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仗为什么叫“败北”

2013-11-14 13:29文/焦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义项

文/焦 珍

打败仗为什么叫“败北”

文/焦 珍

古代称“战败”为“败北”,而不叫“败东”“败西”或“败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中“北”的古义。“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说文解字》:“北,背也,二人相背。”由此,“北”引申为人体的部位—与胸相对的背部。古人说“败北”,意思是“打不过,转背而逃”。古时两军交战,若一方败退则以“背”对胜利的一方,所以“北”就有了失败的义项。《孙子·军事》:“佯北勿从。”这里的“北”,即“败”或“败逃”,全句意为“敌人假装败逃,不要盲目追赶”。《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的句子。西汉初期的政论家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及的“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其意也为“追杀败逃的敌军”。

故而,“败北”与向北方逃跑没有任何关联,也没有“败东”“败西”或“败南”的说法。

(刘新生摘自《北京晚报》2013年1月27日)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义项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传播时代的创新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情境—合作模式在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注成语中的冷义项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义项分合问题补议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