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我情思赴滇黔

2013-11-16 11:22李培禹
地火 2013年2期
关键词:管道施工

■李培禹

春节前通常都比较忙碌,加班加点地赶稿子,为的是把节日期间及节后备用的版面提前安排妥,好踏踏实实地过一个“无工作”的小长假。今年春节也不例外,节前赶写编发的最后一篇稿子是报告文学《龙舞云贵》。这是一篇写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工程——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建设的文章。以往,一个采访任务完成,我会一阵轻松,连用过的资料、笔记也一概不留。

不知怎的,今年春节我还是没有完全放松下来,隐隐约约多了一丝牵挂。

除夕守岁,春节来临,手机短信开始响个不停。大多是转来转去的拜年话,在为数不多的“原创”中,竟有好几条来自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的第一线,中石油管道局的朋友们分别在滇黔大地、云贵高原,向我祝贺新春佳节!他们中有总指挥部的领导、宣传部长,也有节日仍坚守在施工现场的技术工程师和普通工人。

终于,我清楚了——我的那一丝牵挂,在远方!

“一声问候自高原,惹我情思赴滇黔。”我一一给他们回着短信,心,已不由得“飞”向了远方的崇山峻岭,回到了我随作家采风团在云贵高原采访的难以忘怀的日子。

我和管道职工的情缘,还要追溯到2010年岁末,那个多雪严寒的冬天——

北京时间2010年12月31日19时,中央电视台播出当日也是全年最后一期《新闻联播》。其中一条消息简短有如简讯:由陕西靖边到北京的陕京三线天然气管道今日全线贯通,北京市日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1000万立方米,北京及环渤海经济圈其它城市用气紧张的状况将得到有效缓解。

由于过于简短,这条新闻的播音用时,约等于牙买加选手博尔特跑完100米所用时间。今天看来,陕京三线全线贯通的消息有如其它许多新闻一样,已被大量观众忘得差不多了。即便是北京的观众,打火取暖做饭的时候,也不一定想得到陕京三线。然而,作为走过“陕三”线的采访者,陕京三线数千建设者们的英雄气概,已是那么异常生动地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我再次踏上采访征程,也得从一条新闻说起——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正进入全面攻坚阶段,预计将于2013年5月30日全线贯通。届时,海上进口原油和缅甸天然气资源将绕过马六甲海峡通过管道输送到我国西南地区。中缅油气管道途经高山峻岭、地震活跃带、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跨越多条国际河流,建设难度堪称世界之最。两次赴现场踏勘的外国专家巴斯特感慨:“这是我所看到的最难建设的管道工程,我无法在世界范围内组织一个团队在30个月内完成管道建设任务。”而中缅管道国内段工期仅为14个月。

龙年岁尾,正是在工期已进入倒计时,工程展开全面攻坚的时刻,我随作家采访团一行来到云贵高原,探访、见证这一创造着中国管道建设史奇迹的非凡工程。

刚刚从贵州工地驱车赶到昆明的中石油管道局副局长、中缅油气管道工程总指挥高建国介绍说:这条管道的国内段途经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山区、丘陵地段共848.18公里,海拔最高点2624米,最低点601米。沟谷多为断岩绝壁,施工受泥石流及山体滑坡影响严重,而且很多沟谷段已被高压电线、通讯光缆等设施占据,施工作业面非常狭窄。特别是还要连续穿越56公里九度以上地震区,54处地质灾害高危点。

其实,除建设难度“世界之最”以外,还有许多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困难在等着他们呢。

几乎是追着高总指挥的行踪,一小时前,来自一个工地的“加急请示”件,已经在二公司派去接他的越野车里等他批示了。有作家问他怎么批的“急件”,问题能解决吗?高局长笑笑说,这是一起因补偿金没有及时发放到村民手里产生的严重“阻工”现象,简单说就是得不到满意的补偿,你就甭想从我这过去。他说:“这是想得到的困难,已经在解决中了。”

我的采访本里就记下了一个又一个“解决”的事例:

在整个中缅管道施工过程中,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岗位叫做项目征地协调员。在少数民族众多,人文风俗迥异的云贵地区,很多时候,与当地群众沟通、协调是一件比施工更加困难的工作。在管道二公司施工的云南依节资,甚至发生了少数村民围攻工地不许工人及设备下山的事。还有时候故意在路边放上一台机动车,让施工的大车无法通过,后面的一长串车都跟着堵到很晚,车上的人则要求管道公司给予补偿……协调员们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忍辱负重艰难而努力地工作着。管道二公司的施工,途经一个白族的村庄,村中有座庙宇正处在施工线上,无论如何不同意拆除,说是不能亵渎神灵。后经二公司协调员刘建军无数次耐心的沟通,终于同意将庙宇搬迁,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协调员必须给那里的神仙磕30个响头以示敬重。刘建军有个外号叫“大墩”,身材很胖,平时蹲下都费劲。可让村民们想不到的是,这位“大墩”当即接受了他们的条件,来到庙里恭恭敬敬跪下去,十分虔诚地给神像磕了30个头!老百姓非常感动,很快就同意了“拆迁”……

管道三公司施工的贵州,从盘县至都匀途经13个县市区,共有49个少数民族。在管线经过的黔南州贵定县铁厂乡,有一棵大罗汉树,被当地布依族百姓奉为神树,不允许挪动,为尊重他们的习俗与信仰,公司硬是将原来设计好的管线改了道……

有人问:“那么,以现在的进度,能按时交工吗?”

高总指挥回答:“中缅管道国内段的施工已进入倒计时,力争2013年3月30日天然气管道主体完工,5月30日全线具备投产条件。军令如山,必须做到!到这个工程结束的时候,如果还是‘零事故、零污染、零伤害、零缺陷’,就会创造管道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第二天一早,我们分乘几辆越野车,直奔位于楚雄南华县沙桥镇下王村,管道二公司正在施工的三管并行工地。抬眼望去,前面的“路”是一个高大的黄土坡,坡度足有三四十度!越野车一辆爬过去,卷起的黄沙遮蔽了视线,我们的车必须等到尘烟散去前面的车翻过山岭后,才开始爬坡。“翻过去就到了吧?”在异常颠簸的爬坡途中我还镇定,故意与司机搭话是为了安慰坐在后排的两位女作家。“嗯,翻过这坡儿,再翻一道坡就到了。”“天啊!”后面一阵尖叫声,越野车开始下坡——那感觉真有些恐怖!

我们到达的这个施工现场算是平缓的,三管并行(石油、成品油共用一个沟,天然气单独一个) 32米的作业带,中间隔6米。17公里范围内竟有7条隧道和一条星宿江需要连续穿越,且隧道两端地势陡峭,空间狭窄……

由于施工现场不太安全,我们没有久留,继续奔波。车行间,苍岭大坡已在眼前,果有摄人心魄之壮观——连续2公里的陡坡,6个缸的新款霸道越野车攀爬起来硬是十分吃力!在这样的地方敷设管道那就只有两个字:险,难!在苍岭大坡上施工的是二公司的204机组,由于地势偏远,路途难行,机组的“家”只好安在大坡顶上。营地尽管建在荒山野岭上,却整洁、漂亮,充满浪漫。院子里有单杠、双杠等健身器材,还有一棵“留言树”,树上挂满小伙子们最想对亲人说的心里话。机组负责人冯远征告诉我们:“8月的一天,工人们正在沟里施工,忽然天降大雨,动作快的人爬上来了。有两位来不及了就躲进管子里避雨,不想几分钟时间,雨水就把管沟淹没了!幸亏俩人都会水,游出来了!”我们看到“留言树”上还挂着其中一个小伙子的红布条儿,上面写道:“爹、娘,儿一切安好!”

冯远征自己的大红绸条上写着:“亲爱的房子,老公想你爱你!牛牛。”牛牛是他的小名,房子是妻子的昵称。对于这些正值青春的小伙子,宿居在如此荒山野岭,一住就是好几个月,每天面对的除了管道、设备,就是无语的大山,不要说施工的艰难,单是那寂寞二字也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而在整个中缅管道第一线,这样的参建者有2300人。

结束了云南的采访,我们作家团与记者团兵分两路,再一次取道昆明,乘飞机前往贵州,探访被称作“管道铁军”的三公司。在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 工程中,三公司累计承担管道施工436.33公里的任务,是全线施工量最多的单位。且管道途经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青岩古镇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诸多饮用水源保护区,环保责任更加重大。

都知道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我们前往北盘江的路途格外崎岖。从坪坝县城出发,一路峰高坡陡,一山环抱着一山,不时有架设于两山之间的公路桥“凌空出世”,其高其美其惊险无不夺人眼球。

突然之间,车队停在崎岖的山路上,大家下车朝三公司经理尹辉庆手指的方向观看,呵,那就是传说中的贵阳市花溪区和龙里县交界处的云顶大坡了——放眼看去,比我们曾经身临其境的苍岭大坡还要险峻!尹经理介绍说:云顶大坡全长1.1公里,海拔1600多米,今天比较特殊,平时从半山腰到山顶几乎常年云雾缭绕,随便站在哪一个高点,都能欣赏到精美绝伦的千亩梯田。但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进行管道施工,对于施工者却无疑是一场艰巨的挑战:云顶大坡的垂直高差382.28米,由4个不同度数的坡地组成,最陡一段达到45度!为了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他们对坡度大于20度的地段采用了轨道施工法,即在坡顶设置卷扬机牵引运管车进行组对焊接,而不再用传统的降坡修“之”字路的做法,因为那样会损伤大片坡地!轨道施工法虽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但仍然在安全系数允许的范围之内,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确保这个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黄果树那边也是这种情况吗?”有人问。

“黄果树瀑布是另一种情况。我们有一段天然气管道从它的上游通过,那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最大特点就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现在我们天然气管道的直径为1016毫米,按照常规作业带应该是35米,但在黄果树这个数字一压再压,站场能合建的也就合建了。青山绿水不能破坏,是千秋大计!这么秀丽的山川,决不让它伤在我们手里!”尹辉庆充满激情地回答。

北盘江管道跨越现场,是整条中缅管线中唯一一座斜拉索跨越工程,总跨长度230米,工程完成后将通过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3条管道。现在看上去,其桥墩部分已经完成,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拉索钢架的焊接。

让我惊喜的是,在这里偶遇两年前在采访“陕京三线”时相识的“铁军干将”张云彩。记住他,是因为有这样一件事:那时,“陕京三线”攻坚战已全面展开,倒计时的工程进度,使这个一线指挥者迟迟不能请假去探望重病的父亲。终于,他第三次接到了哥哥的电话:“云彩,这次父亲真的不行了……”他听见了母亲在电话那边的哭声。张云彩迅速交待工作返回淮安。他心存侥幸,以为还能见上父亲一面,途中睡不着觉,他在手机上写了一首诗存入草稿箱,他要亲口读给父亲。可当天下午4点他赶到家后父亲已经去世,老人再也听不到儿子写的诗了。写给父亲的那首诗他决定永远保存在手机里,一生不删掉。今天,我还大致记得他那首概括了父亲一生的四句诗:“走南闯北几十年,一生甘苦可对天。忠孝仁爱留万世,朴素家风楷模传。”

“李老师!”如今已是三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张云彩,见到我紧紧握住了我的手,格外亲切。我们约好晚上再叙,大家等着他介绍呢。他不无兴奋地说:“看,这就是贵州特色——‘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如珍珠,水贵如油’,风景虽美,但可供耕作的土地少之又少。我也是到了这里才知道,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但这里的老百姓非常勤劳、可敬,他们背土上山营造成层层梯田,就这么祖祖辈辈地赖以生存!所以,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统筹考虑挖土方、填方的问题,一般是将生、熟土剥离、装袋,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保存,埋完管道,再将原来的土填回去。而有些地方原来的土层实在太薄,难以保存,我们就把岩石压成碎面再回填。经过这样的处理,所有埋下管道的地方,地面植物全都可以恢复,虽说不适宜种植高大的乔木,但灌木、浅根植物、农作物等都没有问题。”

“那是什么?管沟旁边那条白色的东西?”我指着对岸的山坡问。

“挡土墙。一般陡坡在开挖前,都要提前修筑挡土墙,将开挖的土石方抛掷在墙内,既可以少占地,少破坏植被,又能预防滑坡。”

此时,我们所有人都来到江边,凝望着脚下江水、对岸青山,以及更遥远处黔贵大地的无限风光,油然生出对于自然母亲、美丽山川的热爱以及对于管道人、对于这支铁军队伍的敬重。“拍合影,拍合影!”不知是谁的倡议,大家瞬间聚合起来,咔嚓、咔嚓,快门响处,我们没喊“茄子”,大家众口一声,喊的是:“铁军必胜!”

几天的采访若白驹过隙,从北盘江赶往贵阳机场的一路,感觉心装得满满的,有些像外出采购归来的行囊。但也就在此时,才有机会安静下来,盘点那些采访现场之外,留不下痕迹的东西:埋入地下即将不再为人所见的管道;沉淀于岁月难以被历史写下的名字;还有那些感人至深的管道人博大的情怀……

今年5月30日,中缅管道(国内段) 将全线建成。届时,这条被称作“云贵黑龙”的长达千余公里的油气管道将每天向我国输送40万桶来自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原油,以及大量产自缅甸近海的天然气。施工所经地表将恢复它们青山绿水的旧时模样。而在这片土地上鏖战一年有余的数千名管道员工们将默默地撤离,奔赴祖国需要他们的下一个施工现场……

此时,我站在北京家中的窗前,遥望大西南。春节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夜空中闪烁着绚烂的礼花。我的思绪在飞,我想,它一定载着我的祝福短信,正穿山越岭,飞进石油管道战线我亲爱的朋友们的手机里吧——

一声问候自高原,

惹我情思赴滇黔。

待到五月黑龙舞,

再随铁军写新篇!

猜你喜欢
管道施工
接好煤改气“最后一米”管道
管道氦检漏泄漏性试验的应用与推广
粗氢管道腐蚀与腐蚀控制
GYFTS-(2-144) 非金属架空、管道光缆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
MARK VIe控制系统在西气东输管道上的应用与维护
中缅管道