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质研究

2013-10-27 02:27乌海燕刘福德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光致发光噻吩共轭

乌海燕,刘福德,王 娟,周 勇

(天津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384)

聚噻吩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共轭高分子材料,其合成方法可分为金属催化偶联法[1]、电化学氧化法[2]及FeCl3氧化法[3],其中FeCl3氧化法简便易行.近年来,聚噻吩衍生物在光伏电池、电致发光材料、电磁屏蔽材料、导电涂料、传感器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4-6],其光电性质对选择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例如Scharber[7]绘制了本体异质节光伏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与给体材料带隙Eg及LUMO轨道能量ELUMO的关系图,表明带隙Eg及ELUMO的良好匹配是影响光电转换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以无水Fe-Cl3为氧化剂的化学氧化聚合法[7]制备了3种聚噻吩衍生物,并对其光电性质进行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药品及仪器

实验药品包括:3-甲基噻吩、3-己基噻吩,北京麟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噻吩、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DMF)、水合肼、无水三氯化铁均为化学纯试剂,天津江天统一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实验仪器包括:UV-33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公司产品;F-4500型荧光分光光度光谱仪,天津兰立科电子有限公司产品;FL3-212-TCSPC荧光分光光度计,法国Jobin Yvon公司产品.

1.2 3种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聚3-己基噻吩的合成:氮气保护下,向干燥四口瓶中加无水三氯化铁7 g和经干燥处理的氯仿15 mL,搅拌10 min后冰浴降温,0~5℃下滴加1.68 g 3-己基噻吩与10 mL氯仿的混合液,滴毕冰浴下反应6 h后,于室温下继续反应24 h.抽滤,水洗滤饼至滤液无色,干燥得到墨绿色片状固体1.56 g,收率94.2%.采用类似方法合成得到:聚3-甲基噻吩黑色粉末,收率75%;3-甲基噻吩与噻吩共聚物褐色粉末,收率78%.

1.3 性能测试与表征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根据3种聚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好坏,在室温下将样品溶解于DMF中进行测试,光区测量范围在280~700 nm之间.

(2)荧光光谱分析:同浓度下将3种聚合物的DMF溶液置于石英皿当中,以聚合物最大紫外-可见吸收波长为激发波长对聚合物进行光激发,得到相应的荧光发射谱图.

(3)光致发光光谱分析:采用FL3-212-TCSP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对3种固体聚合物光致发光性能进行检测.首先对材料进行激发谱图的扫描,从中选取最强激发峰作为固定激发波长,在400~750 nm之间对材料进行荧光发射图谱的检测,从而得到聚合物的光致发光图谱.

(4)循环伏安曲线测定:采用三电极体系(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片为对电极)测定3种聚合物的循环伏安曲线.电解质溶液为0.1 mol/L的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氯仿溶液,二茂铁为内标.

2 结果与讨论

2.1 聚合物光谱分析

2.1.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以DMF为溶剂测定3种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3-甲基噻吩与噻吩共聚物(聚合物A)在315、363 nm处有吸收峰,分别归属于噻吩环的π→π*电子跃迁以及整个聚合物中共轭链的π→π*电子跃迁.聚3-甲基噻吩(聚合物B)和聚3-己基噻吩(聚合物C)分别在379 nm和435 nm处有吸收峰,归属于聚合物中共轭链的π→π*电子跃迁.对比3种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知,聚3-己基噻吩λmax高于其他2个聚合物的λmax.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噻吩环3-位长链烷基的引入,在提高聚合物溶解性的同时使得聚合物分子质量增大,共轭链增长,λmax增大[8].

2.1.2 带隙分析

带隙又称为禁带宽度,带隙Eg与波长λg之间的关系为λg(nm)=1240/Eoptg(eV),λg取聚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峰的起始点.聚合物A的DMF溶液的λg为431 nm,计算得光学带隙Eg为2.87 eV.聚合物B的DMF溶液的λg为525 nm,计算得光学带隙Eg为2.36 eV.聚合物C的DMF溶液的λg为542 nm,光学带隙Eg为2.28 eV.3种聚合物的带隙大小顺序为:C<B<A.聚合物C的带隙低于聚合物A 0.59 eV,低于聚合物B 0.08 eV,具有较低的光学带隙.由此可知,噻吩环上3位烷基取代碳链的引入和增长使得聚合物的光学带隙降低.

2.1.3 荧光光谱分析

同浓度下对3种聚合物的DMF溶液进行荧光光谱的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当激发波长为360 nm时,聚合物A在470~580 nm之间出现较宽荧光发射,强度较小,荧光发射波长最大为518 nm.当激发波长为377 nm激发时,聚合物B在450~620 nm之间出现较宽较强荧光发射,荧光发射波长最大为512 nm.当激发波长为435 nm时,聚合物C在500~650 nm之间出现较宽且很强的荧光发射,荧光发射波长最大为562 nm.其中聚3-己基噻吩的荧光性均高于其他2种聚合物,进一步表明随着3位长链烷基的引入,有效提高了聚合物共轭链的长度,提高了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荧光发射波长增大.

2.1.4 光致发光光谱

3种聚合物固体的光致发光光谱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激发波长为416 nm时,聚合物A荧光发射峰为493 nm;激发波长为377 nm时,聚合物B荧光发射峰为490 nm;激发波长为435 nm时,聚合物C荧光发射峰为505 nm.说明3种聚噻吩化合物都有较强的荧光特性,且荧光发射范围相差不大,都在490~500 nm之间出现最强荧光发射峰.

2.2 聚合物电化学分析

3种聚合物的循环伏安曲线如图4所示.

聚合物电离能Ip和电子亲合能Ea是由聚合物的起始氧化还原电位确定的.聚合物氧化峰的起始电位对应于HOMO轨道能级,还原峰的起始电位对应于LUMO轨道能级,两者分别对应电离能Ip和电子亲合能Ea[9].经二茂铁标定后的轨道能量计算式如式(1)及式(2)所示[10].

表1 3种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质Tab.1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ree polymers

由表1可见,3种聚合物A、B、C的电化学带隙分别为2.31、2.14和1.91 eV,均略低于相应的光学带隙,大小次序与光学带隙大小次序一致.

3 结论

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得到3种聚噻吩衍生物:3-甲基噻吩与噻吩共聚物、聚3-甲基噻吩、聚3-己基噻吩,并测定了3种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光致发光光谱以及循环伏安曲线,进一步计算得到聚合物光学带隙、电化学带隙、HOMO轨道和LUMO轨道能量及聚合物电离能Ip和电子亲合能Ea.聚3-己基噻吩相较其它2种聚合物具有更大的λmax及更低的带隙,表明噻吩环3位引入长链取代烷基有利于提高聚合物共轭链长度,从而提高λmax及降低带隙.

[1]王芸,肖立新,陈志坚,等.电化学合成聚噻吩薄膜提高光伏电池的开路电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7-11.

[2]LEE S M,LEE S B,KIM K H,et al.Syntheses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polymeric sensitizers using thiophenebased copolymer derivatives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J].Solar Energy Materials&Solar Cells,2011,95:306-309.

[3]DAI Q,LIU W M ,ZENG L T,et al.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enhancement materials with large red shifts and their self-assembled crystal microstructures[J].Cryst Eng Comm,2011,13:4617-4624.

[4]FOITZIK R C,KAYNAK A,BECKMANN J,et al.Soluble poly-3-poly-3-alkylpyrrole polymers on films and fabrics[J].Synthetic Metals,2005,155:185-190.

[5]VANGENEUGDN D L,STAES E,NAGELS L J,et al.Chemical sensors based on a new low band gap materials[J].Synthetic Metals,1999,102:1332.

[6]KUMAR D,SHARMA R C.Advance in conductive polymers[J].Eur Polym J,1998,34(8):1053-1060.

[7]KAWANO K,SAKAI J,YAHIRO M,et al.Effect of solvent on fabrication of active layers in organic solar cells based on poly (3-hexylthiophene)and fullerene derivatives[J].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09,93(4):514-518.

[8]李晓丽.聚3-甲基噻吩的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1(1):153-155.

[9]王雪梅,石晨,肖英勃,等.3-烷基噻吩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J].应用化学,2009,26(6):707-710.

[10]RANJITH K,SWATHI S K,KUMAR P,et al.Dithienylcy-clopentadienone derivative-co-benzothiadiazole:An alternating copolymer for organic photovoltaics[J].Solar Energy Materials&Solar Cells,2012,98:448-454.

猜你喜欢
光致发光噻吩共轭
煤热解过程中噻吩类硫化物迁移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无机路易斯酸脱除模拟焦化粗苯中噻吩的研究
一个带重启步的改进PRP型谱共轭梯度法
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反应研究综述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强Wolfe线搜索下的修正PRP和HS共轭梯度法
巧用共轭妙解题
光致发光与变色纤维发展趋势
浅谈稀土掺杂半导体发光材料
多功能光谱仪测量光致发光光谱在彩色宝石鉴定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