章中,从内容上看,5篇涉及中外研究生教育或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含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1篇),2篇是关于研究生核心知识体系的构建,1篇为研究生核心课程设置,2篇为应用Delphi法对中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力和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1篇),另7篇为开设某一门课程的经验和分析。前10篇文章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方面的研究有如下几个方向:一是通过与发达国家现状的分析和比较以发现自身差距来指引方向;二是通过研究构建符合我国现状的研究生核心知识体系,以此指导课程设置;三是直接针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专家咨询研究;四是新的硕士课程的开发。但是分析中我们也发现,这部分文章其研究者来自不同的单位,研究之间的相互关联不大,在研究次序上体现不出先后承接。这说明,对护理学研究生课程设置这一课题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直接影响到研究的科学性、深入性以及研究结果的权威性。

3.4 以早期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为研究主体到2010年为止,我国有六十多所院校可以招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而从已发表文献来源单位看,以协和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南大学和山西医科大学四所学校开展研究最多,其他学校发表的文献比较少,数量也比较平均。这一方面与学校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校开展护理研究的特定方向有密切关系。此外,从文献的内容来看,大多数院校发表的文章集中在对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发现问题的思考,这些都表明目前多数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护理院校仍处于经验积累阶段或者说是问题发现阶段,而对如何解决问题还未形成研究的结果,这也表明我国对于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仍处于开始阶段。

4 小结

长期以来,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受二级学科定位的影响,培养方向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在课程设置上参照医学专业,课程缺乏护理特色;文献指出,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英语及政治课程占相当大比重,而专业课程数量少,体现不出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满足不了研究生学习需求;由于缺乏标准,各护理院校在研究生培养中依据各自的条件开设课程,导致了院校间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学时等存在显著差异,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护理教育者虽然已经认识到以上问题,但受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的限制,现有的研究仍局限于问题原因的分析,而真正开展的研究还比较少,方向比较单一,并缺乏系统性,导致形成的研究结果缺乏权威性,对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意义不足。此外,前期研究受限于二级学科的定位,是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进行的研究,随着护理学一级学科地位的确立,困扰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的根源问题得以解决,护理学研究生教育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而在新背景下,护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目标、体系都将出现新的变化,因此,护理教育者必须依据一级学科的定位,通过缜密的研究确立合理的学科体系,并依据这一体系指导研究生教育,明确研究生培养的专业方向、培养类型以及对应的培养目标,以此来构建合理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并通过科学的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1]汪霞.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79-187.

[2]姜安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15年实践与发展思考[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7,21(3):733-735.

[3]沈宁,牛学胜.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华护理教育,2004(2):57-59.

[4]李峥.我国护理专业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护理管理杂志,2006,6(3):12-13,15.

[5]程青虹 王子迎.对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缺陷与对策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11-13.

[6]李淑花,商临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现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9(3):582-584.

[7]沈勤,孙秋华.我国部分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现状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5):31-32.

[8]刘丽,曹枫林,范秀珍,等.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0,7(4):184-186.

[9]谢燕,于兰贞.中美部分院校护理硕士教育核心课程比较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48-51.

[10]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42-44.

[11]侯晓静,SheilaA.Ryan.美国硕士学位护理教育标准及其对中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2):317-319.

[12]张妲,沈宁.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核心知识体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47-349.

[13]孟小平,王磊.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核心知识的初步探讨[J].家庭护士:下半月,2007(9):80-81.

[14]何朝珠,李鸿艳,衣玉丽,等.国内外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46-47,55.

[15]单伟颖,于海华,梁迎辉,等.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4):296-299.

[16]饶艳华,曹梅娟.我国护理硕士教育培养目标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4):370-371.

[17]刘晓英,马丽和.我国护理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现状与发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9):897-899.

[18]王永盛.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3):30-37.

[19]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6.

[20]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中美护理研究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8,7(1):3-8.

[21]蒋鹤生,李保红,王琳,等.美军护理麻醉研究生教育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8B):73-74.

猜你喜欢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