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释意理论学派指导下的口译学习

2013-10-21 21:07高晓燕赵旋
卷宗 2013年6期

高晓燕 赵旋

摘 要:释意理论在中国传播以来,对中国译界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口译理论指导口译实践的补充起到了重要作用。释意模型是释意理论的创造性成果。它提出了“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达”的翻译程序,有助于研究口译过程的各个环节。这对口译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释意理论;翻译模型;口译学习

1 引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之间联系的日益密切,口译工作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我国要更好的参与世界竞争中,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口译人才。尽管国家高校每年为国家培养大量口译人才,高水平的口译人才仍然处于紧缺状态。口译学习对于口译人员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探索到一套好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口译能力培养。

2 释意理论内涵层面阐释

在释意理论创立之前,很多翻译理论关于翻译过程的解释是理解与表达两个阶段。然而释意理论学派认为翻译过程有三个重要阶段: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达。也就是说,释意理论提出了一个核心思想,即翻译程序的三角模型。这也是释意理论的创造性成果,它打破了“理解- 表达”的思维定势,提出了“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达”的翻译程序。

释意学派认为:口译是一种以意义传递为目的交际活动,为了实现意义的充分传递,口译员必须对源语讲话进行释意;释意需要口译员的认知补充,而认知补充是一个口译员的与语言知识、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语境知识相结合的过程。释意学派还认为:源语讲话的信息意义不是由讲话文本的语言结构决定的,而是口译活动主题(译员)和客体(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所以结构主义所倡导的语言分析法不能用于口译研究。释意学派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形式主义的拒绝,表明她们在口译研究工作中大胆摆脱了传统英美分析哲学的影响;她们对口译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重新界定,对意义的崭新理解,充分反映了她们的体验学观,表明释意学派的口译研究正在向认知心理方向靠拢。

实际上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思维语”理论已经告诉我们:思维先于语言,大于语言,语言对思维有促进作用;人类的思维有语言思维和非语言思维两种形式。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人的思维有精细程度上的不同,口译过程中源语讲话的题裁和内容对意义是否能够脱离语言外壳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口译过程中意义可能不会百分之百地脱离语言外表,“脱离”现象也不太可能自始至终地发生;口译员在对源语语篇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自然语言仍有可能是意义的载体之一。

3 释意理论对口译专业学习的启示

释意理论提出的翻译程序的三角模型对口译专业培养模式大有启示意义。“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达”的三个层面恰恰是培养口译人才过程中的三个重点阶段。

阶段之一:在基础阶段口译专业学生应该加大理解能力培养,学习合理的相关语言课程。这样,口译学生在进行口译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应该能够有非常优良的学习基础。

阶段之二:“脱离原语语言外壳” 主要是指口译过程中关于话语意义理解后在表达之前的瞬间阶段。这里主要需要口译学生具备一定的口译记忆能力、口译笔记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为主的相关口译能力,这一阶段学生应提高自身“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能力的培养。

阶段之三:“表达” 主要是指在话语意义理解并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后,进行意义表达的重要阶段,这是语言产出的阶段,学生不但要掌握正确的语法知识、语用规则、口译技巧,还要通晓本族语与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诸如包含谚语、成语、名人名句、神话故事等在内的口译知识储备,这需要强大的口译相关知识课程做后盾。

前面提过,释意理论的三角模型恰恰是培养口译人才过程中的三个重点阶段,因此进行口译专业的有针对性学习很是必要。以此为出发点,不同的训练阶段口译专业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应包括口译技能训练,口译相关知识训练。那么,根据仲伟合提出的口译员的知识结构公式,我们了解到译员知识结构= 语言知识板块+ 百科知识板块+ 技能版块。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在三个重点训练阶段“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达”,在每个阶段都加入译员知识结构的训练内容。

3.1 “理解阶段”的学习

作为口译,第一个需要过克服的难关就是理解。然而目前的口译学习中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英译汉中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很多口译学习者花大量的时间是在解决“听不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背后,还存在着诸如语法、句法、阅读能力、词汇能力等相关问题。因此在理解阶段的训练中要加强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因此在原有的语言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还应增设以增强解能力、逻辑能力的快速阅读等相关的学习。

3.2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阶段”的学习

根据释意学派的理论,在原语和目的语之间有“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过程,译员在听辨有声语链的同时会迅速启动相关的认知知识和主题知识,并根据语境摆脱原语言的形式,形成概念,而他记忆的也恰恰是经过加工后的信息意义,而不是语言(刘和平,2001)。因此,这一阶段训练学习者应重点是以口译记忆、口译笔记为重点的口译技能技巧学习,也要尽早学习口译记忆和口译笔记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自己在听到意义进行理解后如何快速进行“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有必要加强口译记忆和口译笔记的学习和练习。学生掌握了口译笔记方法后,在将其运用到交替传译的课程学习中,这样就会为以后的交替传译等练习和实践的顺利进行打下一个方法基础。

3.3 “表达阶段”的学习

在释意理论翻译三角模型的最后阶段—表达阶段,这里口译学习者主要培养自身英语、汉语表达能力,英译汉或汉译英的翻译(主要是口译)技巧,以及学习一些临场的应对策略等。另外,还要学习英译汉口译技巧、汉译英口译技巧、口语临场技巧。这样,就能使得自身有计划、有步骤地学到技巧从而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即将开设的包括会议口译、交替传译在内的高级口译模拟和活动之中。综上,本文提出了以释意理论的核心内容—翻译程序三角模型为中心的口译专业学生学习方法,在每个训练阶段给予了阐述,并把仲伟合提出的译员知识结构公式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内容。应该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也不是完全孤立的,只是各有侧重罢了。

4 结语

释意学派的翻译理论在中国传播以来,为我们的口译学习、教学与研究工作提出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在口译人才大量缺乏的今天,单纯的依靠研究生阶段培养的口译人才远远不够。目前,全国已有十多所高校在本科阶段设立了翻译专业,还有一些高校招收口译专业方向的学生。口译专业人才學习模式的探讨就成了重要的话题。无疑,口译专业学习指导是这一问

题的焦点所在。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不仅仅是提高口译人才培养高质量的需要,也是口译教学研究、口译研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D ·塞莱斯科维奇,M ·勒代雷. 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汪家荣,等,译. 北京:旅游出版社,1990.

[2]勒代雷.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刘和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刘和平.释意学派的理论对翻译学的主要贡献[J]. 中国翻译, 2001(4):62- 65.

[4]刘和平.口译技巧[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5]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6]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中国翻译,2003(4):63-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