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2013-10-16 09:4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头针中风病后遗症

覃 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中风后遗症是中风后遗留有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舌强语蹇、肢体偏身麻木等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以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舌强、语言蹇涩、精神意识障碍为主。由于现代医学抢救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显著下降,但其致残率却无明显降低;大多数脑卒中患者都不同程度地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或劳动能力,生活质量普遍低下,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笔者近年来运用头针结合体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我院针灸科5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2~75岁,平均6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其中缺血性中风17例,出血性中风8例。对照组男17例,女8例;年龄45~72岁,平均63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4年;其中缺血性中风12例,出血性中风13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病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实行)》[2]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3]。①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②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③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④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以上主症,或1个主症2个次症,并结合发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以及头颅CT或MRI的检查结果确诊。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42~75岁之间;②符合脑梗死、脑出血、混合性脑卒中的诊断;③病程在3个月~4年之间;④排除具有严重的心、脑、肺、肾合并症,全身状况较差,病情稳定者;⑤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年龄或病程在规定时间外;③具有严重的心、脑、肺、肾合并症,全身状况较差,病情不稳定者;④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头针 参照张红星等[4]针法,选用《中国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头皮针运动区 (即顶颞前斜线 )位于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自前神聪穴起至悬厘穴的连线,将全穴线分为5等分(上1/5主下肢瘫痪、中2/5主上肢瘫痪、下1/5主面瘫),一般选取上1/5和中2/5两段运动线区;头皮针感觉区 (即顶颞后斜线 )在头部侧面,头顶至头颞部,位于运动区之后,与之相距1.5寸,自百会穴起至曲鬓穴的连线,亦将全穴线分为5等分(上1/5主下肢感觉异常、中2/5主下肢感觉异常、下1/5主部感觉异常),一般选取上1/5和中2/5两段感觉线区。据上运动障碍取运动区,感觉障碍取感觉区,同时患运动及感觉障碍,则取运动及感觉区。

2.1.2 体针 取百会、廉泉及患侧肩髃、肩髎、曲池、合谷、风市、阳陵泉、悬钟、太溪、太冲等。体针各穴行平补平泻,以得气为主。

2.1.3 操作方法 令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暴露头皮,分开相应局部头发,取毫针快速平刺入头皮下,沿皮下推进至帽状腱膜下层,当手的指下感到不松不紧而有吸针感时,并用另一手同时循揉头皮运动及感觉区的周围经络区,以促使气至病所,留针期间行针1~3次,然后针体针。在体针上选取4组穴位接上 G6805型电针治疗仪,使用连续波刺激20~30min,每次针灸时间为30min,同时用特定电磁波局部照射30 min。针刺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1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为休息时间。

2.2 对照组 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血塞通注射液0.4g,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配60mg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每天1次,14 d为l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3.1.1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改变评定标准[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0~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缺损分降低90%以上为基本痊愈,46%~89%为显著进步,18%~45%为进步,18%以下或增加不足18%为无变化,缺损分增加18%以上为恶化)。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有效。

3.1.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6]。临床疗效判定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显效和有效三者比率之和。

3.2 治疗结果 如表1所示,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对中风后遗症治疗均是有效的,但治疗组在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治疗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中风病因为风、火、痰、瘀,诱因为忧思、恼怒、嗜酒、过劳。病机为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偏颇,气血逆乱,而发生中风。中风后遗症是一组复杂的症候群,其病理特点是气虚血瘀,阻于脉络,筋肉不得濡养,阴阳失衡,而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等[7]。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诸多方法中,以针灸对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最为明显。

本临床观察中,头针为重点选穴,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头针是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及患者功能保障的情况,在头皮相应刺激区进行针刺治疗,具有调整阴阳,疏通气血,醒神开窍之功。除此之外,肩髃、曲池、合谷等均为手阳明大肠经穴,能疏通上肢经络,活血祛风,行气通络;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亦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能通调三焦气血;阳陵泉、悬钟为足少阳胆经穴,能疏通少阳经气,强壮筋骨;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能疏肝解郁,平肝熄风。头针结合体针,在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效果,能明显促进患者患侧肢体的恢复,其操作方法简便、有效,适合在临床推广。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疾病分类 (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3]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张红星,张唐法.头针治疗中风病33例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8):41.

[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疾病分类 (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7]徐翔.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B):343-345.

猜你喜欢
头针中风病后遗症
春天的“后遗症”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探析古今中风病的发病机制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基于混沌和替代数据法的中风病人声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