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加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2013-10-26 04:55刘程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通率氯吡格雷

刘程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加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刘程光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加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阿司匹林300 mg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首次氯吡格雷300 mg,次日口服75 mg,连用28 d。观察患者血管再通率、再梗塞率与90 d时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药物选用静脉滴入尿激酶。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梗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时心脏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加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近期或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是冠心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ST段抬高型AMI(ST-AMI)具有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1]。目前,对AMI的治疗强调在溶栓、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联合溶栓药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血管再通率仅为50%左右。我院通过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加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份收治68例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3.23±3.21)h,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在68.3岁。梗死部位:前壁心肌梗死(包括广泛前壁、前间壁、前壁)32例,下壁心肌梗死21例,其余心肌梗死15例。

1.2入选标准 入选患者的排除标准:抗血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禁忌者;溶栓药物禁忌者;心源性休克;出血危险性高、未严格控制高血压、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1.3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2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滴入溶栓药物治疗,30 min静脉滴入150万U尿激酶加5%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即刻嚼服阿司匹林300 mg,继日口服100 mg,1次/d;观察组患者在溶栓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即刻嚼服阿司匹林、氯吡格林各300 mg,次日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林75 mg,1次/d。

1.4溶栓再通判断标准[2]①心电图抬高段于2 h内回降>50%。②胸痛于2 h内基本消失。③2 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峰值提前出现(发病14 h以内);具备以上4条中2条以上者考虑再通,但②③的组合不能用来判断。

1.5再梗塞诊断标准[3]①再次出现缺血性胸痛。②再次出现ST段抬高和动态演变。③再次出现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演变;具备其中两个以上条件认为是在梗塞。

1.6观察标准 再通率=再通人数/溶栓总人数;再梗塞率=再梗塞人数/治疗总人数。

1.7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通过SPSS 13.0统计系统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再梗塞率、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比较见表1。由表1可得知,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梗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时心脏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血管再通率、再梗塞率、LVEF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有三个重要因素:粥样斑块破裂、系列凝血反应的激活、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目前,发现有少量冠心病患者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后仍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在加大剂量后,不但不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还引起不良反应,这种现象称之为阿司匹林抵抗。通过临床研究认为,阿司匹林虽然可以降低心血管性死亡,降低再梗塞率,但是仍然不能够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为此,我院通过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

氯吡格林是噻吩吡啶类制剂,可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激活。是一种具有很强抗血小板的药物,能够与血小板发挥协同作用。人体首次服用氯吡格雷300 mg,其抗栓效果可以在90 min内显效,在6 h内稳定,可降低因血小板凝聚而致的血栓70%左右。本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提高血管再通率以及LVEF。

在本组的研究中,通过常规治疗时引入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可明显降低再梗塞率并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LVEF。现有资料表明,对于治疗心肌梗死,应该做到早期溶栓。其治疗的时间越早,患者的死亡率就越低。而我国现今能够直接开展急诊PCI的医院有限,使得很多患者因为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而丧失生命。而本组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加静脉溶栓治疗相对禁忌证不明确的患者,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改善预后。为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减轻压力。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加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再梗塞率以及改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在近期、远期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1] 吴立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10,32(23):3298.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1.

[3] 王化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54):83-84.

467100 河南省郏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猜你喜欢
通率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