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的熏陶:栀子黄了

2013-11-14 08:41罗岚
江西农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天顺一村一品一村

⊙本刊记者 罗岚

黄栀子是传统的中药材,属茜草科,为常绿灌木,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自古以来它就用于中药、食品、印染。

之前,黄栀子种植受限于技术原因,并没有大面积的种植。但在抚州,一位叫陈国顺的农民,却从起步时的400亩黄栀子种植基地,发展到现今18个黄栀子种植基地,其面积达6.8万亩;此外,其带动辐射周边黄栀子种植户,面积为20多万亩。

他成功的原因,除了自己不断努力外,还有他所称的“‘一村一品’精神指导下的‘公司+GAP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

陈国顺生长于抚州市临川区农村,对农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1996年,他从广东掘得第一桶金后,毅然回到家乡,创办了江西天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黄栀子产业化种植、研发、加工和销售。

当时,企业投入100万元资产,黄栀子种植面积为400余亩。受限于技术原因,野生栀子产量不高。

为了破解技术难题,陈国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姻,聘请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培养黄栀子种植专业技术骨干20多名,并先后高薪聘请了高级园艺师、农艺师、工程师及经济管理人才25名。

通过努力,公司先后完成“黄栀子鲜果蒸气快速烘干”、“天顺1号”和“天顺2号”栀子良种苗木培育、“红壤土生态经济林种植”等多项技术研究、开发。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黄栀子规模化种植的科技含量及管理水平。

此外,为了使企业和农民实现双赢,在“一村一品”精神的指导下,陈国顺探索出“公司+GAP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他大胆投资6000多万元,按国家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建设起18个黄栀子生产基地,并在这18个基地上建立了18个示范区,从栀子苗木繁育、栽种、施肥等进行全程示范讲解,派技术员指导,分片管理。

为了发展一村一品,优化产业结构,公司开展了“栀子辐射新品种选育及规范种植研究”,培育出“天顺”牌黄栀子高产优良品种;此外,为延长产业链,壮大区域经济,天顺公司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天顺生态工业园,形成了年加工6000吨的黄栀子干果、500吨天然色素及附属产品生产能力,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带领乡亲们致富是一件好事,但让乡亲们一心一意、踏踏实实跟着天顺公司干,则是因为农户们深知,公司把农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008年发生了冰冻灾害,给黄栀子基地带来严重影响,很多种植户减产了,公司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元,但公司首先把农户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主动把收购价格由合同价的0.8元提高到1.0元,让农户减产不减收。

在谈到此事时,陈国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假如遇到自然灾害,宁愿公司亏一点,我也决不让百姓吃亏。我是农民的孩子,从小就有个心愿,希望能将临川特有的黄栀子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让家乡的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

猜你喜欢
天顺一村一品一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三十里河东,四十里河西
一村三英烈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虚惊一场
木瓜村红富士苹果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兽医之死
击鼓传花严俊旭
小仪想当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