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秀2号大白菜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2013-11-12 06:51罗智敏张斌闻凤英刘晓晖赵冰王超楠黄志银李梅
长江蔬菜 2013年8期
关键词:单球叶球株型

罗智敏,张斌,闻凤英,刘晓晖,赵冰,王超楠,黄志银,李梅

(天津市蔬菜研究中心,300384)

津秀2号大白菜系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针对春播小株型结球白菜的市场需求,育成的春季保护地专用小株型一代杂交种。该品种具有突出的生产及商品性状,耐抽薹性强,适宜春种;早熟性好,定植后45~50 d即可收获,外叶较少,可密植栽培;叶球高20 cm,球径11~13 cm,单株质量0.8~1.0 kg。市场调查显示,长江以南市场对小株型大白菜的单球质量要求在0.7 kg左右,而北方市场则要求在1 kg左右。为此,我们设计了津秀2号大白菜不同栽培密度比较试验,以找出津秀2号大白菜叶球大小随种植密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从而确定生产不同大小叶球产品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农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使菜农在得到好的品种的同时,也得到好的栽培技术,收获好的产品,获得好的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宝坻试验农场大棚中进行,每个棚面积约 280 m2(棚长35 m,棚宽 8 m)。依棚长分4段,依棚宽分6畦,畦净长7.6 m、宽0.9 m,每667 m2约合57畦,每畦净面积6.84 m2。2011年2月11日,采用50孔穴盘进行温室播种育苗,3月13日,幼苗5叶1心,苗龄30 d时定植。小区面积6.84 m2,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5月1日收获,生育期80 d,栽培管理按生产要求进行。定植密度设计为3个处理,处理 1:4 275株/667 m2(株距 30 cm,行距 30 cm,每畦 25株×3行=75株); 处理2:6 156株/667 m2(株距 21 cm,行距 30 cm,每畦 36株×3行=108株);处理 3:8 208株/667 m2(株距 21 cm,行距 21 cm,每畦36株×4行=144株)。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调查

试验结果表明(表1),随着津秀2号大白菜种植密度的增加,其平均单球质量呈减小趋势,处理1和处理2的单球质量在1 kg左右,符合北方市场需求;处理3的单球质量在0.7 kg左右,符合南方市场需求。折合667 m2产量,处理1产量偏低,显著低于处理2与处理3,而处理2和处理3间则无明显差异。各处理的叶球均较紧实,说明津秀2号种植密度的增加对其叶球紧实度没有影响。另外,各处理叶球的早熟性没有差异。

2.2 叶球性状

表2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津秀2号球径及叶球高度均呈减小趋势,叶球中心柱高度略有下降,但各处理均未现蕾,中心柱占叶球长度的比例在1/5~2/3,级别为中级。处理3比处理1、处理2多1片外叶,处理3的球径为9.3 cm,为娃娃菜类型。

3 结论

①根据本试验结果,在津京地区春大棚栽培津秀2号大白菜,如果供应北方市场,建议种植密度在4 500~5 000株/667 m2;若供应南方市场,种植密度以6 500~8 500株/667 m2为宜。

表1 津秀2号大白菜紧实度指数及产量

表2 津秀2号大白菜叶球性状

②种植密度的增加对津秀2号大白菜中心柱长度及叶球紧实度指数没有显著影响。

③津秀2号大白菜也适宜作娃娃菜栽培,其不需要采用将大叶球去叶变小的方法来生产娃娃菜,减少了尾叶的发生,保护了环境。

猜你喜欢
单球叶球株型
保康红豆杉性别分化过程中大小孢子叶球和内源激素的变化分析
适宜慈溪市种植的紫甘蓝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浅谈大学初级乒乓球课程教学中的多球练习法
线性二次型球式滚动机器人运动稳定性研究与测试分析
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单球+多球”教学模式在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春甘蓝品质性状与裂球性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